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医师学会(ESCRS)连续9年从数千名代表处收集临床数据,以追踪白内障和屈光手术领域的新兴趋势,并明确未被满足的需求。2023 年 ESCRS 临床趋势调查通过线上及在维也纳举行的第 41 届 ESCRS 大会现场进行,共设置 129 个问题,收到了 3100 多名代表的回复。主要调查结果于 2024 年 9 月发表在《欧洲时报》增刊上。此后,在巴塞罗那举行的第 42 届 ESCRS 大会上又发起了一项新的调查。
1.1 白内障手术中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使用情况
对 ESCRS 临床调查数据进行的为期八年的分析显示,自 2016 年以来,白内障手术中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IOL)的使用率显著且持续增长,增幅达 6 个百分点(p = 0.003)。2023 年,三焦点和扩展景深(EDF)人工晶状体成为最常用的晶状体选择,分别占植入的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总数的 42% 和 40%(图 1)。相比之下,双焦点人工晶状体在过去 8 年中急剧减少,如今几乎被淘汰。
图1:ESCRS临床趋势调查:2016 年至 2023 年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技术的使用情况。根据 2023 年临床趋势调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是使用最多的老视矫正型晶状体(42%),紧随其后的是扩展景深人工晶状体,占 40%。
1.2 推广面临的障碍
尽管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越来越受欢迎,但人们的担忧依然存在。2023 年 ESCRS 临床趋势调查显示,62% 的代表认为患者费用是主要障碍,52% 的代表担心这些晶状体对夜间视力的潜在影响。
视觉像差是评估人工晶状体技术的关键因素。当被问及患者中此类问题的发生频率时,调查受访者报告,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平均发生率为 5.1%,扩展景深人工晶状体为 3.8%,增强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为 3.2%。
1.3 积极与患者沟通
该调查还探讨了手术医生与希望摆脱眼镜束缚的符合条件的白内障患者讨论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选择的频率。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会主动与部分(38%)或所有(37%)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这些讨论。然而,17% 的医生仅在患者询问时才提及这个话题,还有一小部分人(4%)根本不提及,或(4%)不建议使用。
作者介绍
Dr. Oliver Findl
奥地利维也纳哈努施医院眼科教授兼眼科主任;ESCRS 前任主席。
2.1 掌握术前诊断
为确保准确测量角膜屈光力,建议使用多种诊断设备,包括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仪、生物测量仪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关键在于确保对数据进行全面验证。需留意以下警示信号:a)双眼平均角膜曲率差值超过 1 屈光度(D);b)平均角膜曲率大于 47 屈光度或小于 41 屈光度;c)散光度数超过 2.5 屈光度;d)前房深度大于 4.2 毫米或小于 2.0 毫米;e)眼轴长度大于 30 毫米或小于 22 毫米。使用不止一种设备,理想情况下使用不同技术的设备,例如基于高度测量的断层扫描仪和普拉西多盘式角膜地形图仪,有助于发现数据中的不一致之处。
2.2 眼表问题
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的不满意情绪往往源于未解决的眼表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这一患者群体中较为普遍。在一项关于超声乳化手术(PHACO)的研究中,接受白内障手术筛查的患者中,近 60% 没有干眼症状,但仍有 50% 的患者出现了角膜中央荧光素染色现象。另一项研究发现,无症状患者中也常见检测结果异常(基质金属蛋白酶 - 9、泪液渗透压或角膜染色异常),这表明存在眼表功能障碍。这些发现凸显了确保眼表健康对于实现最佳术后效果的至关重要性。
4 毫米瞳孔直径下的高阶像差可以为了解干眼状况及其他可能需要密切关注的并发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仔细评估角膜不规则情况可以反映测量质量,并识别出潜在的与设备相关的偏差。使用镜面反射设备测量角膜屈光力时需格外谨慎。如果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应进行多次测量以验证,并考虑在优化眼表的同时重复或再次检查测量结果。
2023 年 ESCRS 临床趋势调查强调了在白内障手术规划中处理干眼问题的重要性。根据该调查,63%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很可能或极有可能会推迟为患有中度干眼的患者进行手术,直到干眼状况得到更好的控制(图 2)。恰当的干眼管理对于提高人工晶状体计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图2:ESCRS临床趋势调查为患有干眼症的患者推迟白内障手术的可能性。2023 年欧洲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医生学会(ESCRS)临床趋势调查结果显示,63% 的受访者有可能或极有可能为患有中度干眼症的患者推迟手术。
2.3 公式优化
目前,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计算公式大致可分为两类:经验公式和理论公式(图3)。
图3:当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分类概述。[由Dr. Fernández提供]
所有新一代公式的准确性相当,在临床或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问题在于能否提高预测的准确性。现已开发出一种厚透镜公式,专门为特定的三焦点人工晶状体量身定制,与传统的薄透镜公式相比,该公式可能会改善手术效果。然而,由手术医生、生物测量仪和人工晶状体型号优化后的厚透镜公式,与最新一代的公式(如巴雷特公式、EVO 公式、凯恩公式和 Qvision 公式)取得了类似的结果,实际上都在当前生物测量仪的可重复性和再现性范围内。
一个经过优化的公式足以使大量眼睛的计算结果处于 ±0.50 屈光度的误差范围内,并且相较于使用多个未经持续优化的公式更为可取。问题不在于公式本身,而在于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制造商提供的公式是针对特定的生物测量仪进行优化的,所以如果使用了不同的设备,关键在于了解该公式所使用的参数,并据此对其进行优化。目前有不同的优化方法可供选择,包括个体化计算⁷以及数学计算方法。
数据验证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比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本身更为重要,因为大多数现代公式的计算结果都很可靠。
声明:本文转载于<青白视角>,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