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双重心律是指心房与心室同时由各自的起搏点控制,即窦房结(或房性异位)控制心房;房室交界区(或室性异位)控制心室[3]。
根据室上性有否下传,分为:①完全性A﹣VD,与②不完全性A﹣VD。
区分两者的要害,是指室上性激动有否“夺获下传”心室。
2. A﹣VD不是心律失常的诊断用语,它具有特定内涵(包括了各种原发性心律失常),呈现的一种综合性心电现象。其背景可以是生理性、病理性,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混合性改变。
它具有作为进一步分析的“中间环节”,迎领你进入有效思辨路径的重要驿站。因此,具有方法学的导向功能,成为解读复杂心律失常的重要抓手。千万不要、一定不能将它作为最终的心电学诊断。它只是引导分析者展开分析的重要入口路径。
3. 作为“AVD”,辨识它并不困难:只要确定:
① 具有独立的≥3次较为规整的连续心搏(含房性或室性融合波),可以是RR间隔>PP间隔;
② 也可以RR间隔<PP间隔。
③ R﹣R波可以是室上性者,亦可以是室性起源;
④ P﹣P波可以是四级定位中的任何一种。
4. 作出四级定位的判定
① 对于窦性起源的定位,应符合窦性P电轴的特征,即P aVR倒置、P V5、6直立;要注意有否“窦性心律变异”,如有则“它的P波外形”可以发生变化(或无P波,如“窦﹣室传导”);但序列性特征则仍符合“窦性”特征。
② 关于房性起源,可分为房性P'波、房扑(F波)、房颤(f波),在这三种外形特征基础上、因其序列性或外形特征的不同,又可以有“尖端逆转型”“不纯型”“细颤型”之分。
③ 交界性起源者的QRSj,可有逆Pˉ波(若位于夺获之前、中、后,并有逆Pˉ波的序列性和外形特征)。如果判读者能够发现QRSj具有交界性起源的“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NAVC)”特征,对交界性的定位极有帮助[5],值得关注。
④ 有关室性起源的论证,如果有逆Pˉ波,只能位于QRSv之中、后,并有逆Pˉ波的序列性和QRSv外形特征。当对RR、PP确认了定位特征后,即可判定是室上性(窦性、房性、交界性),还是室性的定位。
5.作为P波(含P'、F、f波)或QRS(R)波:
① 外形可相同或不相同,也可以呈周期性改变如P波(或R波)尖端呈现逆转性变化;
② 频率本身也可相同或并不相同,视房室有否传导的异常;
③ 可下传(或呈一定比例)或“不下传”。
二、A﹣VD时QRS可有以下序列性的特征
三、“两两分析”是事物对比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声明:本文转载于<朱晓晓心电资讯>,作者:方炳森 中华医学会桂林市分会,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