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期的文章《早读 | 不可忽视的角色——即刻种植中软组织移植的应用①》中,我们探讨了即刻种植中软组织移植技术,从翻瓣选择到软组织移植封闭,每一次的分享都旨在提升大家对种植牙手术细节的理解和掌握。今天,和大家分享两例关于即刻种植中软组织移植应用的病例。
Case 1——带蒂结缔组织瓣的旋转技术应用
在福州进行的一次现场手术中,一位上颌A区6号牙齿出现问题的患者,需要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手术。
这样一个病例,其难点不在于上颌窦提升技术本身,而在于拔除三根牙后,这么差的一个牙槽窝,我们怎么样把它关闭?
颊侧这个根很长,角化龈受损很多,把牙齿拔掉以后,这个创口非常大,所以在手术之前一定要仔细考虑,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怎么关闭创口。CBCT显示:腭侧牙根与上颌窦底距离仅1点几毫米
因为局部含有炎症,所以为这个患者进行手术的难度还在于种植位点的确定,以及炎症的去除。种植位点的确定要正确、理想,因为我们将来还要在位点进行修复。
所以他这样一个多颗牙牙根,这个牙槽窝有炎症破坏,怎么样在一个理想位点进行植入?植入后又如何进行局部创口的关闭?当然手术过程的更多细节无法在文中体现,但这个创口可以看得很清楚。这样一个病例,我们在关闭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
我们从腭侧往前面做了一个切口。
把这个切口从内侧翻开以后,从前往后,第一步就是在6的远中,腭侧位置形成缔部,然后前面都把它游离下来,形成一个带缔的结缔组织瓣。通过这个缔部的血液循环保证它的存活,然后这个软组织瓣旋转至颊侧,放在颊侧软组织的下方,填补颊侧软组织的缺失。把原来的这些软组织缝合,会发现底下有一层完整的结缔组织,再把上面残留的软组织关一下,基本上它后面的愈合不会再出现问题。
术后,种植体植入位置良好,上颌窦底提升达到预期高度,周围缺隙通过植骨材料填充,创口严密缝合。从术后影像来看,手术是成功的。
术后CBCT
其实这个病例临床上比较常见,它虽然是一个后牙,但是我觉得也比较有代表意义。所以放在这里和大家看一看,展示了在即刻种植中如何处理复杂创口关闭的挑战。通过带蒂结缔组织瓣的旋转技术,我们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患者带来满意的治疗效果。
Case2
这篇文献介绍了一种相对较新的软组织移植封闭方法,它涉及到使用带有血管的组织,带蒂组织。这种方法中,组织中间包含一块上皮,通过旋转这个带蒂组织瓣,使得上皮正好位于牙槽窝的位置。上皮组织在拔牙创位置的生长速度非常快,比纤维组织和骨组织都要快,它在软组织愈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皮的爬行速度快,使得创口封闭效果非常好。
然而,从这个病例的手术方式来看,了解到这种方法的创伤相对较大,操作也较为复杂。在临床上,一个技术的推广和大规模应用的前提是它必须简单易行,能够被大多数医生掌握和复制。如果一个技术只有少数医生能够执行,那么它的推广价值和实际意义就非常有限。我们更看重那些绝大多数医生都能学会、能够复制的临床技术,因为医疗技术必须是可复制的,才能被大家接受并广泛传播。
尽管这种带蒂组织瓣的方法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因为它涉及到翻开组织瓣并切断一部分以伸展开来,这在常规缺牙位点的骨增量和初期创口关闭中更为常见。
END-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好医术平台公开课内容,课程讲师谭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望大家理性判断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