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轻轻滑过指尖,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踏歌前行,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一个甲子的岁月中,令人心动的故事、一些精彩的瞬间,历经风雨洗礼弥久历新。让我们记下这些事,这些人,记下所有热爱心血管病事业、献身心血管病事业的人的火热人生!
——心研所60周年“群星璀璨”题记
查树兰(1912年1月-1984年4月)男,原名明松,又名国政,湖北省广济县人。196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著名心胸外科专家,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查树兰1935-1937年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在上海私立东南医学院学习,1938年上海沦陷后转入贵阳医学院,1941年毕业后进入贵阳中央医院工作。1946年,贵阳中央医院迁到广州,成立广州中央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前身),查树兰居家随迁。1948年,被公派到美国进修胸外科。1949年,结束进修后回到广州中央医院从事外科专业并任外科主任。1956年6月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1958年任广东省胸腔疾病研究所所长(注:“广东省胸腔疾病研究所”于1978年更名为“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1961年12月任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
上世纪70年代,查树兰、禤湘耀与邱敬华教授与美国专家交流。
查树兰的临床工作善于创新,40年代末,采用注射方法治疗痔疮,治疗病人上万例。1952年,成功仿制磨浆机,创造“组织浆注射法”,治疗大批长期受慢性病折磨的病人。在外科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隐睾等方面的手术治疗技术上也积极进行研究、改革。50年代初,开展了对半肩、半骨盆高位截肢术,效果良好。查树兰在胸腔外科、创伤外科方面更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50年代初,首先在国内采用塑料球胸膜外填充术治疗肺结核病。1954年他率先开展了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1955年施行第一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1956年,在前苏联专家指导下成功开展了省内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同年,受上级委派,率胸外科手术队赴湖南省帮助开展胸外科手术工作,被湖南省政府授予一等功。
七十年代中,查树兰、禤湘耀、罗征祥教授与伊朗心血管外科专家查房。
1959年,应用国产人工心肺机进行动物体外循环试验和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成功,当时在广东省仅几例成功。为解决外科手术器械缺乏问题,自行设计制造二尖瓣扩张器,研制出肋骨扩张器和肋骨切除术。1964年第一例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获得成功。在广东及华南地区率先开展手术有:法洛氏四联症、人工关节置换术、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婴幼儿心脏手术、冠状动脉大隐静脉搭桥手术等。“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粤北山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抢救和医治山区的患者,深受山区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查树兰善于管理,在1954年担任外科主任时,为了提高整个外科医疗技术水平,率先在广东地区实行外科专业化管理,把外科分成普通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并创立胸部外科。1958年11月,他又创建了省胸腔疾病研究所(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前身),任所长兼外科主任,他着力培养了一批年轻医生,如禤湘耀、罗征祥等。
查树兰所长为一排右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查树兰在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为医院的发展呕心沥血,积极扩建病房、增加设备、建设住房。他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撰写论文及专著。他本人及同事们合作撰写9篇论文,发表在国外一些有影响的杂志上。
查树兰先后在光华医学院、岭南医学院和中山医学院任教,在华南医学院任外科教授,广州铁路中心医院任外科顾问,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任外科主任、教务长、副院长,是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后称广东省医学会)副理事长。1954年,被华南直属机关评为二等模范,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59年被评为省卫生厅先进工作者(一等),1960年被评为省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当选省人大第一、二、三、五届代表。曾任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第一届副会长。1980年3月3日任广东省人民医院顾问。1984年4月12日,在为患者诊病时突发脑溢血,经全力抢救无效逝世。
资料来源:医院档案室、心研所
粤医宣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