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完成血运重建,对其预后非常重要。而由于患者本身、医疗条件等种种原因,在发病120min内完成血运重建的患者占比极低,那么错过了最佳急诊PCI时间的心梗患者该如何选择手术策略呢?在中华医学会第21次全国心血管年会上,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陈静教授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解答。
STEMI定义及发病机制
STE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通常多为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及内皮损伤基础上激发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急性、持续、完全闭塞,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导致心肌细胞缺血、损伤和坏死过程的临床综合征。
黄金3小时
心肌梗死发生后,每一分钟心肌细胞坏死都是呈几何倍数增长,在3小时内,心肌坏死面积在50%,血运重建越早,心肌恢复几率越大。
STEMI再灌注治疗
目前指南对STEMI再灌注的时间点要求提高,继续强调减少时间延误是再灌注治疗的关键:
强调首次医疗接诊时间至再灌注时间的达标(FMC to device time)
不再强调门球时间(Door to Balloon time)
患者自行就诊者:FMC2B=D2B
患者经由急诊120就诊者:FMC2B=急救120运送时间+D2B
而减少首次接诊时间,就需要院前急救,包括社区医院联动,转诊时间以及溶栓等方方面面的配合。
STEMI再灌注治疗策略选择
根据患者FMC2B时间不同,其治疗策略也不同。
如果患者就诊于不能行直接PCI的医院,就需要评估FMC2B是否可以在120min完成,而在中国很少能在此时间内完成,所以就要求目前的溶栓机制,在10分钟内(既往30分钟)完成,所以可能在急诊室就需完成,之后在2-24小时内完成早期PCI,如果溶栓不成功,则行补救PCI。
STEMI急诊PCI手术指征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急诊PCI最佳手术时间窗口应根据病人病情评估。
除发病在12h内且持续性ST段抬高患者为ⅠA类适应症,但临床上还有部分情况等同于急危重症心梗,也需要急诊介入手术而不在乎发病时间,包括: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
反复或进行性的药物难以控制的缺血性胸痛;
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跳骤停;
MI的机械性并发症,比如腱索断裂,室间隔缺损等;
急性心衰;
复发性动态ST段或T波改变,特别是间歇性ST段抬高。
2017 ESC AMI-STEMI指南强调PPCI开通IRA的决定性因素——时间与症状相结合
0-12小时( Class I)
12-48小时( Class Ⅱa)
>48小时( Class ⅢA):如果情况稳定,可做冠脉造影,但不建议施行常规PCI开通完全梗阻的IRA(Ⅲ),在这个时间段开通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如慢复流无复流、围手术期心脏破裂等;
如果出现持续的症状提示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或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等PPCI指征,无论距离症状发作的时间多久,均应尽快开通IRA。
STEMI患者延误治疗的可能环节
①诊断延误:提高院前10min内心电图记录率,并同时激活急诊PCI团队;
②院内通道下通畅:急诊PCI团队到达导管室目标时间≤20min,提高院内绿色通道通畅性;
③院前院内衔接不通畅:急救120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
④患者院前延误:加强启用急救120转运模式,避免自行入院模式。
院前1/3患者发生心脏骤停
院前可能实施早期溶栓再灌注治疗
院前ECG记录极为重要
健康宣教
发病时间与再灌注策略选择
发病时间在0-3h,可选择急诊PCI和溶栓,需要强调,如果FMC2B<120min,那么溶栓效果与PPCI相当;
发病时间在3-12h,此时血栓从新鲜白色混合性血栓逐渐演变成红色血栓,此时溶栓效果大打折扣,所以优选PPCI;
发病时间在12-48h,缺血持续性存在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可行PPCI;
发病时间>48h,缺血持续性存在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可行PPCI(Ⅰc)。
争论:对于发病时间12-48h以及48h以上的稳定患者,是否性PPCI目前仍有争议。
STEMI发病12-48h稳定患者的治疗策略选择
一项单中心RCT研究,纳入365名症状稳定STEMI患者,发病时间12-48小时,评估5-10天内左室梗死面积及30天内全因死亡、再梗、卒中等复合终点。结果表明,PPCI可减少心室梗死面积,且PPCI患者心肌残存指数升高,但30天内复合终点事件无明显差异,而随访4年的结果提示复合终点事件没有显著差异,而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由于狭窄血管仍然存在,后期无法耐受而选择再次血运重建的比例明显升高。
基于上述结果,所以在2017年ESC指南推荐12-48h症状稳定患者可行PPCI治疗。
此研究缺陷:样本量太小。
陈教授强调,手术中开通血管,减少慢复流、无复流,尽可能开通微血管更应值得重视。
STEMI发病48h以上稳定患者的治疗策略选择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6项临床试验和1项亚组分析,共2617例SIEM患者,发病时间在24h-45d之间,评估PCI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全因死亡、再梗、充血性心力衰竭、EF值等复合终点事件,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一项多中心RCT研究,纳入2201名STEMI患者,发病时间在3-28d,随机分为PCI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根据危险分层指数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平均随访时间3年,评估全因死亡、再梗、 NYHA IV级等复合终点事件。
此研究缺陷:
未纳入关于心肌保护方面效果,仅评估NYHA IV级终点;
未纳入药物治疗患者后期是否耐受缺血而进行再次血运重建的情况。
随访4年,复合终点事件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将病人分为低、中、高危患者(根据5年生存率评估),随访3.2年,结果均无论低、中、高危患者,其复合终点事件及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异。
基于上述结果,认为规范药物治疗与PCI效果相当,所以2017年ESC指南对于发病48h以上症状稳定患者不推荐PPCI治疗。
总结
传统观点:
发病12小时以内且无禁忌症者,考虑PPCI;
发病12-48小时且无禁忌症者,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至少2个胸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mV,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考虑PPCI。
2017 ESC指南:
发病12小时以内且无禁忌症者,考虑PPCI;
发病12-48小时且无禁忌症者,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至少2个胸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mV,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考虑PPCI;
发病12-48小时且症状稳定者,也可考虑PPCI(Ⅱa);
基于一项临床研究(n=365),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支持
STEMI患者发病48小时以上:
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至少2个胸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mV,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考虑PPCI;
症状稳定者,不考虑PPCI(Ⅲ)——多项临床试验证实药物保守治疗组与PCI组相比,均可减少远期复合综合终点事件,且无统计学差异。
1
本文根据中华医学会第21次全国心血管年会会议内容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