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IVUS)能够精确测定血管腔、血管直径以及判断病变严重程度及性质,在提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认识和指导介入治疗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月28日上午,在2019年CIT大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血管内超声(IVUS)在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刘健教授在大会现场
一、左主干与其他冠脉分支的差异
(1)左室血液供应≥50%来自于左主干。
(2)左旋支闭塞将影响患者预后甚至死亡。
(3)左主干是主动脉分支前的节段。
(4)左主干血管直径较大,且略向前下分为左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
(5)左主干长度较短。
(6)左主干三叉病变的发生比例约为10%。
(7)左主干的分叉角一般很大。
(8)左主干直径可以超过可用的最大扩张能力的支架。
二、IVUS在分叉病变中的作用
1. 通过IVUS可以准确判断分支血管的直径,了解分支开口是否有病变及病变的长度和程度;
2. 了解斑块分布的特点、性质及面积,明确病变的分型;
3. 帮助临床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干预,需要置入支架的类型及长度;
4. 通过IVUS可以评估PCI术后支架是否贴壁良好及支架形变的情况。
三、病变干预的原则
1. 最小管腔面积
通过IVUS可以观察到患者斑块的位置,测量最小管腔面积。对于左主干病变,最小管腔面积为6.0 mm2时,对于判断病变的严重性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若管腔面积>6.0 mm2,保守治疗与干预策略对患者的预后无影响,但是若管腔面积<6.0 mm2,行介入治疗后,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药物治疗。
2.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
FFR是一项功能学评价指标。对FFR≥0.76的病变,延迟的血运重建是安全的;而对FFR<0.75的冠脉狭窄进行血运重建可以改善临床结果。
最后,刘教授总结称,对于主干分叉病变,IVUS贯穿于整个PCI术前、术中、术后的评价,而这些评价是对于主干病变整体、全面的反映。同时IVUS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治疗策略,还可以为患者改善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
来源: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