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提出
PAMM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是急性旁中心中层黄斑病变(paracentral acute middle maculopathy)的缩写形式。
PAMM与视网膜血管性异常密切相关,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A)长期以来一直是诊断视网膜疾病的”金标准“,尤其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这是因为FA可以显示视网膜内、外屏障的完整性。
但是,在PAMM诊断或临床监测时,却没有把FA作为主要手段。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做个铺垫
OCTA技术与以往的OCT出现了很大的不同,突出的几点表现为:以往的B扫描OCT,是在亚组织学解剖学水平进行的形态学观察,而OCTA是一种血流成像技术。B扫描OCT显示的是横断面图像,OCTA显示的是一种en-face图像。OCTA的分层理念,毫无疑问的是以B扫描OCT为基础的,但两者之间并不完全相同和对应。
OCTA意义上的3层毛细血管网
OCTA技术的出现,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它让眼科医生可以用一种“俯瞰”的方式,在活体条件下观察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各个解剖层次。
以往,人们是在组织学切片上知道,人的视网膜可以分为浅层、中层和深层毛细血管网,甚至还可以再把神经纤维层和神经节细胞层毛细血管网分离开来。OCTA把这一观察过程,利用自定义分割技术,实现了活体无损伤观察。这意思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活体上无损伤的、轻而易举的观察到某种疾病对浅层、中层或深层毛细血管网的影响。这里分享的是我在正常人视网膜上分离出的3层毛细血管网,它们与PAMM关系密切。
看看PAMM发生在视网膜的哪个层次
从急性旁中心中层黄斑病变的术语命名看,PAMM是急性的、旁中心的、中层的黄斑病变。它发生在视网膜的内核层和外网状层这个部位,在有些情况下,神经纤维层和神经节细胞层受累也是可以看得到的。
B扫描OCT观察时,中层毛细血管网位于内核层的内侧缘,深层毛细血管网位于内核层的外缘,假如发生PAMM,就会出现典型的节段样强反射。而OCTA,则可以看到典型的“蕨叶样”征象。
这意味着,PAMM主要累及的是深层毛细血管网和中层毛细血管网。
为什么说,FA并不是一个敏感指标
毫无疑问,FA作为一种经典的视网膜血管临床检查技术,至今仍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FA主要给出的是浅层毛细血管网影像,有时会显示并不具有特异性的弱荧光,并不能显示具有临床意义的中层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的情况。而实际观察下来的结果,PAMM主要是因为深层毛细血管网和中层毛细血管网的异常。因此,并不建议将FA作为PAMM的首要检查手段。
其实,尽管长期以来人们都注意到了“拱环”的FA改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事实上,即便是在一个正常的眼底,想拍出一个清晰的拱环也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是在OCTA技术问世后,人们才如此清晰地、轻而易举地看到了生理条件下和病理条件下的拱环。
PAMM是2013年,由Sarraf首次提出并命名的,并将其归类于急性黄斑区神经视网膜病变(AMN)的一种类型。按照SD-OCT影像,分为了2型:
1型:即PAMM,SD-OCT表现为黄斑区内核层和外网状层出现节段样强反射光带,病情晚期,内核层变薄。
2型:SD-OCT表现为外网状层和外核层异常,可同时累及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带,晚期外核层可变薄。
来源:本文内容转载自“王富彬眼科”,仅作观点分享。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