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诊疗中,一些微小的操作可能就会引起头颈部皮下气肿!轻者肿胀数天消退,严重者可危机生命,本文为您解答:什么是皮下气肿,临床哪些操作会导致气肿发生,以及遇到此类情况该怎么处理和预防!喜欢记得关注哦~
空气在外界压力下进入皮肤或黏膜下组织间隙时,就会发生皮下气肿。
头颈部皮下气肿多见于颌面部外伤、感染、气管造瘘术后,通常具有自限性,在牙科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头颈部气肿还是比较少见的。
口腔临床中,皮下气肿多由高压气体所致,通常累及面颈部结缔组织间隙,并向下通过颈前肌肉间隙进入纵膈,向上通过面颊部间隙进入眼睑周围软组织、颞肌间隙等。如果处理不当,当并发感染时甚至可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
头颈部皮下气肿表现为面颈部突然出现的组织肿胀,这种发病急骤,数分钟内即可眀显肿起,可伴有一过性胀痛,有的无明显不适,肿胀部位一般较局限,个别严重者可经面颈部疏松的皮下组织到达纵隔障,岀现呼吸困难,说话费力等症状。检查患区可有捻发音或踩雪声。
口腔科治疗中发生的皮下气肿通常原因如下①使用高速气动涡轮机进行牙体切割时,气体进入皮下组织;②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时,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皮下组织;③由术中、术后患者反复用力漱口或咳嗽等原因而引发。④也有报道发生在Ⅴ类洞修复、全冠预备、下颌骨骨折后,以及牙科激光治疗后等。
(一)注射麻药引发皮下气肿
口腔注射局麻药物时不慎将空气推入皮下组织,可引起皮下气肿。
因此,在注射麻药前时应注意检查,排除气体。
皮下气肿应与血肿相鉴别,血肿是由皮下出血所致,无捻发音。
(二)口腔洁治引发皮下气肿
喷砂诱发口腔唾液腺气肿
①对上后牙喷砂时,机头长时间对准腮腺导管口,气流沿腮腺导管进入腮腺,形成气肿。
②对下前牙进行喷砂处理时,如果操作不当也存在致颌下腺或舌下腺气肿的可能(颌下腺和舌下腺共同开口于下前牙舌侧口底处)。
预防方法
正确使用喷砂机,熟练和准确控制喷射部位和角度,在喷上后牙或下前牙舌侧时可用棉球或口镜遮挡唾液腺导管口。
(三)拔牙引发皮下气肿
在口腔各项操作中,因拔牙引发皮下气肿的概率最高,在各牙位拔除中,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引发皮下气肿又是最多的。拔牙引发皮下气肿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翻瓣去骨后,因患者咳嗽、吞咽、吐唾及言语等冂腔活动,使空气进入创门深部;
②器械选用不当,使用高速涡轮钻去骨切牙体组织时,涡轮机将强大的气流顺着创门喷射进入皮下疏松的蜂窝组织中。
③牙挺挺松患牙的过程中,牙体在牙槽窝内的反复活动将空气挤入皮下组织。
④使用牙挺时敲击力量过大,形成一道较深的隧道,强大的气流经损伤部位进入颌周各间隙。
⑤拔牙后,牙体与周围组织的负压状态消失,当牙周组织疏松或附着消失后容易导致空气倒灌进入皮下组织。
⑥口内软组织切口过长、剥离过多、翻瓣去骨后手术时间过长等均有可能导致皮下气肿的出现。
⑦拔牙过程中,若被牵开的颊侧组织加反复滑脱后再反复牵开,可将口内气体从瓣下压入软组织内形成皮下气肿。
⑧术后患者为清除口内异物而反复用力漱口、反复咳嗽、过早吹奏乐器,使口内反复出现正负压变化,均可将气体从下压入软组织内扩散形成气肿。
临床表现
①当使用涡轮机操作时,患者主诉面部有肿胀感,轻度胸闷,深呼吸时 伴有胸部疼痛,立即停止操作。
②当停止用涡轮机分牙时有气泡从创口内溢出,这是典型的皮下气肿的临床症状,应引起医师警惕。
③患者可在术后即刻至数天内出现而颈部软组织肿胀,肿胀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无压痛,触诊肿胀组织时会出现捻发音,X线片显示弥散性皮下气肿。
④拔除上颌第三磨牙的过程中,气体可通过翼上颔间进入眶周组织瓣从而导致眶周区域的皮下气,最终可压迫视神经导致患者视力下降。
⑤气体进入咽旁或咽后间隙时可能会引起纵膈气肿或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压迫患者的气道和血管引起呼吸困难。
处理办法:
①一旦出现皮下气肿,首先应安慰患者;其次迅速确定皮下气肿范围。
②切不可盲目挤压肿胀区域,尽量减少气体向周围间隙扩散的可能。创口勿须严密缝合,以利于气体持续排放及渗出物排出以减轻组织肿胀。
③早期对气肿局部冷敷以防扩散,48h后进行热敷以促进吸收,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局限的气肿可以自身吸收而无需特殊处理。
④给予患者术后指导,包括严禁擤鼻涕、吹奏乐器以及近期避免航空旅行,以避免增加口内压力。
⑤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医生应该行胸片或 CT 检查以明确气肿的范围。如果发生大的气道阻塞,应及时请相关科室协助处理。
预防:
①改良手术器械。
拔牙造成皮下气肿的因素中最为常见的是使用传统涡轮钻进行牙体切割。而应用气动式外科专用切割手机进行牙体切割时,气体是向机头上部四周分散,工作端无气体喷出,从而可有效避免气体直接喷入创口,极大地减少皮下气肿的发生
另外,为了防止黏骨膜的滑动,可将组织瓣缝合固定在颊部黏膜,或应用颊拉钩将组织瓣牵开,从而避免口内气体压入软组织内形成皮下气肿。
②减少手术创伤,合理设计切口,缩小手术切口,减少组织瓣翻开范围。
③术后医嘱。
(四)根管治疗引发皮下气肿
根管治疗导致的皮下气肿一般有两种原因:
一种原因是空气直接进入皮下造成的。如用压缩空气吹干根管时,大量的空气经根尖孔到达皮下。
另一种原因是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过氧化氢液或次氯酸钠液溢出根尖孔,因过氧化氢液遇到组织液和血液时,能迅速分解,发泡。同时产生大量的新生态氧而形成的气肿。
对于年轻恒牙,由于其根尖未闭合,更易发生皮下气肿,提示操作时应注意根管冲洗液从根管口处溢出及气枪吹气压力过大。
临床表现:
可在使用气枪清洗吹干根管时忽然出现眶下区、颊区、颞下区及下睑肿胀,扪诊有握雪感。
预防:
在治疗操作过程中除了不能机械性损伤根尖之外,同时在冲洗时压力不能过大,应使冲洗液有溢出的通路,便于回流。
气枪压力要调整适中,在干燥根管时,气枪应微倾斜角度,避免垂直对着根管内吹气
1)局限性肿胀出现皮下气肿的患者多数是局限性气肿,提示注意休息以及减少口腔活动,并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多数患者的症状会在几天内缓解。
2)弥散性肿胀处理同局限性肿胀,但若出现如胸背部疼痛、咽疼或吸困难等症状,则应时起高度视。因为这些症状的出现预示患者的皮下气肿已扩散至深层组织纵膈间隙并有可能已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纵膈气肿、纵膈炎、气胸、气道阻塞、心力衰竭等。
若出现上述并发症则需对其行紧急处理,开放患者的气道迅速送往急救中心进行救治。

END

参考文献:
[1]马 洋,吴 迪,胡开进,丁宇翔,周宏志,侯 锐.拔牙术后感染和皮下气肿的原因与防治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4年 12月第 7卷第 12期。
[2]侯改改 尚政军.高速涡轮机拔牙术后并发颌面颈部广泛性皮下气肿1例口腔医学研究2019年12月第35卷第12期。
[3]谭凯璇1,2 李帆1 张利娟1 李姗姗1 卢洁1,2 张颖1 杨芳1根管再治疗并发皮下气肿1例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第 47卷 5期 2020年 9月。
声明:本文内容原创整理,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感谢原作者分享!转载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