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相关的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导致视力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部分将介绍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患者者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造成的危害和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措施。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大于600度,通常眼轴长度大于26毫米,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轴不断被拉长,导致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变薄,眼底出现病理性改变,则称为病理性近视。
如果把眼睛比喻成一个气球,一直往气球里面吹气,气球会增大变薄,当变薄的气球超过一定限度后,气球质量则出现问题,眼睛也类似。
当近视度数发展到高度近视后,眼轴增长过多,眼底“耐受力”减弱,易发生各种眼底并发症。
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剧烈活动、震动,以及外力碰击眼球,以免发生视网膜撕裂、脱离等眼底疾病。
尽量避免剧烈冲击性头部运动,如跳水、举重、过山车等,以免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者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近视度数可能还在以比较快的速度增加。因此即使已经成年,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者也应注意用眼习惯,避免过度用眼,使眼睛“劳逸结合”,得到适当的放松。
另外,建议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者每3~6个月到医院做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并长期随访。
由于眼球不断增长,眼球的后部向后突,视网膜被牵引、变薄,可能引起视网膜的多种病变。
如果在生活中,眼睛突然出现眼前黑影、闪光感、视物变形、视力下降,即使配戴了度数合适的眼镜,还是看不清楚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建议每3~6个月到医院做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并长期随访;眼睛突然出现眼前黑影、闪光感、视物变形、视力下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通常人们认为,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病,高度近视只是近视度数比较高而已,只要戴上眼镜就能缓解,不会把它与严重的眼底病联系在一起,更不会想到病理性近视患者可能会因严重的眼底并发症而成为盲人。
本病因伴有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视功能,故称病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眼底损害的发病机制大部分与眼轴增长有关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
-
豹纹状眼底:由于视网膜变薄,眼底略呈暗灰色,橘红色大血管层血管暴露,使眼底呈豹皮样。
-
-
后巩膜葡萄肿:眼球后段巩膜过度延伸,后极部可发生局限性扩张,形成后葡萄肿。
-
-
黄斑病变:黄斑是眼底最重要的一个解剖部位,眼轴过度增长导致脉络膜的出血,即黄斑出血;黄斑萎缩后呈现漆裂纹样损害,黄斑裂孔也是较为常见的病变。
很多病理性近视的人,即使配戴眼镜矫正,视力也很难达到正常标准。如果出现了病理性近视的并发症如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可使视力突然进一步损害,严重者甚至失明。
病理性近视眼底病变,目前仍属于疑难病症,治疗较为棘手。
因此,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避免近视度数的过高过快增长尤为重要。高危患者应注意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定期检查,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治疗。
病理性近视者随年龄增长,近视度数不断加深,眼轴不断增长,后巩膜葡萄肿不断进展,从而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性的视力损害。
目前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是:后巩膜加固术!
后巩膜加固术是一种应用异体/自体的生物材料或人工合成材料加固眼球后极部巩膜,来阻止或缓解近视增长的手术方式。
后巩膜加固相当于在眼球的后方“打补丁”,将一些巩固的材料紧贴在眼球后巩膜上,通过融合作用,使眼球壁加固因此叫后巩膜加固手术,也叫后巩膜增强手术。
手术可以使原来较薄弱的眼球壁变厚、变牢,抵抗力增强,眼球因此不再扩张,眼轴不再拉长,这样就能延缓近视度数的增高。
此外,后巩膜加固术可增加眼球供血量,加强眼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眼底功能,有助于延缓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对中高度近视伴周边视网膜裂孔、变性和(或)玻璃体牵引,或对侧眼已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可予以预防性视网膜激光治疗以避免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光动力学治疗对治疗病理性近视的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有一定疗效。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是病理性近视视抗血管内皮生力丧失的主要原因。
可以使玻璃体腔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下降,从而使脉络膜新生血管减退。
应用生物材料或人工合成材料加固眼球后极部巩膜,加固眼球壁,延缓后巩膜葡萄肿的进展
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改良后的微创巩膜加固术操作简单,手术创口小,对眼睛损伤小,不影响眼球的运动,眼压也不会升高,减少疼痛,疗效确切,解决了之前的术式创伤相对较大、手术恢复周期长、植片没有加固到眼球后极部等问题。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