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涂圣贤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与乔树宾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良龙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等在JACC主刊发表了有关径向壁应变(radial wall strain, RWS)这一斑块易损性评估新技术的重磅研究[1]。
研究发现,联合应用基于单体位造影获得的血管水平RWS和基于Murray法则的定量血流分数(µQFR),可进一步提高对血运重建1年时血管源性复合终点(VOCE)事件的预测作用。
RWS是指血管壁在心动周期内沿径向的相对形变,可以在QFR分析后即刻获得。既往研究发现,病变的最大RWS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显示的脂质负荷和脂质纤维帽比正相关,与纤维帽厚度负相关。因QFR和RWS都可以从血管造影中获取,作者假设二者协同分析能优化病变分类,可进一步改善预后。
作者认为,通过血管RWS评估斑块的易损性,不但避免了额外侵入性操作,而且有助于更精准的进行预后评估。这一发现为RWS的临床推广应用再添力证,有望为冠脉病变风险评估和优化管理提供一种新型的决策模式。
用简单方法判断易损斑块值得点赞
在同期发表的题为“径向壁应变与柏拉图洞穴之喻:造影能否获得足够的真相”的述评中[2],意大利著名心血管病专家Francesco Prati教授充分肯定了RWS的价值,认为在针对高危斑块评估的艰难历程中,这种避免了额外侵入性操作的方法的提出极具意义。
Prati教授指出,多年来,通过冠脉造影判断的“严重程度”作为主要高危特征的概念已经过时,监测和治疗心肌缺血也失去了市场。而虽然狭窄不严重但高风险特征的斑块与不良事件明确相关。
他说,研究组采用了一种简单的技术解决方案,对识别高风险斑块特征进行不懈探索,并作出了很重要(valuable)的贡献。而通过检测高应变模式就能反映高炎症和脂质含量的易损斑块的简化医学理念和实践,值得大大的点赞!
Prati教授说,血管造影检测到的斑块变形是对现实的模糊解释还是错误的认识?他提到,公元前六世纪柏拉图的一个寓言,洞穴里的囚犯只能看到和听到他们看不见的物体投下的阴影。这确实不是绝对的真相,但是对真相的一种感知。
他也表示,通过血管造影同时获得斑块生物力学和定量冠脉生理学具有潜力,可以作为一种简单、价廉和不费时间的研究方法。但要进一步证明这一概念,还需要进行大量前瞻性登记或随机试验的进一步研究。
适合导管室实时应用的方便省时的精准预后评估指标
随着功能学指导血运重建理念的盛行,针对非缺血性病变延迟血运重建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FAVOR III China研究发现[3],在接受QFR指导延迟血运重建的血管中,1年事件风险仍高达4.6%。
COMBINE OCT-FFR研究显示[4],在FFR>0.80的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CFA)的高危斑块患者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相比未合并TCFA者,增加近5倍!
这提示联合功能学及斑块特征评估或是优化这类病变管理的重要方向,但额外的侵入性冠脉内成像显著增加操作时间、医疗费用支出及操作相关并发症风险,不适合推广应用。
作为FAVOR III China研究的事后分析,该研究立足于基于单体位造影的冠脉功能(µQFR)和斑块易损性(RWS)的联合应用,首次在µQFR阴性的延迟血运重建血管中证实,增加RWS分析有助于指导更精准的预后评估。
在FAVOR III China主研究报道的1318根延迟血运重建血管中,有824根µQFR>0.80且符合RWS分析。
其中,196根血管水平最大RWS(RWSmax)>12%;RWSmax>12%的血管1年VOCE风险为14.3%,≤12%的血管为2.9%(HR=4.44; 95% CI: 2.43~8.14; P< 0.001)。
更重要的是,µQFR指导的延迟血运重建相比造影指导组1年VOCE风险下降60%(HR=0.40; 95% CI: 0.27~0.59; P < 0.001),而µQFR-RWS联合相比µQFR单独应用,1年VOCE风险进一步下降48%(HR=0.52; 95% CI: 0.30~0.90; P = 0.019)。
研究支持将RWS这一新技术应用于µQFR定义的非缺血性血管的剩余风险评估中,通过指导必要的强化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以期获得更好的血运重建效果。
这两项分析技术均可单纯基于单体位造影实现,其操作的简便性和方法学的可靠性使其非常适合导管室实时应用。
µQFR-RWS联合应用这一决策模式的有效性将在FAVOR V AMI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NCT05669222)中得到证实。
RWS已获得多项研究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自团队在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首次发布RWS技术以来,RWS已在多个临床应用中获得循证医学证据。
RWS与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的斑块应变存在很好的相关性[5];以OCT定义的斑块特征为参照的验证研究发现,RWSmax与斑块脂质负荷、脂质-纤维帽比值呈显著正相关,与纤维帽厚度呈显著负相关[6];在临界病变中,病变段RWSmax>12.6%有助于预测2年内病变狭窄程度进展[7]。
在另一项基于中山医院临床队列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中,RWSmax>12%预测未处理病变未来急性心肌梗死事件的风险比达到7.25(95% CI: 3.94~13.37; P<0.001),该研究已于近期被JACC介入子刊接收[8]。
RWS研究团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持续高质量科研产出,已有5篇研究成果文章正式发表或接收,为该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不断增添新数据。
该研究成果也成为FAVOR III China研究(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自主课题基金的资助)发表的第7篇研究论文,体现出国际同行对FAVOR III China研究质量的高度认可。
声明:本文转载于中国循环杂志,作者文韬,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