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尖端扭转型室性室速是一种多形态的室性心动过速,其特点是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并且心室搏动的振幅和极性发生扭转样改变。这种心律失常可能突然发生,并且风险极高,因为它可能导致心脏完全停止工作,即心脏骤停。本文将梳理关于尖端扭转型室速的诊断及处理策略。
1. 定义
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s de pointes, Tdp)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波形围绕基线不断扭转而得名。
2. 心电图特征
发作时QRS波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呈扭转样,频率160~280次/分。其他特征包括QT间期通常>0.5s,U波显著。
常由R-on-T型室性早搏诱发;
可发展为室颤和猝死。
图1 Tdp发作心电图
图2 Tdp静息心电图
3. 病因
病因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先天性包括多种编码钠、钾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获得性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抗精神病药或三环类抗抑郁药;美沙酮、红霉素、酮康唑;颅内出血;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和低钙;急性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堵塞;肾脏损害;肝脏衰竭等。如果病因不明,就称为特发性尖端扭转型室速。
4. 处理
处理原则:首先应该评价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水平,重点在于开通气道,建立呼吸和循环。如果尖端扭转型室速持续并且患者不稳定,需要立刻电除颤。
① 停用一切可能延长QT的药物
临床上导致QT延长的部分药物 临床上常见的是Ia类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氟卡尼、伊布利特、普鲁卡因胺、奎尼丁及多菲利特等;抗组胺药物;抗感染药物主要集中在大环类脂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精神病药主要是吩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药及安定类药物;抗肿瘤药他莫昔芬;钙离子通道阻断剂苄普地尔、尼卡地平;消化系统用药西沙比利。
② 积极纠正引起QT延长的病因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以及心力衰竭)、完全心脏阻滞、严重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或是突然发生长间歇、代谢性疾病(如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钙血症)、其他疾病如颅高压(脑卒中、脑炎、蜘蛛膜下腔出血、创伤性脑损伤)、可卡因或有机磷化合物中毒、酗酒、甲状腺功能低下、液体蛋白饮食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
③ 补钾补镁
推荐静脉注射硫酸镁,无论血镁水平如何,静脉注射2g硫酸镁均是终止TdP的一线药物,必要时可重复注射并静脉维持;除非合并高血钾,否则都应补钾。TdP患者,血钾应补至4.5~5.0mmol/L。
④ 提高心率,缩短QT间期
提高心率最好的办法是临时起搏,适应于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或三度房室阻滞或合并长间歇依赖合并Tdp;临时起搏要求频率要快,频率超过70次/分,可能需要110~120次/分连续起搏;在等待起搏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提高心率的药物。最常用的药物是异丙肾上腺素1~4μg/min静脉滴注,随时调节剂量,使心室率维持在90~110次/分之间。如果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无效或对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有禁忌证时,可用阿托品替代。
⑤ 必要时电复律
对于TdP不能自行终止或蜕化为室颤,应立即实施直流电复律。对于频率较快、QRS严重畸形者,可采用室颤的复律方法,使用非同步最大电量(单相波360J,双相波200J)复律;对于不能明确TdP的原因且日后有心脏性猝死危险的患者,应考虑置入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预防心脏性猝死。
⑥反复出现的获得性LQTS合并TdP的患者可能存在潜在遗传基因异常,上述治疗措施无效时,在临时起搏基础上可考虑 β 受体阻滞剂或利多卡因治疗
⑦先天性QT间期延长伴TdP: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β受体阻滞剂可作为首选,急性期即可开始应用。可使用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也可选择其他制剂。通常所需剂量较大,应用至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剂量(静息心率维持在50~60次/min)。对有反复心脏骤停发作者但其他身体状况较好者应安装ICD。
小结
尖端扭转室速是临床常见室性心律失常,其发生有特有的临床特征。分析发生原因,一旦确诊应避免应用可使Q-T间期延长的药物,监测血钾、血镁,必要时应用氯化钾、硫酸镁等纠正电解质紊乱,同时针对病因处理也同样至关重要。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小熊,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