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检查时,通常要注意这样一些病征,如色调、白斑、白色条纹、色素异常、出血、隆起、反光以及裂孔等等。
就白斑而言,也可以包括十几种不同的病变。事实上,在眼底镜下,白色、淡黄色和浅灰色病灶并不是那样容易区分。同样是一个病灶,不同的医生对颜色的描述可能很不相同,因此有人提出了一个建议,把这些相互之间似是而非的色调统统归属于白斑。这里说一下其中的一种白斑样改变,硬性渗出( hard exudate )。
为什么没有“软性渗出”
按照常理来说,既然有硬性渗出,那就一定会有与其相对的软性渗出,但在现在所有的眼底病专著中,你无论如何都找不到“软性渗出”这个词。其实,最初还真的有“软性渗出( soft exudate )”这个说法,无论是在写病历时还是文献中,出现的频度还非常高。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所谓的“软性渗出”,从病理改变上来说与“渗出”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对它进行了重新命名,叫棉絮斑( cotton wool spot, CWS )。
什么是“硬性渗出”
在眼底镜下或彩色图片上,硬性渗出是一些不规则但边界清楚、散在或成簇的细小斑点。它和棉絮斑不一样,属于一种脂质( lipids )沉着,由视网膜血管渗漏形成。常见于糖尿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水肿、视网膜血管阻塞以及高血压等等。棉絮斑虽然在外观上与硬性渗出很相似,但它却是局部小动脉梗塞造成的,而且边界不清楚,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棉絮斑位于神经纤维层,而硬性渗出位于外网状层。
硬性渗出的3种表现形式
从形态上可以将硬性渗出分为3种:
斑点状渗出:在眼底镜下或彩色照片上,并没有汇聚成某种形状的散在黄白色斑点。星芒状渗出:这种渗出形式,与Henle纤维有关。假如脂质积聚在Henle纤维层的话,这些脂质就会沿着Henle纤维排列的方式,在中心凹周围排列出一种星芒状,星芒状渗出一旦出现,大多会有黄斑水肿存在。环状渗出:这种渗出有2种情况,假如发生在黄斑区外,这个环不一定很大,往往比较小。假如发生在黄斑区则往往比较大,围绕着黄斑形成一个大环( circinate )。这里给出的图片,黄斑中心看到完整的环形渗出,视盘鼻侧见一个小环,附近可见散在的斑点样渗出,晶体的楔形混浊清晰地投影在眼底上。所形成的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环,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假如是不完整的环,那缺口处常常是渗漏血管所在的位置。
Tips:激光后,大约几周的时间,这种脂质会慢慢吸收。
“环形渗出”视网膜层次的确认
前面说了,硬性渗出与棉絮斑不同,它位于外网状层。在目前情况下,由于先进的影像设备不断进入临床,完全可以采用无损伤的方式去证实它。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病例。这是一位黄状渗出的女性患者,在B扫描OCT影像上,清楚地显示了黄斑囊样水肿和p-MLM征,渗出形成的斑点样强反射斑点,明确的呈现在外网状层水平。在enface影像上,由于隆起的黄斑水肿,改变了正常的黄斑形态结构,因此在分割线的选择上,选择了中层视网膜这一界面,这时我们可以清楚分辨出,环形渗出的强反射斑点是位于外网状层的。细小的强反射斑点,围绕着中心凹,形成一个大的环形构型,这就是所谓的环形渗出。根据这种特殊的渗出形态,还衍生出了一个病名:环状视网膜病变(circinate retinopa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