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分型之所以存在,并且有两种常用体系,是因为它们服务于不同的临床目的:一种侧重于精确的解剖描述,另一种侧重于指导紧急治疗决策。
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型?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流入内膜和中膜之间,形成“假腔”。根据撕裂的位置和夹层扩展的范围,其危险性、症状和治疗方案截然不同。因此,分型的根本目的是:
- 快速风险评估和制定治疗策略:这是Stanford分型的主要目标。 
- 精确描述病变解剖范围:这是DeBakey分型的特点,对手术规划有重要价值。 
二、分型的详细解读
1
DeBakey 分型 (1965年提出)
这种分型基于夹层原发破口的位置和夹层扩展的范围。
I 型:
破口位置:升主动脉。
扩展范围: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并一直向下延伸到降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
特点:范围最广,最为凶险。
II 型:
破口位置:升主动脉。
扩展范围:夹层仅限于升主动脉。
特点:通常与马凡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相关。
III 型:
破口位置: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降主动脉。
扩展范围:夹层仅累及降主动脉(IIIa型,向远端扩展)或向近端逆撕累及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IIIb型,较为少见)。
特点:原发破口在降部。
(图示:DeBakey I, II, III型示意图)
2
Stanford 分型 (1970年提出)
这种分型非常简单粗暴,只关心一个核心问题:升主动脉是否受累?它极大地简化了急诊决策流程。
1
A 型
定义:无论破口位于何处,只要夹层累及升主动脉。
对应关系:相当于DeBakey I型和II型。
治疗原则:必须紧急外科手术。因为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极易发生心包填塞、主动脉破裂、冠状动脉夹层导致心肌梗死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致命并发症。
2
B 型
定义:夹层未累及升主动脉,仅累及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降主动脉。
对应关系:相当于DeBakey III型。
治疗原则:首选药物治疗,严格控制心率和血压。只有在出现并发症(如动脉破裂、内脏缺血、持续疼痛等)时,才考虑介入或手术治疗。
(图示:Stanford A型累及升主动脉,B型仅限于降主动脉)
三、哪种分型更严重?
毫无疑问,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即Stanford A型 / DeBakey I型和II型)要严重得多,是最危重的心血管急症之一。
1、Stanford A型(DeBakey I, II型)为什么更严重?
- 破裂风险极高:升主动脉直接承受心脏泵血的压力,血流剪切力大,夹层极易破裂入心包,导致急性心包填塞,患者可在数分钟内死亡。 
- 影响心脏功能: - 冠状动脉受累:夹层可能撕裂冠状动脉开口,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 主动脉瓣受累:夹层可导致主动脉瓣瓣叶脱垂、关闭不全,引发急性重度心力衰竭。 
- 重要血管供血中断:夹层可能累及供应大脑的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导致脑卒中(脑梗死)。 
因此,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死亡率极高,未经治疗的情况下,发病后48小时内的死亡率高达每小时1%-2%,一周内死亡率超过70%。 一旦确诊,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急诊手术。
2、Stanford B型(DeBakey III型)为什么相对“稳定”?
降主动脉承受的压力相对较低,破裂风险小于A型。
不直接影响心脏、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瓣。
治疗上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大部分患者病情可以稳定下来。
当然,“相对稳定”不等于不危险。 如果夹层持续扩张形成动脉瘤、破裂或堵塞了供应脊髓、肾脏、肠道的血管,同样会致命,但总体急性期死亡率远低于A型。
总结对比

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Stanford分型因其简洁、实用,能直接指导治疗(手术 vs 非手术),而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常用、最主流的分类方法。医生在急诊听到“A型夹层”,会立刻启动最高级别的急救响应。而DeBakey分型在需要精确解剖评估和学术研究时仍有其价值。
所以,简单来说:Stanford A型比B型严重得多;在DeBakey分型中,I型是范围最广、最危险的。
-END-
声明:本文转载于<急诊时间>,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