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提出
视网膜的周边退行性变性,尽管原因并没有完全弄清楚,但这些不同形式的变性,常常是视网膜脱离的先兆是大多数人所公认的。
视网膜的周边退行性变性,基本上是以其形态进行命名的,换句话说,这些变性在眼底表现为不同的形态,第一个命名的人看到它像什么,便起了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在这些变性中,临床上比较常提及的主要有:
格子样变性
玻璃体视网膜簇状变性
蜗牛迹样变性
铺路石样变性
非加压变白
在这些变性中,格子样变性是列为首位的,这是因为它常常是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的起始部位。但是,一旦发现格子样变性,激光还是不激光,需不需要进行干预治疗,临床上的观点却并不一致,至少国内外的意见就有所不同。
通常意义上的广角,并不一定能发现格子样变性
传统的眼底照相,拍摄的大约是后极部45°,这相当于视盘、黄斑区和上下血管弓之间的范围。通常意义上的广角,也并不一定能发现格子样变性,尽管这些“广角”已经把范围扩大到50-130°左右,这是因为这种变性发生在视网膜的周边部。
因此,在检查视网膜周边变性尤其是格子样变性时,应选择眼位引导技术或超广角方式进行拍摄,由于可使用多波长检查,有时还可以发现检眼镜下不太容易发现的病灶。
眼位引导与超广角拍摄的区别
想要了解周边部眼底情况时,除了眼底镜下检查,仅就拍摄而言,通常有2种方法可以选择:一个是眼位引导,另一个是超广角照相。
无论是哪种方法,前提一定是医生怀疑或已经发现了周边眼底有问题。但是,由于视网膜周边拍摄技术越来越简便易行,近年来许多眼科医生也喜欢把它用来进行详细检查之前的眼底大范围筛选,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避免漏掉可能存在的病灶。
眼位引导的好处是,当眼底镜下检查已经确认眼底其它部位都是正常的,通过眼位引导可以迅速明确显示某个方位中周部眼底异常病变,但其它方位周边眼底不能显示。
超广角眼底照相,可以在200°以上的大范围充分了解整个视网膜情况。就像上面的眼底,除了左眼鼻下方和鼻侧的视网膜裂孔外,在超广角影像上,还发现上方周边视网膜和下方周边视网膜明显的格子样变性。另外,绿激光影像也常常用来佐证彩色眼底病灶,这与格子样变性发生的部位和绿激光穿透能力有关。而红激光影像则在显示脉络膜的同时,还会对视网膜裂孔与涡静脉的关系如距离加以明确。
关于格子样变性是否进行干预治疗的问题
关于格子样变性是否激光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激光,观点并不一致。
国内的一些眼科专著类书中认为,格子样变性和囊样变性可以激光治疗,以预防视网膜脱离。但在K.Bailey Freund等编写的The retinal atlas中认为,临床常规建议,对于没有症状的格子样变性进行观察,仅当对侧眼以前发生过视网膜脱离时才考虑给予干预治疗。
来源:本文内容转载自“王富彬眼科”,仅作观点分享。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