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心血管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卜军教授也非常注重临床研究,研究成果被写入了国际心血管内科学教科书和心血管影像学指南等。在CIT2019大会召开前夕,组委会特别策划前瞻报道系列访谈,带您走近卜军教授,请他畅谈自己在从医和创新方面的心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卜军
目前国际上心血管病指南的证据还是来源于西方国家为多,接受采访时卜军教授说,但是中国不可能完全照搬欧美数据。中国原创研究走向世界舞台,前辈大师们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疾病特征和流行特点和中国人群有很大差异。同样的药物和治疗措施,东西方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中国青年一代医生们,在临床一线治病救人的同时,也要思考和创新,做中国原创性研究,让国际指南中有更多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数据。“中国的前辈医学大家们用原创性技术和原创性研究走向世界舞台,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不能满足于只做一个手术匠
作为临床医生,救死扶伤是本职工作,但我们不能满足于只做一个手术匠。
“如果我们只是重复做同样的工作,不去思考和创造,就只是一个手术匠。”卜军说,做好临床医生的同时做好临床研究,能为临床医疗带来更大益处,在疾病治疗上可以为我们提供更确证的依据。“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治疗常规,包括我们手术的策略方法未必是最优方案。医学在不断进步,临床研究能够让我们拥有更优化的策略去解除病人苦痛” 。“另一方面,在临床上我们也发现,虽然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但病人却越治越多,实际工作中每天甚至要做手术到很晚。这也表明仅仅治疗还不够,心血管预防也很重要,需要我们提供更多证据来减少疾病发生……因此,临床上有很多没有解决的未知之谜,需要我们去探索。”
欧洲心脏病学年会上作临床研究报告
感恩前辈老师的指引
在年青医生成长的过程中,前辈老师们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我国前辈医学大师们在中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走向世界医学舞台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是我们年青医生的榜样。同时,青年医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们的培养。卜军特别感激培育自己的老师们,常常感恩于指导他的成长、并为他创造广阔发展的启萌导师陆再英教授、何奔教授、马新亮教授、王琳教授和张存泰教授。正是老师们高尚的品格、广阔的胸怀、卓越的见识塑造了自己的责任感。
提到最难忘的人生经历,卜军谈到了在美国CRF的那段时光,“痛并快乐着”,这是他的描述。卜军说,工作、学习和生活虽然辛苦,但是非常快乐。
在得到被誉为“血管内超声之父”的Dr. Mintz指导的同时,卜军也结识了钱杰、刘健、刘学波、郭宁、吴小凡、贺勇、徐凯、郭军、尚云鹏、修建成、杨峻青、徐迎佳、马士新、赵志敬等等众多CRF青年才俊,他们互相帮助和支持。“老师和朋友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卜军说,“从前辈大师经验中汲取营养,从兄弟姐妹关心中得到帮助”。同时,很多交叉学科的朋友也启迪了他的思考。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长老会医院导管室
做好创新性研究需要思考、热情、专注
谈到如何做好临床研究,卜军将自己的体会总结为这样6个字:
—— “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思考才能创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按部就班地用固定套路去手术,按部就班地按照固定套路用药,不是一个好医生。临床上有众多未解问题有待我们思考,有众多问题有待我们解决。
——“热情”。 热爱医学,有一种冲动和热情。热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如果一件事对你来说是件有趣的事情,你不会觉得累;但是如果不喜欢,就不想做也不可能做好。
——“专注”。只做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好。人的一生很短暂,不可能什么都做。专注于一个领域并做好,如果这也做那也做,可能会都涉猎得肤浅,也不容易成功。
据了解,目前卜军在Circulation, J Am Coll Cardiol, European Heart Journal等三大心血管国际重要期刊均有临床研究发表,多个成果被写入心血管临床指南和经典教科书《Braunwald心脏病学》等,并被原版引用插图,也先后获得国际国内一些荣誉奖项。
卜军讲述了这样一个自己亲身经历、也给了自己很多启示的病例:
一位40岁年轻男性突发急性心梗,送到仁济医院急诊时已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时一进行电除颤,病人心电图就成一条直线,而一推肾上腺素就又变成室颤,反复除颤-推药-除颤,心肺复苏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恢复心跳。按照医疗常规已经准备放弃抢救时,病人的孩子——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一直抱着医生的腿叫“救爸爸,救爸爸……”。孩子的眼神与声声呼喊感动了在场每一位医生,一直抢救了两个多小时,病人一直都还没有心跳。但是,到了两个半小时左右的时候,奇迹居然出现了,病人出现了自主心跳,复苏成功后到导管室,病人被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这个病例也给了卜军很多启示: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如果一个小时抢救无效就放弃了,按照医疗常规我们医生尽心尽责了,但就不可能有所谓奇迹的发生;两个半小时心脏骤停,如果坚持有效的心肺复苏,病人也能存活,可见大自然中人的生命力有多顽强!不墨守成规,也需要我们做更多临床研究去支持。
心脏监护室内重症患者抢救术后
CIT为我们提供了
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2013年,卜军获得了CIT青年介入医师奖一等奖,那一届颁奖是在CIT开幕式上,特别隆重。“我至今记忆尤新”,卜军说,“感谢CIT。CIT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学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把自己临床技能和才智展示出来;同时,通过加入CIT工作组,自己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在学术交流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成长”。
CIT青年介入医师奖(高润霖院士和徐波教授颁奖)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 ……”。卜军喜欢《追梦无悔》中的几句话,在看似打不败的疾病征途上不断探索。希望在临床追梦征途中,他以前辈老师为榜样,不断探索,无怨无悔。
来源:严道医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