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乳手术为很多白内障患者带来了光明。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操作及患者的自身情况并发症在所难免,想要顺利完成白内障超乳手术,掌握超乳基本理论和各种超乳手术技巧还不够,及时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同样重要。
(1)切口太浅:外切口一般距离角膜缘1 ~ 2mm左右,切口深度一般为1/2巩膜厚度,然后用隧道刀保持同样厚度分离至透明角膜缘,如果隧道切口太浅会导致切口无张力,自闭性不好。而且,在手术过程中器械容易损伤切口边缘。
(2)切口太深:如果隧道切口做得太深,会增加隧道出血的机会,从而导致术后前房出血。此外,由于隧道的前唇较厚,使得手术操作很不方便。如果切口过深会切穿巩膜组织,使巩膜下色素膜组织脱出,引起大出血。特别对于高度近视眼的病人、高龄老人及巩膜过度烧灼止血者,更应注意切口的深度,操作时应及时调整切口深度,必要时应重新选择切口。
(3)内切口靠后:角膜穿刺刀进入前房的切口即内切口的位置应位于透明角膜缘内Imm,如果切口太深会使隧道刀过早进入前房,使内切口靠后,如内切口位于schwalbe线后,则术后切口的自闭功能消失,需缝线闭合切口。并可损伤小梁网组织和发生房角粘连。术中超乳针头进出前房会损伤虹膜,甚至造成虹膜根部离断、虹膜脱色素或虹膜脱出,增加手术难度及术后炎症反应。必要时应关闭手术切口,选择另一手术部位。
(4)内切口靠前:如角膜隧道做得太长,刀头进入透明角膜太多即内切口太靠前,术中超乳针头进出前房会向上倾斜,增加角膜内皮损伤的机会,术中或术后会增加角膜内弹力层脱离的机会。超乳时超乳针头向下在后房中操作,会使角膜上出现牵拉性皱褶,影响手术中对前房的观察,同时增加后囊破裂的危险性。
(1)切口形状和长短不规范:需十分仔细地行隧道切口,否则会因进刀的错误角度而使切口过长或过短。操作时最好采用镊子或棉签固定眼球后进刀,刀必须锋利。进刀前,可在侧切口注入黏弹物质或平衡盐液使眼球维持一定的眼压及一定的前房深度,使主切口更平整和规范。
(2)隧道太斜、太短:作透明角膜或角巩膜缘切口时,要避免因隧道刀与角膜所成角度太陡而过早进入前房,切口太短会影响术后切口的自闭性,术毕切口闭合不严时应予以缝合。
(3)隧道切口太长:由于切口全部位于透明角膜,隧道过长使内口更靠近视轴,易使术后角膜散光加大。
(4)隧道深浅不一和内切口不规整:主要见于刀刃不锋利。该种切口的自闭性差,术后易发生角膜延迟愈合后弹力膜脱离,此外容易导致术后内切口明显的绒状瘢痕。
(5)隧道切口靠后:若外切口位置太靠角膜缘,容易破坏球结膜甚至球筋膜的完整性,可能因术中切口流出的平衡液渗入结膜下面形成环状球结膜水肿而影响手术操作。如出现这种情况,只需在水肿的球结膜上做一小切口让液体排出,然后再进行操作。
侧切口一般采用专用的15度穿刺刀完成,也可用一定宽度的钻石刀或宝石刀完成。只要操作规范,一般不会产生并发症。如果操作不当可产生以下情况。
(1)侧切口过大或过小:过大将会导致术中大量灌注液从边孔流出而无法保持应有的前房深度,操作时易损伤角膜内皮、虹膜和使瞳孔缩小。必要时用尼龙线缝合过大的侧切口后重做。过小会使辅助器械进出前房困难,损伤周边虹膜及角膜后弹力层,易发生前房出血或侧切口处的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2)侧切口太陡直:正确的边孔也应有一定 长度的隧道,如果垂直刺入前房,术中术后均易发生漏水现象。
1、球结膜水肿多见于透明角膜或角巩缘切口的主切口。主要因为做切口时刺破了球结膜,术中从切口流出的灌注液渗入球结膜下,形成球结膜环状水肿,严重者影响手术操作。此时在隆起的球结膜上做两个以上垂直角巩膜缘的放射状小切口,使液体排出而使球结膜平复。
2、切口周围角膜混浊在超声乳化过程中,有时切口周围的角膜组织会发生白色混浊,主要是由于器械反复进出切口,尤其是超乳针头长时间的高速振动,使包绕针头的隧道切口角膜层间的连接松弛,导致液体渗人纤维层间引起角膜基质水肿所致。
(1)角膜内隧道过长,操作时,超声乳化针头必须倾斜向下,在产生皱褶的同时,使角膜组织松弛,液体易渗人其中。
(2)角膜穿刺刀较钝,导致做切口时后弹力层与基质层之间有分离。器械反复进出切口,导致层间分离加大,液体易渗入,产生角膜白色混浊。术中切口周围组织出现白色混浊只是角膜基质纤维水肿所致,一 般无需处理,在24小时后均能自行退。切口周围小范围的混浊一般不影响手术操作。但对大范围的混浊且明显影响前房内手术操作的,必须暂停手术,针对原因进行处理。
1、灌注液不符合眼内灌注标准,灌注液进人前房后可导致角膜内皮可逆及非可逆性损伤而致角膜混浊。
2、手术时,若灌注瓶设置过高(一般应距手术平面40 ~ 70cm,从莫非管平面计算)造成眼压高于30mmHg (4.0kPa) 以上,也可能出现与青光眼类似的角膜雾状混浊。术中的角膜雾状混浊直接影响了手术中对前房及晶状体后囊膜的观察,如发生这种情况应停止手术寻找原因,如是灌注液的原因应立即更换,如是灌注瓶高度的问题应及时调整,并等待数分钟,角膜情况会有所好转。如角膜水肿情况不缓解,可以用50%的葡萄糖注射液频点角膜,则角膜透明度就会明显改善。
后弹力层脱离多见于患者年龄较大、手术器械反复进出前房及植入人工晶状体所致。局限性的小范围后弹力层脱离不需要处理。大而广泛的后弹力层脱离可向前房注入消毒空气泡或黏弹剂,使后弹力层复位。如脱离范围超过角膜面积的一半, 可在前房内注入黏弹剂,用10/0尼龙线行后弹力层复位缝合术。如导致严重的角膜水肿、大泡性角膜病变,需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角膜内皮移植术。
其临床表现术中立即可见切口混浊,有时还可伴有角膜内皮损伤和切口附近虹膜损伤。术后因切口外唇纤维化增生患者可感觉到持续较长时间的异物感。远期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角膜散光。
1、流量控制在处理硬核时, 需提高流量以增强超乳针头的冷却,特别在做晶状体刻槽时更需灌注液自由进出前房。
2、使切口轻微漏水,切口一定程度的轻微漏水有利于硅胶套与针头之间液体交换。
(1)采用Mackool针头可减少此并发症。此种针头为钛钢制成,针管套上硬的Teflon,外围是普通硅胶软套。硬的Teflon外套充当针头的隔热层,即使硅胶软套被切口夹紧时仍能起到隔热作用。
(2)采用30度或45度弯头的超乳针头在防止切口烧灼方面也很有效。此种针头在操作时与切口呈小角度,弯的针头避免了刻槽时针头与切口过于垂直所致的切口裂开。切口灼伤的治疗:术毕时检查灼伤切口的渗漏情况,必要时给子间断缝合。如果豁口太大,需要前后唇的间断缝合,以减少术后散光。
无论是开罐式截囊还是环形撕囊,均可发生前囊线性裂开,严重者可放射至悬韧带及后囊,使之损伤。这时可用囊膜剪行前囊切开以改变囊膜裂开的方向。若在娩核时,晶状体核大于前囊切开口时,也可发生前囊撕裂,故娩核前应将前囊切口扩展至晶状体核的赤道部。虹膜后面的晶状体囊破裂不易发现,此时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比较困难,在一 些可疑病例中,最好采取睫状沟植入。如果有大的前囊片游离,应去除人工晶状体光学区残存的前囊,如在人工晶状体后方存留较大的前囊片,术后易发生囊膜皱缩,可引起视力下降或眩光。
术中及术后都可能发生出血,其原因有:术中伤口渗血至前房:术中误伤虹膜血管;全身有出血倾向或眼部有其他疾患(如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虹膜表面新生血管等);近期使用抗凝剂。术中前房出血应仔细寻找原因,向前房注入黏弹剂压迫止血。术后前房出血患者取半卧位、服用止血药物,按前房出血常规处理。如出血不吸收、角膜血染并继发青光眼者可行前房冲洗术。
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术中均可发生后囊破裂,但超声乳化过程中,超声乳化头及注吸头误吸后囊为最常见的后囊破裂原因,此外,人工晶状体植人时操作不当也可导致后囊划伤。
白内障囊外摘除和超声乳化术中均可出现悬韧带断裂,除前述原因外,超声乳化过程中,由于操作不熟练,导致劈核钩勾住前囊或悬韧带,超乳头或注吸头吸住前囊牵拉悬韧带,均可导致悬韧带断裂。
(1)发生率:文献报道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发生率在传统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为0.05% ~ 0.4%,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为0.03% ~ 0.06%。
(2)发病机制:目前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生与眼部和全身诸多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的假说包括:①眼内压骤降导致睫状后长或后短动脉破裂;②眼内压过低导致脉络膜血管渗漏和扩张,从而使睫状后动脉破裂。
①全身因素:患者高龄或合并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出血性疾病、糖尿病等全身疾患;
②局部因素:患者合并青光眼、高度近视、眼内炎症、术眼有近期手术史、无晶状体眼、对侧眼曾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等;③手术因素:术中眼压骤降、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或患者屏气、咳嗽等。
(3)诊断:典型的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并不难诊断,但部分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或仅表现出部分临床症状,术者应给予高度重视。
①非驱逐性无眼内容物脱出;②部分驱逐性眼内容物脱出,但无视网膜脱出;③完全驱逐性视网膜脱出。此外,超声检查可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1)应急处理:对于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者,应迅速关闭手术切口,全身和眼部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减轻眼内炎性反应,使用高渗剂和碳酸酐酶抑制剂降低眼压是应急处理的关键措施。传统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一旦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应立即用具有足够张力的缝线紧密缝合关闭手术切口。若上述保守治疗不能止血,可考虑行以止血为目的。一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但预后多欠佳。对于局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者,可将低黏性高分子量黏弹剂注人前房以继续完成手术。
2)二期手术:文献报道,二期手术,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不仅可挽救部分患者的眼球,而且可使部分患者获得有用视力,明显提高了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疗效。有学者认为,二期手术时间应选择在脉络膜上腔出血后7 ~ 14天,此时积血液化,术后炎性反应已减轻。目前常用的二期手术方式包括:①单纯巩膜切开引流术,可清除脉络膜上腔积血并恢复正常眼压。手术可请眼后段医师参与,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②巩膜切开引流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恢复眼后段正常解剖结构。
(5)预防:白内障吸除术中脉络膜上腔出血的预防,应强调以下方面:①术前:全面的眼科和全身检查,警惕是否存在有关危险因素,术前避免使用水杨酸类及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适当使用镇静剂;②术中:手术采用隧道切口,术中避免眼压大幅波动,谨慎操作,尽可能避免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正确识别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前兆,及时妥善处理。③术后:适当抬高头位,避免静脉压大幅增高,如避免闭口鼻深呼气动作、用力咳嗽等。如果术后术眼突然出现剧烈疼痛,应及时检查,警惕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发生。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