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郭海科,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角膜为非对称而且角膜曲率从中央到周边逐渐变平。
近似4mm直径范围
可认为是球形,曲率改变不显著
测量的重复性好
Kf/K1:表示与Ks成90度夹角(垂直)的子午线方向及其数值。(f表示flat平坦轴)
Ks/K2:表示最大屈光力的子午线方向和数值。(s是指steep陡峭轴)
MinK:表示最小屈光力的子午线方向和数值。
AveK:表示Ks与Kf屈光力数值的平均值。
Cyl:以屈光度D为单位表示的Ks与Kf之间的屈光力差值,表示角膜圆柱成分。
SRI:表示Surface Regularity Index(表层规则指数)
PVA:表示眼睛矫正的最高理想视力值。
SAI:表示Surface Asymmetry Index(表层不对称指数)。
Sim K:即模拟角膜曲率计读数,代表角膜中央区7、8、9三环两相垂直的子午线角膜曲率,等同于角膜曲率计读数,及3、5、7mm范围内平均屈光度K值,正常值为43.2±1.3D
PVA预期视力:与SRI和SAI有关
离散系数e值,指从角膜中央到周边屈光度的变化规律。
标尺:暖色调表示较陡的区域
冷色调表示较平的区域
1.Placido盘成像法(iTrace)
2.AstraMax三维角膜地形图
3.PAR角膜地形图系统和光栅照相测量仪
3.裂隙扫描型角膜地形图(Orbscan)
4.Scheimpflug成像仪(Pentacam)
5.Artemis超声数码角膜地形图
6.激光干涉成像仪
- 1882年首先运用于临床,当时的placido检查只能对角膜表面形态粗略定性描述。
- 1953年广泛运用于临床,角膜散光定量定性相对准确。
- 1981年 placido+计算机,1984年角膜地形图软件出现,1987年彩色编码技术运用,1988年CMC系统形成主流,
- 1992年 Belin采用程序鉴定技术。
通过对角膜前表面的拍摄,对获得的角膜表面的同心环状影像进行分析,就可以详细的了解角膜表面形态。
解读:
ITrace中的角膜地形图是placido环原理来测量的,我们可以把角膜想象成山川,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这种原理的角膜地形图是根据镜面反射原理,通过对角膜前表面的拍摄,利用软件分析角膜前表面的同心环影像,就可以得到角膜地形图,详细的了解角膜表面形态!
溯源:地形学
解读:
我们平常看山川地形图,上面有一环一环的等高线,就类似于角膜上的placido同心环。
解读:
由此便可通过由仪器投到角膜上的同心环得到角膜的曲率信息,右侧图像即为角膜地形图,在角膜地形图中,曲率大的区域用暖色来表示,曲率小的区域用冷色表示,中间曲率则为绿色。
Placido盘投射系统
实时图像监视系统
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
解读:
一台角膜地形图的结构主要包含上述三部分:placido盘投射同心环到角膜上,实时图像监视系统获取角膜上placido同心环图像,再由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处理得到角膜地形图!
常用地形图:
1.轴向图
2.切线图
3.高度图
4.波前图
5.折射图
解读:
我们常用的角膜地形图主要由以下几种:轴向曲率图、切线曲率图、高度图和波前像差图,在这里面呢,波前像差图都是由角膜地形图换算得到的,我们后续会提到。高度图是由仪器根据每个人的角膜情况模拟出一个最贴合的球与角膜之间的高度差值得到的,这个模拟出的跟角膜最贴合的球叫做“最佳拟合球面”。轴向图和切线图才是最重要的角膜地形图,我们重点来看一下!
轴向图是目前最常用的角膜地形图:
1、轴向图对角膜中央区误差较小,角膜周边会有明显误差。
2、轴向图描述的是角膜的光学特性(角膜散光、轴向及不规则性等),不能描述角膜的形态。
3、轴向图可有效地消除角膜表面的小变异,提供尽可能少的不规则地形图,以便更容易阅读和理解。
解读:
在轴向图上,需要注意的是,因中央光学区接近球面,轴向图在中央区误差比较小,在角膜周边会有明显误差;因轴向图上每一点曲率并非该点真正的曲率,故轴向图不能描述角膜的形态,只能描述角膜的光学特性,可去除掉角膜表面小的变异,使医生更容易阅读和理解。
也称切线曲率图、瞬时曲率图等。
该图代表角膜上每一个点的瞬时曲率,能精确地反应角膜形态。
解读:
切线图,也叫切线曲率图、瞬时曲率图,如右图,在切线图中角膜上每一点都是真实角膜曲率,能精确地反应角膜形态。
轴向图中描述不到的详细信息可在曲率图中找到,这在临床上很有价值。
如图可看到轴向图和曲率图之间的差别。
左侧展示的是正常、散光角膜;右侧展示的是一圆锥角膜。上图为轴向图;下图为曲率图。
解读:
在轴向图中看不到的一些详细信息可在曲率图中找到,我们来看一下切线图和轴向图的对比,右图中,上方两图为轴向图,下方两图为切线图,就可以看到上下图的对比,我们只能从轴向图中看到这个角膜的光学特性如是否为规则散光,在切线图中可以看到每一处细小的变异。又如右侧两图,上方轴向图中显示有一大片范围的高曲率区域(圆锥所在位置),在切线图中显示圆锥只有一小部分。
在切线曲率图中需要注意的有:
看曲率图时,不要把角膜“陡峭”的概念和高度混为一谈。
曲率图仅提示角膜形状在变化,但并不能提示往哪个方向变化。
解读:
另外在读图的时候,不少老师可能会把曲率和高度混淆,需要注意的是:曲率大不代表此处的角膜高度高,曲率图中颜色变化只能提示角膜形态在变化,但并不确定在往哪个方向变化。
切线图与轴向图相比,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角膜的局部变化。所以,切线图更多用于圆锥角膜及角膜屈光术上,切线图能够更加显著地表示从正常曲率半径急剧变化到圆锥角膜的曲率半径的变化过程。也能够突出显示出在PRK过程中被激光切除的部分以及周边部分和边缘部分。
解读:
图中两个为ITrace中轴向图和切线图的对比,也能够比较直观的看出轴向图与切线图的差异,轴向图更像一个“放大”的切线图。那也会有一些老师会有疑问,到底这两种我该如何选择呢?如果是应用在白内障方面,我们需要分析此角膜是否为规则散光,建议可以直接看轴向图,即左侧图;切线图一般是应用在如角膜塑形术、屈光手术等需精确矫正角膜形态的这些方式当中。
正常角膜为一非对称性的非球面形态,中央区屈光度较大40.0~47.0D,由中央到周围逐渐减少,局部无异常形态。
中国人角膜中央正常曲率范围43.45D±1.47D,角膜中央与角膜缘屈光度差值平均为1.78D±0.89D。
解读:
正常人的角膜从中央到周边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即曲率减小,角膜逐渐平坦,在角膜缘处最平坦。
角膜为一连续的透明结构,为便于临床应用和地形图分析,分为四个区:中央区,直径4mm光学区,有重要光学意义。旁中央区,4-7mm。周边区7-11mm。
另外有的老师对曲率和曲率半径区分不是很清楚,那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地球和乒乓球,地球半径很大,但是很平坦,即曲率半径大,曲率小,对应在地形图上是冷色;乒乓球半径很小,但是表面很“陡峭”,故曲率半径小,曲率大,对应在地形图上是暖色。
圆形22.6%
椭圆形20.8%
对称领结形17.5%
不对称领结形32.1%
不规则形7.1%:旁中央注视、角膜表面干燥和加压
解读:
关于角膜地形图形态的分类,大约图上几种,各位老师了解一下即可!
平坦曲率:
陡峭曲率:
角膜散光=陡峭曲率-平坦曲率
且顺规散光大于1.5D,逆规散光大于1D可考虑散光晶体。
解读:
我们经常会在角膜地形图中听到一些名词,如K1/K2,其中数值大的为陡峭曲率即“陡K”,数值小的为平坦曲率即 “平K”,角膜散光=陡K-平K。
角膜散光轴向在90°±30°这个区间内的为顺规散光,轴向在180°±30°范围内的为逆规散光,其余范围的为斜轴散光。
干眼症角膜地形图改变:
泪摸不稳定,
角膜上皮点脱,
角膜表面光学面欠光滑。
解读:干眼症患者角膜表面的不规则性增加,角膜散光增加,SRI和SAI明显升高,PVA明显降低。
形态:圆形、椭圆形、乳头形和领结形
特征:
1、角膜下方曲率增加。
2、角膜中央区屈光力呈不均匀分布。
3、与正常角膜相比,角膜中央区和 周边区的曲率差异明显。
4、同一个体双眼角膜中央曲率差值大。
圆锥角膜地形图特征
典型圆锥角膜的角膜地形图表现为:局部区域变陡峭,形成一局限性圆锥;圆锥顶点多偏离视轴,以下方或颞下方多见。
圆锥角膜地形图诊断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①角膜中央区率明显高于正常(>47D);②同一个人双眼角膜曲率差值大(>2.50D);③角膜下方与上方的曲率差值增加(>3D)
临床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筛查指标:①角膜中央屈光力>46.40D;②角膜6mm直径处下方与上方屈光力差值>1.26D;③同一个体双眼角膜屈光力差值>0.92D。
解读:
提到角膜地形图,就不得不提到圆锥角膜,圆锥角膜在地形图中的表现为,局部区域变陡峭(变红),形成一局限的圆锥,多以下方和颞下方常见。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上述几个,如发现有可疑病例,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在iTrace中,若I-S值大于1.4D且中央角膜曲率大于47.2D,当两者同时达到要求,则会在软件下方显示‘可疑圆锥角膜’的信息!
解读:
在ITrace中有两个值用以辅助圆锥角膜的诊断:I-S值和 中央角膜曲率,若I-S值大于1.4D且中央角膜曲率大于47.2D,当两者同时达到要求,则会在软件下方显示‘可疑圆锥角膜’的信息!
如上图,即为ITrace提示疑似圆锥角膜的病例,现也已确诊为圆锥角膜。如出现此等情况,需多加注意,持续观察。
来源:本文内容转载自“郭海科”公众号,仅作观点分享。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