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引述
安氏错(牙合)分类
错(牙合)是当咬合时两个牙弓之间的牙齿不对齐或不正确的咬合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正畸学之父的爱德华·安格尔(EdwardAngle)是第一个对错牙合进行分类的人。他的分类基于上颌第一磨牙的相对位置。Angle认为,萌出后第一恒磨牙的位置保持不变,可以通过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关系准确地评价牙齿的前后关系。在第一磨牙缺失的情况下,用尖牙的咬合关系。由图可见,angle分类分为安氏I类,安氏II类及安氏III类错合。
正常咬合关系
磨牙关系:根据angle分类,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与下颌第一磨牙的颊沟对齐
尖牙关系:上颌尖牙咬合于下颌尖牙的远中和下颌第一前磨牙的近中咬合。
咬合线:所有牙齿都位于一条咬合线上,该咬合线在上牙弓中是一条穿过后牙中央窝以及尖牙和切牙中心点的平滑曲线,在下牙弓中是一条平滑曲线通过后牙的颊尖和前牙的切缘。牙齿排列整齐,覆(牙合)和覆盖正常,上颌和下颌中线重合。
II类错合畸形的定义
II类错合畸形即远中错合畸形:上下牙弓及颌骨近远中关系不调,下牙弓及下颌处于远中位置,磨牙为远中关系。即上下颌磨牙近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远中错合关系或远中尖对尖关系。若上颌第一磨牙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磨牙与下颌第二前磨牙之间称为完全远中关系错合关系。
II类错合畸形分为:II类1分类和II类2分类(其中两分支又延伸分为II类1分类亚类及II类2分类亚类)。
II类1分类:磨牙为远中关系,上切牙唇向倾斜。
II类2分类:磨牙为远中关系,上切牙舌向倾斜。
II类1分类错合畸形形成的病因
错(⽛合)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下颌⻣的遗传⽣⻓模式,导致下巴向下和向后⽣⻓可能是⼀个易感因素。环境因素,如⽣活习惯、⼝腔功能、软组织活动和早期⽛⻮脱落,也会进⼀步造成影响。四岁以上持续的不良习惯,如 吸吮(如拇指)等,与较高的深覆盖II类尖磨牙关系的患病率相关。来自口腔软组织的力量不平衡,如吐舌习惯、唇周肌肉紧张和舌头的不良休息姿势位,都会由于平衡的改变而导致牙齿移位。早期牙齿缺失,特别是上颌第二乳磨牙和随后的上颌恒磨牙近中移动也可能是发展II类错颌畸形的关键局部因素。
II类1分类错合畸形的特征
II类错合是由骨骼和牙齿共同引起的,通常会导致面部侧貌凸, 伴或不伴有颏部深凹(图1)。II类错(牙合)的骨骼特征包括上颌骨发育过度和/或下颌骨后退。II类错(牙合)的牙齿特征可能涉及上颌骨前突, 下颌骨后缩, 或两者兼有。临床上安氏II类的磨牙关系最明显,且伴有唇倾或舌倾的上颌切牙。
II类1分类错合畸形的治疗方法
II类错⽛合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正畸疾病之⼀, 在20世纪初流⾏的观点,即⼤多数⻣骼II类1分类错颌是由上颌前突引起的,故当时流行治疗方式以抑制上颌骨发育为主即口外弓牵引。然⽽,随后的研究表明,由上颌前突引起的II类1分类错颌的发⽣率不超过II类错颌的20%,其中⼤多数病例明显是由下颌后缩引起的。这促使许多研究⼈员使⽤刺激下颌⻣⽣长的功能性矫治器来治疗⻣骼II类错颌 常见的治疗方法有:Herbst,Twin-Block(TB),Frankel-II(FR II),Activator,Bionator,Bite-jupming Appliance…
上颌骨扩弓:当伴有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时,需要通过改善上颌骨宽度来协调上下颌骨的横向发育
下颌骨生长改良:当下颌骨后退或后缩时,可通过改变下颌骨位置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
上颌骨生长改良:当上颌骨发育过度时,需要通过抑制上颌骨的发育来协调上下颌骨的长度发育。
Twin-Block(TB)治疗的功能原理
Twin-Block(TB)使用方法及操作流程
口内试戴合适后,在初戴的前1-3天若吃饭不便时可摘下矫治器,否则坚持佩戴,待逐步适应后可全天佩戴。当患者上颌需要扩弓时则在适应后开始进行扩弓(每周1/4-1/2圈逐步过渡到一周1/2-1圈),直至扩大的程度使上、下牙弓宽度协调。
在需要内收上前牙的情况下,可在患者扩弓前牙产生间隙后,在上切牙腭侧处磨除部分树脂基托(以提供牙齿移动空间),并夹紧上颌唇弓,以至达到内收效果。
每次调磨上颌磨牙区颌垫时注意不能破坏咬合斜面导板,以免影响下颌前导的效果。前期1-2周复诊检查佩戴情况及牙齿情况,一般4-6周后(若适应较快并且患者为低角型(spee曲线过陡)可以提前1-2周开始降低颌垫高度)即可分次磨低上颌颌垫使得下颌磨牙伸长,每月1-2次复诊(根据咬合情况),将上颌颌垫逐步磨除,使上下磨牙建合。以后的2-3次复诊中再分次磨除下颌垫,当上、下颌颌垫分步磨除,磨牙与前磨牙之间的颌平面出现台阶,需要后期进行调整。
Twin-Block(TB)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
1.处于生长发育期的II类错合
2.上下颌骨长度发育不调(下颌后缩)
3.上下颌骨轻度宽度不调(水平向)
4.深覆合深覆盖
5.最适合安氏II类1分类错合(下颌前伸后面型有明显变化),下牙列不存在拥挤或轻度拥挤
禁忌症
1.已过生长发育期
2.严重的颌骨宽度发育不足
3.上下颌拥挤度大(中重度)
4.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5.生长发育型为高角(尤其伴口呼吸导致的下颌后缩)
6.口腔牙周条件差及配合程度差
Twin-Block(TB)与SGTB在治疗II类1分类中对下前牙的影响
Twin-Block(TB)在治疗II类1分类中对舌的影响
Twin-Block(TB)在治疗II类1分类中对软组织的影响
结论
我们研究的主要发现是TB治疗导致患者面部美学的几个显着的积极改善,而不良影响最小。这些积极的变化包括软组织前移、颏唇沟的改善、唇功能的改善和面部凸度的减少。然而,面部平衡与面部吸引力是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完全等同。
Twin-Block(TB) 在II类1分类中的应用病例
(下颌前伸前-后面型对比)
正畸专科检查:
第一阶段(CS1)
C2、C3、C4的椎底均为平的,C3和C4的椎体为梯形。说明离生长发育高峰期还有2年左右。
第二阶段(CS2)
C2的椎底变凹,C3和C4的椎体为梯形。说明离生长发育高峰期还有1年左右。
第三阶段(CS3)
C2 和C3的椎底变凹,C3和C4的椎体为梯形或水平矩形。说明生长发育高峰期在此阶段后一年即将到来
第四阶段(CS4)
C2、C3、C4的椎底变凹,C3和C4的椎体为水平矩形。说明在此阶段之前的1~2年为生长发育高峰期。
第五阶段(CS5)
C2、C3、 C4的椎底仍然是凹的,C3和C4的椎体至少有一个为正方形;如果不是正方形,剩余的其他椎体均为水平矩形。说明生长发育高峰期至少结束了1年。
第六阶段(CS6)
C2、C3、C4的椎底仍然是凹的,C3和C4的椎体至少有一个为垂直矩形;如果不是垂直矩形,剩余的其他椎体均为正方形。说明生长发育高峰期至少结束了2年。
问题列表:
前牙深覆盖深覆合
上下牙列稀疏伴不齐
磨牙咬合关系尖对尖
上下牙弓形态及宽度不匹配
口腔卫生一般
诊断:
安氏II类1分类;骨性I类;均角
治疗目标:
1.匹配上下牙弓宽度
2.建立磨牙中性关系
治疗计划一:
全口固定矫正(上颌减数拔牙矫正14/24)
排齐上下牙列,关闭拔牙间隙
建立正常覆合覆盖及磨牙稳定咬合关系
保持
智齿观察,定期复查,后期有影响拔除
治疗计划二:
一期佩戴Twin-Block(TB)+扩弓器(上颌);导下颌向前,建立I类磨牙关系
二期全口固定矫正
排齐上下牙列排齐
建立正常的前牙覆合覆盖及磨牙咬合关系
建议后期双期保持器佩戴加强咬合稳定
智齿观察,定期复查,后期有影响则拔除
检查:取下TB拍照时咬合不稳定,证明需要佩戴的时间增加
检查:初戴托槽时增加了垂直向的轻力牵引,但是更应该做个短II类牵引(如图)
检查:余中线问题(习惯性的偏侧咀嚼对于中线的调整还是有难度的。)
检查:下颌颌平面整平,个别牙根的平行度欠佳
侧位片对比
头影测量重叠对比
这期病例是一个早期干预结合固定矫正的女性病例,患者已经错过发育高峰期,家长不接受拔牙方案,但是又想解除龅牙,经过沟通接受尝试先干预后行二期固定矫正,当然存在一定的失败概率,期望值降低,从一期到二期的矫正时间周期大约经历了20个月。期间发现导下颌向前的咬合稳定性不佳,后期增加了间歇的II类短牵引及后期持续3-4个月的II类短牵引(3.5OZ 1/4-3/16过渡)维持,当然这取决于患者的绝对配合才行。长时间的皮筋牵引也会带来相应的一部分副作用,比如前牙覆合加深,下前牙唇倾加重,颞下颌关节的适应能力要求增加。另外前期干预的TB设计,下颌前牙并没有设计基托覆盖切端那也是在导下颌向前的过程中,下前牙是存在一定唇倾增加的概率。对于TB导下颌向前的患者,若在下颌前牙存在少量唇倾趋势应该增加覆盖帽,降低唇倾的概率。若颏部肌肉紧张,下前牙前庭沟处增加唇挡,减少肌肉对下颌骨的向前发育的抑制。另外从生长型看,传统TB对超高角及超低角发育型都不会特别合适,颌垫偏硬对于磨牙存在一定程度的压低,对本身就低角面型发育是不佳的,若患者的配合程度不是特别高的话,应该更改其他矫治器来进行干预II类1分类,比如Frankel-II(FR II),Activator,Bionator。当然患者能积极配合的话,尽快的调磨颌垫高度增加面高也是可以使用TB的。那么对于高角的病例且发展趋势明显的话同样可以替换矫治器干预,比如Herbst...或者对磨牙有抑制伸长的改良TB矫治器同步上下前牙配合固定矫正,控制门牙的高度,这一观点在上海九院发表的一篇《Effcacy of a modifed twin block applianc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win block appliance in children with
hyperdivergent mandibular retrognathia: protocol for a single centre, single-blind,randomised controlledtrial》文献里的部分观点。由本病例可以得知生长发育时期对于干预的疗效有着直接的关系,过发育期的患者尤其女性患者对于效果的稳定是及其不稳定的,选择合适的发育期对于正畸治疗成功是关键的一步。另外临床上很多因下颌后退或后缩的口呼吸患者在下颌重新定位后,舌位置的发生变化后,气道有明显打开的迹象,也就证明早期干预的必要性,对于适龄患者的面部发育有一定积极的影响,从而也会降低患者心理压力。最后,对于II类1分类的患者临床也有很多种不同的矫治器,临床医生除了根据患者的发育期,生长型及配合程度来选择,更重要的选择自己使用顺手的矫治器。当了解一种矫治器的优势后也可以根据临床上遇到的不同类型病例进行改良及运用。
-END-
声明:本文转载于<DentalMagic>,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违规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望大家理性判断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