编者按
第十七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9)将于2019年3月28日~3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根据大会组委会安排,严道医声网对近年来在临床医学创新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多位专家进行了采访,听他们讲述创新背后的故事,共同为我国原创性临床医学创新鼓劲加油。系列采访从今天起将陆续推送,敬请关注!
2018年9月份,在世界上最大、最重要、专注于心血管介入医学的教育会议——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TCT)举行的TCT2018大会上,南京市第一医院的张俊杰教授代表陈绍良教授团队在主会场报告了ULTIMATE研究成果。该研究结果表明,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结局,尤其IVUS达标者获益更明显,进一步凸显了IVUS在冠脉介入中的重要价值。
张俊杰教授在TCT 2018上报告ULTIMATE研究成果
随着ULTIMATE研究的广泛传播,张俊杰这位年轻的医生也引起了很多同行的兴趣。
张俊杰是谁呢?
在国际一流大会上发布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原创临床循证研究成果,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CIT前瞻报道带您走近,慢慢告诉您……
南京市第一医院 张俊杰教授
病人眼中“最绅士的医生”
“这个主任怎么这么好,对待病人特别有耐心,是我见过最绅士的主任,关键手术做得也非常好。”
这是在我国知名医患沟通平台“好大夫在线”的专家个人网站上,患者的一条留言。
耐心、谦和、医术高超……构成了众多患者留言的关键词。谈到自己的这种性格养成,张俊杰表示这可能与自己的家风有关。
张俊杰出生于医学世家,可以说是祖传的太医,传到他已经是第六代了。从小的耳濡目染,到刚当医生时跟着外公抄方子,他深刻地感受到,作为医生不光要医治病人躯体上的疾病,而且要在心灵上给他们更多的关怀。
“你接触到的病人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你会碰到各不相同的病人,从知识层次比较高到知识层次比较低的都有,你要站在对方立场上跟他换位思考,跟他沟通,效果就会更好一些。”张俊杰说。
1997年,张俊杰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当内科医生,在轮转到心内科时,他接触到了当时刚刚兴起的心脏介入治疗。那时候,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溶栓,但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而言,常常是治疗赶不上疾病的发展速度。而当时的无锡二院开始邀请外来专业医生开展介入治疗,立竿见影的手术效果让张俊杰感到非常神奇。
“我当时对能够做腔内治疗的这些介入医生非常钦佩,觉得第一能够快速有效治疗病人,第二是治好了以后非常有成就感。所以,当时我就觉得如果要当医生就要当心内科医生,要掌握这门技术。”张俊杰说,2002年,他幸运地考取了南京市第一医院的陈绍良教授的研究生,从此踏上了一条心血管介入医生的职业发展道路。
缺陷可能是下一个里程碑的起点
陈绍良教授是国际心血管病介入治疗领域非常知名的专家,被称为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的“金字招牌”,在他的带领下,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在国内外心血管界处于一流水平。
南京市第一医院 陈绍良教授
在谈到师从陈绍良教授时,张俊杰多次使用“感恩”这个词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告诉我们,无论临床还是科研,还是如何做一个好的医生,陈绍良教授都给了自己非常多的教诲和指导,自己能够取得今天的成果,也有很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因素。
去年8月25日,德国慕尼黑传来喜讯:陈绍良教授发明的DK crush术式被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心肌血运重建》指南推荐。2004年,陈绍良教授首次提出DK crush技术,逾10年的DK crush系列研究结果表明,DK crush介入治疗分叉病变效果更佳,可以显著减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DK crush被ESC 2018《心肌血运重建》指南推荐
提及DK crush这一经典术式的诞生过程,张俊杰至今仍记忆犹新,受益匪浅。
2003年,南京市第一医院临床接诊了一位已经过了急诊手术期的前壁心梗患者,造影显示前降支和对角支是一个真性分叉病变,前壁已经形成心梗,而对角支很大,血管还是通的。当时经典Crush技术刚刚问世,陈绍良教授认为这个病人很适合这一技术,可以确保支架完全覆盖分支。但是由于经典Crush的内在缺陷,这例手术并没有完成最终对吻扩张。患者在术后第三天就发生了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最终没有再抢救过来。这一病例发生后,陈绍良教授就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经典crush技术对吻扩张的成功率,最终提出了DK crush的思路。
张俊杰说,这个病例虽然不是自己亲自做的,但当时他作为助手站在手术台前,还是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陈绍良教授通过这样一个失败病例,触发了自己的创新思考,最终攻克了这类疾病的治疗。这一种思维方式,更是让自己受益终生。
“很痛苦的时候就更促使着人去琢磨创新。任何技术都不会尽善尽美,都可能会有缺陷,但如何改良这个缺陷恰恰可能是下一个里程碑的起点。” 张俊杰说,发现这个手术有弊端,你就要去克服它,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TCT2017,陈绍良、张俊杰教授进行了精彩的手术演示
据张俊杰介绍,除了DK crush之外,在陈绍良教授的带领下,南京市第一医院还开展了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治疗肺动脉高压,并且在临床方面也成为常规处理CTO、左主干等高危、高风险复杂病变患者的医学中心。
搞好创新,一个是idea,一个是执行力
谈到最近让张俊杰广为人知的ULTIMATE研究,就不能不说冠心病常见的诊断方法。
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冠状动脉造影是最为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能观察冠脉腔内显影情况,而不能评价血管壁的病变;对严重复杂的病变显示欠佳,常常低估弥漫性病变,甚至可能误认为正常血管……
在这种背景下,有着“第三只眼睛”之称的IVUS就成为精确评估冠状动脉管腔的细微结构的重要手段,并广泛应用于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
张俊杰教授在第29届长城会上报告IVUS在复杂冠脉病变的应用
张俊杰说,对于复杂的冠脉介入治疗,如CTO病变、左主干病变、长病变,IVUS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所有的冠脉介入都用IVUS去引导,是否也能带来获益?之前人们并不知道,这也就是这个研究的背景。
“一个是idea,一个是执行力。我们认准了方向,在陈绍良教授的引导下,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训练有素的配合默契的团队,执行力非常高。在入选病人时,我们会珍视每一位患者,让每一位符合条件的患者都能去入选一些相关的研究。” 张俊杰说。
ULTIMATE研究最核心的成果是报道了全冠心病人群经IVUS指导的DES置入一年靶血管失败率为2.9%,显著低于造影指导组的5.4%。张俊杰指出,需要强调的是,ULTIMATE研究中术者对照组的处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遵循之前提到的Colombo的推荐及对制定的研究方案,接近95%的后扩压力达到了19atm。参与本研究的术者也是根据各指南所推荐的高年资、手术量超过200例的经验丰富、介入技术娴熟的术者。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正确使用IVUS也是本研究传递的核心信号,若三种筛选指标均达标,IVUS可以最大程度优化PCI效果。
IVUS达标标准
近年来,我国临床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相关数据显示,更多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科学领域,临床循证医学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张俊杰表示,作为临床医生首先要树立起科研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如何从临床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再通过科研来论证,进一步推动临床的发展,甚至改写指南。
ULTIMATE研究结果公布后,张俊杰课题组做了最新的荟萃分析,共纳入包括ULTIMATE在内的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4724例患者,其结果证实,IVUS指导组能减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5.4% vs 9.0%;RR: 0.61, 95% CI: 0.49-0.74),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3.5% vs 6.1%; RR 0.58, 95% CI: 0.42-0.80)。纳入ULTIMATE研究后,相较于既往的数据,上述meta分析第一次表明心源性死亡相对风险降低(0.6% vs 1.2%;RR: 0.49, 95% CI: 0.26-0.92)。此外,有两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1000例患者,ULTIAMTE和IVUS-XPL)的结果也都显示:相较于未达标的IVUS指导,达标的IVUS指导进一步降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让中国的医学进步造福全人类
用中国人的研究去改写指南,是多么让人振奋的一件事情!
曾经还是不久以前,对于这些主要由欧美国家制定的操作规则,中国的医生奉为圭臬,不敢越雷池一步。
随着中国医生临床技术水平的提升,他们的经验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外专家的兴趣。曾经的学生,如今开始传道授业解惑了。
2004年,在读研究生期间,张俊杰被陈绍良教授派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跟着陈淮沁教授、林延庭教授研修冠脉介入。14年后的2018年12月12日至13日,为积极响应中央“一带一路”战略,张俊杰受陈绍良教授委派、应邀来到了同为东南亚国家的马来西亚,作为导师参加了沙捞越州心脏中心(Sarawak Heart Centre)举办的复杂冠脉介入培训班,并进行了9台手术演示。
张俊杰:一带一路 沙捞越州冠脉介入医生培训先行者
据介绍,当地安排手术演示的9例患者,全部是左主干病变。除了1例左主干开口病变,剩余8例都是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是冠脉介入治疗中最复杂、风险最高的“难题”。在对8例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进行DEFINITION分型判断后,他对低危的6例采用了单支架技术,对复杂的2例应用了DK-Crush技术,凭借成熟策略和过硬技术,9台手术都取得了成功。
张俊杰告诉我们,马来西亚虽然人口没有中国这么多,但他们的高水平医生严重匮乏。整整一个州,能够开展冠脉介入手术的医生只有5位,而能够开展外科搭桥手术的医生就只有两位。因此,严重的病人都在排队等候治疗。在此次进行的9例手术演示中,有8名患者是明确诊断需要接受外科搭桥手术的,但他们等待手术的时间均已达半年以上。
“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常说的CHIP病例,外科认为临床风险太高,就只能等,请外面的专家来治疗。但每5个病人在等待过程中就会有1例患者出现心梗,甚至死亡。”张俊杰说,自己两天做了9台手术,马来西亚的医生感到非常震惊。他的手术演示,不仅将当地的全部医生吸引了过来,而且很多医生自费跑了过来学习。
术后合影留念
从技术,到策略,他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了当地医师。张俊杰强调,通过采用陈绍良教授提出的DEFINITION危险分层标准,为不同复杂程度的左主干分叉患者制定手术策略,可以带来更为理想的远期疗效,这对术者和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张俊杰介绍,此次手术演示还有一个特点,即所有手术都是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进行。在手术转播中,他全程讲解难点和应对策略,一步步展示在IVUS指导下处理复杂病变的细节,将ULTIMATE研究的成果与临床手术紧密结果起来,令当地医师获益良多。
张俊杰还透露,在此次交流中,他还感受到了海外华人对中国发展强大的敬佩而生的由衷自豪感,很多当地的华人都专门过来向他表示祝贺。他也愿意将自己的所学所得传授给更多的同行,让医学的进步造福全人类,充分体现“医学无国界”的真正内涵。
来源:严道医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