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损伤可能出现一些危及生命的情况,如窒息、出血、休克、颅脑损伤等,应及时抢救,同时注意防治感染。
窒息的急救处理
窒息按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阻塞性窒息,另一类是吸入性窒息。伤员如发生呼吸困难或窒息,应迅速判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积极进行抢救。
阻塞性窒息的原因有:
1.异物阻塞咽喉部:损伤后口腔和鼻咽部如有血凝块、呕吐物、游离组织块或异物等,可以阻塞咽喉部造成窒息,特别是昏迷伤员更易发生。
2.组织移位:下颌骨颏部粉碎性骨折或双发骨折时,由于口底肌群的牵拉,可使舌后坠而阻塞呼吸道。上颌骨骨折时,骨折段向下后方移位,也中阻塞咽腔而引起窒息。
3.肿胀压迫:口底、舌根、咽侧及颈部损伤后,可因血肿或组织水肿压迫呼吸道而发生窒息。
吸入性窒息主要发生于昏迷伤员,是由于直接将血液、涎液、呕吐物或其他异物吸入气管、支气管甚至肺泡内而引起。
窒息救治的关键是早期发现与及时处理。如发现伤员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鼻翼煽动、三凹片、口唇发绀、血压下降、瞳孔散大等呼吸困难或窒息症状时,则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对阻塞性窒息的伤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1.因血块及分泌物等阻塞咽喉部的伤员,应迅速用手指掏出或用吸引器吸出阻塞物,同时改变体位,采取侧卧或俯卧位,继续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解除窒息。
2.因舌后坠而引起窒息的伤员,应在舌尖后约2cm处用粗针粗线穿过全层舌组织,将舌牵拉出口外,并将牵拉线固定于绷带或衣服上(见下图)。可将头偏向一侧或采取俯卧位,便于分泌物外流。

①舌后坠引起呼吸道阻塞 ②用粗线将舌牵出
3.上颌骨骨折段下垂移位的伤员,在迅速清除口内分泌物或异物后,可就地取材采用筷子、小木棒、压舌板等,横放在两侧前磨牙部位,将上颌骨向上提,并将两端固定于头部绷带上(见下图)。通过这样简单的固定,即可解除窒息,并可达到部分止血的目的。

上颌骨骨折临时固定法
4.咽部肿胀压迫呼吸道的伤员,可以由口腔或鼻腔插入通气导管,以解除窒息。如情况紧急,又无适当通气导管,可用15号以上粗针头由环甲筋膜刺入气管内。如仍通气不足,可同时插入2~3根,随后作气管造口术。如遇窒息濒死,可紧急切开环甲筋膜进行抢救,待伤情缓解后,再改作常规气管切开术。
对吸入性窒息的伤员,应立即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导管,迅速吸出血性分泌物及其他异物,恢复呼吸道通畅。这类伤员在解除窒息后,应严密注意防治肺部并发症。
出血的急救处理
出血的急救,应根据损伤部位、出血的来源和程度(毛细血管、静脉、动脉)、及现场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压迫止血法、结扎止血法和药物止血法等。
压迫止血法:是一种临时止血方法,包括指压止血法、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
①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出血较多的紧急情况。用手指压迫出血动脉的近心段,暂时止血,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一步止血。额颞部出血时,可用手指压迫耳屏前的颞浅动脉;颌面中下部出血时,可在咬肌下端前缘将颌外动脉直接压向下颌骨;

指压止血法
②压迫止血法可用于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的止血。处理时将软组织先复位,然后用多层纱布敷料覆盖在损伤部位,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即可止血,包扎时应注意不要增加骨折片移位和不要妨碍呼吸道通畅。
③填塞止血法:如遇开放性、洞穿性伤口,可以用纱布块填塞在伤口内,外面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在颈部和口底伤口内填塞纱布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
结扎血管止血法:是比较常用而可靠的止血方法,需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可在创内结扎出血的血管或在远处结扎出血动脉的近心端。颌面部较严重的出血,如局部不能妥善止血时,可结扎颈外动脉。
药物止血法:适用于组织渗血、静脉和小动脉出血。分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两种。可以和包扎、填塞止血法合并使用。
休克的急救处理
口腔颌面部伤员发生的休克,主要是失血性或创伤性休克。单纯性颌面损伤发生休克的机会不多,常因伴发其他部位严重损伤而引起。颌面部伤员休克的处理原则与一般创伤外科基本相同,如补充有效血容量,恢复组织灌流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镇痛等。但在颌面部伤员休克的急救中,不要应用吗啡,因吗啡有抑制呼吸的作用,而颌面部伤员易发生呼吸障碍,吗啡又可使瞳孔缩小,妨碍观察颅脑损伤的病情变化。
合并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
由于口腔颌面部邻近颅脑,常伴颅脑损伤,约占40%,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或导致严重并发症。颅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颅底骨折。
凡有颅脑损伤的伤员,都应卧床休息,严密观察其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的变化,暂不作非必须的检查和手术,以减少搬运。如鼻孔或外耳道有脑脊液漏出,禁止作耳、鼻内填塞与冲洗,以免引起颅内感染。如病情恶化,应及时联系脑外科作进一步检查处理。
防止感染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创面,常被细菌、尘土等污染,易致感染而增加损伤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因此,防治感染也是急救中的重要问题。在有条件作清创手术时,应尽早进行清创缝合处理;在没有清创条件时,应尽早包扎伤口,防止空气中和尘土中的细菌继续污染。伤后及早使用广谱抗生素,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
- END -
声明:本文转载自KQ88口腔医学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望大家理性判断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