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是全球慢性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增加将导致事件链终点的HF患病增加,特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使未来发展为HF的人群更为庞大。
了解引发HF的各种危险因素,特别是鉴别出HFrEF和HFpEF不同的危险因素,确定可以影响两型HF患者预后的因素,对HF的一和二级预防至关重要,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是现在和将来工作的重点。4月11日下午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徐亚妹教授在第21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就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如何进行有效干预
图为徐教授在南方会做精彩演讲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指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收缩或舒张能力受损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HF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
心衰相关危险因素
1. 高血压
有研究表明高血压人群比非高血压的人群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显著增高。血压水平越高、年纪越大、高血压持续时间越长,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越高。高血压的长期治疗可降低心力衰竭的风险约50%。
2. 糖尿病
在没有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中,糖尿病显著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并影响心衰的预后。
3.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指包括以下任意3项:腹部肥胖、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空腹高血糖。适当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能显著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4.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有已知动脉粥样硬化性(如冠脉、脑动脉和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很可能发生心力衰竭。
5.冠心病
心衰的重要病因。对于冠心病患者,使用他汀降低胆固醇治疗不仅能减少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能起到预防或延缓冠心病合并发生心衰的作用。在冠心病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更是在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治疗中被列入I 类推荐。ESC、ACC心衰指南均建议,无论是否有心梗病史,只要合并无症状性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均被推荐使用ACEI类药物。
心衰分期与ALVSD
ACC/AHA于2001年成人心衰患者诊断与处理指南中首次提出了心衰患者的四个分期,该指南的后续更新版中继续沿用了这种分期方法,并强调指出:有必要制订一种能可靠而客观识别心衰患者、而且各期心衰有其适宜的治疗措施的分期系统。
临床无症状、但确实存在左室肥厚和/或左室功能受损的B期心衰患者比C和D期患者总数的四倍还多,这些患者是发展为有症状心衰的高危人群。尽管存在高风险,且有大量的数据和临床指南推荐,约一半的无症状性左室功能受损患者并没有接受现代治疗,不去医院检查的无症状性左室功能受损患者被发现和接受治疗的可能性非常小。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临床试验中绝大多数左室收缩功能不全(LVSD)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常为心梗或亚临床心肌坏死。心绞痛或心梗通常是评估无症状患者的诱导因素,并常因此发现左室功能障碍。此外,部分B期LVSD患者无心肌缺血包括高血压或瓣膜心脏病、接触心脏毒性物质、病毒感染/心肌炎或扩张型心肌病。无症状性LVSD患者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某些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发生症状性心衰及其相关死亡进展的风险,并减少心源性猝死。
ALVSD的药物治疗
1.控制促发因素
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糖尿病、吸烟、心肌缺血、瓣膜病、房颤
2.预防猝死
无症状LVSD+及往心梗≥40天+LVEF≤30% :安装ICD
3神经内分泌阻滞治疗
β阻滞剂
ACEI(如不耐受考虑ARB类)
ARNI(仍有争议)
4.避免使用的药物
CCB(氨氯地平、非洛地平除外)
具有负性肌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1类及3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5.密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