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手段,但有一些心律失常其治疗原则不同,而心电图图形颇相类似,很易造成误诊。此时,除认真分析心电图图形外,病史、体检、颈动脉窦按压(CSM)对鉴别诊断也有帮助,必要时还须描记特殊导联(食管导联、右房导联)及做电生理学检查。以下重点讨论体表心电图分析 。
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时,心房激动可沿房室结、附加束(幅束)或同时沿两者前传至心室,因而QRS波形可呈正常、宽大畸形或呈不同程度的“ 室性融合波 ”,心室率经常>180 ~ 200次 / 分,甚至> 200 次/分 。
此时易被误诊为阵发性室速或房颤合并窒内差异性传导。其与阵发性室速的鉴别点为:前者的心室律绝对不整,R-R间期互差可>0 .010秒,而后者的心室律基本规整,R-R 间期差很少> 0. 03 秒;前者的正常QRS波形出现于长R-R间期后(房室结传导速度快),而后者的正常QRS 波形如合室夺获,往往提早出现 。
其与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的不同点为,前者的心室率较快(>180次/分),而后者的心室率一般不>160次/分;前者的QRS波形很少呈典型的右束支阻滞型,往往全部心前导联均呈R型,有时还可看到预激波,而后者的QRS波形多呈右束支阻滞型。不易鉴别时,慎用洋地黄或异搏定,静注普鲁卡因酞胺比较适宜。
阵发性室上速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束支阻滞时,易与阵发性室速混淆。以下几点对其鉴别有较大价值:
(一)病 史:仅有参考价值。多年发作心动过速而无严重后果提示PSVT,心动过速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改变(心衰、休克等)提示PVT。
(二)体检:心动过速伴有第一心音强度变化、收缩压变化(相差>10 mm Hg)及 / 或颈静脉出现“ 炮波 ”,提示其为PVT。因上述体征均反映房室分离的存在 。
(三)心电图: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显示宽大的QRS波形,时间一般超过0.12秒。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显示较窄的QRS波形,时间一般不超过0.12秒。
(四)兴奋迷走神经措施的效应:按压颈动脉窦瓦氏动作可中止PSVT(特别是折返途径涉及交界区的心动过速)的发作,对PVT无效,对房速只能引起房室阻滞而不能中止心动过速发作。
典型的扭转型室速诊断不难,当其QRS波形改变不典型时易与一般的PVT相混淆而造成误治。前者基本节律的Q-Tc 明显延长,出现大慢波(U波)室速的第1个心搏出现于U波之上,而后者则无此改变,如能描记三个同步导联较易获得典型波形。
慢性房颤在洋地黄治疗后很少转为窦性心律,如心律突变规律应疑有房室结传导阻滞及房室分离,此时应立即描记心电图。如f波仍然存在,QRS时间 、形态正常,心室律匀齐,70-130 次 / 分,则说明洋地黄过量引起了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干扰性房室分离 。
此种情况如进一步发展,交界区节律点还可发生传出阻滞,若为文氏型传出阻滞,则粗看起来 R-R间期很不匀齐,易误认为房颤引起的心室律不整 。
此时若仔细观察,可发 现 R-R间期的不整是有规律性的,在长间歇之前出现R-R间期逐渐缩短,长间歇短于两个短R-R间期之和等,并周而复始地出现。借此可与一般房颤的心室率绝对不齐相鉴别。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是P波消失,能够看见房性波,心率特别快,每分钟在150-250次,心律绝对整齐,心动过速呈突然发作,突然之间就可以缓解。
典型的心房扑动的心房电活动频率约为300次/min。许多导联等电位线消失,II、III、aVF导联可见特征性锯齿形F波。但是在某些导联,特别是V1导联,心房活动常表现为不连续的心房波。
一般来说,典型房扑的心房激动一般在右心房内沿逆时针方向折返,F波在II、III、aVF导联呈负向波。少见情况下,冲动沿顺时针方向折返,F波在下壁导联呈正向波,V1导联呈负向波。
不典型心房扑动:不典型房扑心房率较快,为350-450次/min,这种房扑峡部消融无效,不能被快速心房起搏所终止。
隐匿性交界性早搏可造成心房激动下传受阻而类似II度房室传导阻滞,有时不易与真正的房室传导阻滞相鉴别。其确诊依靠希氏束电图。如在同一份心电图同时发现直接显示交界性产生类似的心电图改变,则可推论隐匿性交界性早搏的存在。其治疗不需要阿托品,更不需安放人工起搏器。
当心搏间歇过长、出现症状时,有人主张采用负性应激药物如奎尼丁类,但也有人认为,不是过早出现的交界性早搏,如前向与逆向传导均发生阻滞,则说明交界区组织传导功能已经明显减退,将来有可能发生真性房室传导阻滞,故应慎用负性应激药物。
声明:本文来源于<急重症世界>,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违规,请立即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