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麻醉是每位口腔医生的必修课,麻醉离不开麻醉药物的选择,口腔局麻药物种类多,每种药物的使用说明,禁忌症,用法用量也不相同,本文详细介绍常见口腔局部麻醉药物的用法以及注意事项,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每位值得转发学习!
局麻药作用机制
局部麻醉药是指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或神经干,能暂时阻断感觉(传入)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的药物。
在静止状态下,钙离子与细胞膜上磷脂蛋白结合,阻止钠离子内流。当兴奋时钙离子离开结合点,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产生神经冲动与传导。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是牢固地占据钙离子结合点,阻止钠离子内流,导致动作电位不能产生,神经传导阻断,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常用局麻药物分类及其用药特点
脂类:普鲁卡因、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阿替卡因
(一)利多卡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规格:50ml:0.1g 10ml:0.2g
1)麻醉时间
2%不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的持续时间短,牙髓麻醉持续时间为5~10分钟,软组织麻醉持续时间为2~3 小时。一般2%的利多卡因与肾上腺素1:80 000的比例(12.5ug/ml)配合使用时,用于浸润麻醉和区域阻滞麻醉时,牙髓麻醉时间为45min,软组织2~3h,牙周膜麻醉时,单根牙平均牙髓麻醉时间约15min。
2)给药剂量
成人常用量:①表面麻醉:2%〜4%溶液一次不超过100mg。注射给药时一次量不超过4.5mg/kg(不用肾上腺素)或每7mg/kg (用1:200000浓度的肾上腺素)。
小儿常用量:随个体而异,一次给药总量不得超过4.0〜4.5mg/kg,常用0.25〜0.5%溶液,特殊情况 才用1.0%溶液。
3)注意事项
阿-斯氏综合征(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严重心传导阻滞(包括窦房、房室及心室内传导阻滞)患者静脉禁用。
(二)阿替卡因含血管收缩剂(碧兰麻)
商品规格:1.7 ml
商品成分
盐酸阿替卡因4%(40mg/ml):肾上腺素1:10万(10ug/ml)。
1)麻醉时间
给药后的2-3分钟就可以出现局麻的作用,牙髓浸润麻醉持续时间为60分钟,阻滞麻醉持续时间 为60分钟,软组织麻醉持续时间为3~5小时。
2)给药剂量
成人必须根据手术需要注射适当的剂量。对于一般性手术,通常给药剂量为1/2~1管;最大用量不超7mg/kg/天。
4岁以上儿童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手术类型使用不同的剂量,最大用量不超过5mg/kg天,儿童平均使用剂量为1.33mg/kg。
老年人使用剂量为成人一半。
3)注意事项
适用于成人及4岁以上儿童,对于4岁以下年龄组不适合
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慎用,可能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运动员使用需注意本药活性成分可引起兴奋剂检查尿检结果阳性。
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缺氧、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患者亦需降低使用剂量。
(三)药物代谢
脂类局麻药物主要通过假性胆碱酯酶水解,小部分局麻药以原型排出。
酰胺类局麻药主要通过肝微粒体酶、酰胺酶分解,主要经肾脏排泄。
(四)口腔常用局麻药物对照表
添加血管收缩剂的作用
1)血管收缩药使注药区域的血管收缩,从而减少了局部的血流量,减少血液对麻醉药的吸收,神经细胞膜药量增加,从而增加麻醉深度、时效,加强镇痛效果。
2)由于吸收速度减慢,局部麻醉药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降低,使得局部麻醉药中毒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极小。
3)血管收缩药会减少注药部位的出血量,它所产生的化学作用与交感神经系统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介质相同或相似。血管收缩药的作用与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到刺激而产生的兴奋反应很相似。因此它们被归类于拟交感神经药或拟肾上腺素药物。
应用浓度:肾上腺素以1:10000-1:2000浓度,一般临床选用1:2000001mg肾上腺素加于200ml局麻药中。
禁忌症:高血压、心率失常、甲亢、精神紧张。
局麻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是指单位时间内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耐受机体耐受能力。
常见原因有一次用药量超过最大剂量、药物误入血管、作用部位血管丰富或有炎症反应、个体血管畸形、病人体质衰弱等。
1)临床反应
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主要分为组织毒性、神经毒性,组织毒性常见皮肤下或粘膜下暂时性水肿,但是常用麻醉药物本身并没有组织毒性,原因可能是:创伤性注射方法,或注射高渗浓度局麻药;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多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
2)治疗
立即停止注射药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氧,轻度毒性反应多属一过性,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便能短时间内恢复。
如患者出现及其紧张、烦躁的症状,可静脉注射地西0.1~0.3mg●kg-1;如有惊厥发生,除吸氧和人工呼吸外,应该及时控制惊厥的发作,可给氧后静注安定0.1~0.2mg/kg,短效肌松药,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等;如发现呼吸心跳停止,脉搏、血压均消失,应该立即心肺复苏抢救,拨打急救电话;另外应该随时注意患者的体温、血压变化,如发生低压应及时处理,一般先静脉注射麻黄碱10~30mg,疗效不佳可改用多巴胺20~40mg或间经胺0.5~5mg。
(二)高敏/过敏反应
高敏反应是指病人接受小剂量的麻醉药物(正常量的1/2~2/3),突然出现晕厥,意识丧失,甚至循环衰竭等毒性反应先兆,一般存在于个体,存在个体差异。
过敏反应是指患者曾用过某种麻醉药物无不良反应,当再次使用该药时,却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不同个体表现出即刻反应和延迟反应两种症状。
1)临床表现
即刻反应:即极少数用药后立刻发生严重反应,轻者表现出胸闷、恶心、寒战、气短、烦躁不安等;严重者出现惊厥、呼吸黏膜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昏迷甚至心跳骤停。
延期反应:皮肤黏膜水肿或血管性神经水肿、荨麻疹等。
2)治疗
立即停止给药,严重者静脉推注安定、给氧、解痉、升压药等对症处理;延迟反应可给与抗过敏药物。
(三)晕厥
是由于一时性中枢缺血导致突发性、暂时性意识丧失,一般可由患者精神紧张,恐惧、疲劳、饥饿、体质差、恐惧以及疼痛等原因导致。
1)临床表现
发作的前屈症状是患者感到头晕、胸闷、恶心等,可见患者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呼吸短促、早期脉搏缓慢,继而脉搏快而弱,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以及短暂意识丧失。
2)治疗
停止注射、放平椅位、使患者头低,脚高,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通常严重者可针刺或掐人中,给氧,或静脉注射葡萄糖。
使用局麻药物注意事项
尽可能避免使用局麻药物时产生不良反应,重在预防,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1)用药前检查患者局部及全身状况,如患者虚弱、饥饿、疲劳或局部疼痛明显应该暂缓用药。
2)仔细询问有无麻药过敏史,酰胺类较酯类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对疑似酯类过敏者,选用酰胺类。
3)注意各种局麻药的安全剂量,一次用药量不超限量。
4)可在局麻要中加入适当血管收缩剂,延缓吸收,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5)给药时注意回抽,避免将药物注入到血管内。
6)警惕反应先兆,如突然入睡、多语、惊恐、肌肉抽搐等,发现立刻停药。
7)根据各种局麻药作用时间长短,间断给药,缓慢注射。
8)根据体质情况和用药部位酌减药量。
9)备有相应的抢救药品,包括激素、葡萄糖酸钙、肾上腺素、镇静剂等。
特殊患者局麻用药
(一)心血管病患者
心血管病患者对刺激格外敏感,由于焦虑可引起患者内源性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分泌增加,从而加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对心血管疾病 患者口腔局部麻醉应关注3个方面:
1)患者焦虑 和疼痛的心理刺激(可考虑用表面麻醉药物以后 再注射或者术前应用镇静药物);
2)局麻药中加入的血管收缩剂的影响;
3)麻醉后术中患者情况的监测。
肾上腺素的加入可提高血浆肾上腺素水平,影响与心输出量,心搏量 和外周阻力,所以要严格控制药物用量和注射方法,减少患者忧虑;为安全考虑,应做好必要的抢救措施。
(二)儿童用药
使用麻醉长效麻醉药后要注意儿童咬伤嘴唇和咬伤面颊的可能性。
3岁以下儿童使用局部麻醉药应选用利多卡因注射液。
新生儿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可引起中毒,早产儿较正常儿半衰期长(3.16小时:1.8小时),故应慎用。
END
声明:本文为好医术口腔学院作者整理,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