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基础
与眉间纹相关的表情肌有3块:降眉间肌、降眉肌和皱眉肌,这三块肌肉构成眉间复合体,共同收缩参与相关表情的形成。
1、降眉间肌:
起点:自鼻根部与鼻骨与鼻上外侧软骨连接部。向上逐渐走线。
止点:小部分上行止于眉、鼻部皮肤。大部分向上与额肌内侧部纤维相延续。止于额中肌中段,收缩使鼻根部皮肤出现横纹。
2、降眉肌:
位于鼻根上部,降眉间肌的两侧。层次于降眉间肌基本一致。
起点:起自鼻根部,向上方走行。
止点:止于眉头及眉间部皮肤,较降眉间肌更靠近眉头。收缩时下拉眉头,牵拉眉间皮肤向下,使鼻根部皮肤产生横行皱纹。
3、皱眉肌:
位于两侧眉弓之间,降眉间肌与降眉肌的外侧、眼轮匝肌眶部和额肌的深面。
起点:起自眶内上缘的额骨鼻部。
止点:止于眉中部上方的皮肤,收缩时使眉毛向中线处聚拢,眉中部和眉头被牵拉向内下方,眉头间产生垂直的纵行皱纹。
术前评估与沟通
1、明确患者存在的问题或患者希望改变的外形特征。
2、告知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与方法,包括它的预期效果、局限性及恢复到正常情况所需要的时间。
3、权衡各种手术方案所需的恢复时间及风险,根据患者的求美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法。
4、对术后处理,恢复所需时间,预期效果在首次会面和以后的会面中反复强调,确保患者以一种现实的态度看待术后效果。
5、术前准备: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术前照相、术前备皮。
治疗方法
1、肉毒毒素注射技巧:
①用1ml生理盐水稀释100的肉毒毒素。
②使用1ml注射器配以30G针头注射。
③两侧眉头延长线在中线交点处标记一个注射点,该点位于鼻根部稍上方,垂直进针、深层注射2U。
④两侧眉头上方0.5cm,距中线约0.5cm处各设计1个注射点,斜向眉头及眶缘方向45°进针约0.4cm于皮下中层注射2U。注射时避免层次过深,过于靠下或计量过大而使药物弥散至上睑提肌造成上睑下垂。
⑤在眉头内上方2个注射点之间再注射1个点,皮下注射,计量为2U。
⑥皱眉肌收缩时,如在两侧眉中部上方的皱眉肌止点处出现教明显的皮肤凹陷,可在该处进行皮内注射剂量为0.5U,可改善皮肤牵拉,加强治疗效果。
2、透明质酸钠填充剂的应用技巧:
(自体颗粒脂肪及胶原蛋白等均可作为填充剂)
①肉毒毒素的辅助应用:首先将肉毒毒素注射到眉间和眉区以松弛皱眉肌(内侧、中间和外侧的)、眉间肌和降眉肌,肉毒毒素可降低这个区域的活动,我们要告诉患者,如果没有用肉毒毒素的治疗,由于肌肉的反复运动,填充剂的效果有可能会欠佳。
②填充剂注射方法:现在鼻根中央直接向最凹陷的区域注射,这个凹陷一般在横纹的下面,我们用垂直撤退注射技术持续向下充填直到鼻子的止点和眉间区域,然后在眉间凹陷区域用水平撤退注射技术进行充填,当这些完成之后,再向鼻子(垂直向量)和眉毛(水平向量)之间的夹角里面注射少量充填剂,这样接合处即可形成柔和的曲线。
3、手术除皱术:
①切口选择:设计眉头侧下缘切口长约2cm,需紧贴眉缘。
②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切口用0.5%利多卡因加1:200000肾上腺素,眉间分离区用0.25%利多卡因加1:200000肾上腺素。
③手术操作技巧:按前述的眉头下缘切口线切开皮肤至皮下,行眉间部区域的皮下层分离,同时将皱眉肌、降眉肌进行离断,嘱患者做皱眉动作,观察眉间纹(川字纹、鼻横纹)不再显露为宜,适当止血,放置引流,缝合切口,分离区域,予以加压包扎。
④术后治疗与护理:术后48小时内可通过冷敷来减轻肿胀,术后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可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3天以预防感染,术后3天换药并拔出引流管,可在术后6天拆除缝线。
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Ⅰ:血肿与出血:术前2周停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减轻术中疼痛,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控制血压,应用止血药,术中细心操作,确切止血,术区留置引流皮片或者引流管,术后于术区放置纱布等辅料适当均匀加压包扎。
Ⅱ:感染:因面部血管丰富,感染发生率较低,术前患者如有感染灶,应停止手术,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3天。
Ⅲ:疼痛:术后少有明显的术区疼痛,如果发生疼痛,提示有发生血肿或包扎压迫的可能。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