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深层出血(deep retinal hemorrhage),临床颇为常见。一般意义上讲,它是指出血位于光感受器细胞层与RPE之间。有些人也把它与RPE下出血统称为视网膜下出血。眼底镜下,颜色深红,在视网膜血管之下,边界清楚,面积通常很大,出血处隆起。这种出血的吸收至少需要几周的时间,但虽然血最后吸收了,却常常留下淡黄色外观。黄斑部的深层出血,大多与CNV、病理性近视眼或PCV有关。外伤时,脉络膜破裂也可以造成这种深层出血。
一位73岁的女性患者,左眼外院anti-VEGF10天后来诊。右眼视力CF,矫正不应。左眼视力0.1,BCVA0.2。右眼是典型的瘢痕期AMD,深层出血和渗出已经基本吸收,并被纤维瘢痕组织所替代,黄斑区形成机化的盘状瘢痕,边缘可见少许色素沉着,+90D镜下可见盘状瘢痕隆起。大多数病人到了这个阶段,病情基本稳定,但少部分病人并不就此结束,过一段时间后,在原有的盘状瘢痕周围会出现新的CNV,于是新一轮的渗出、出血、机化、瘢痕等病理改变再度重演。如此反复,不断侵蚀周围的正常视网膜组织,缓慢的扩大病灶。
OCT技术的出现,使得黄斑区病变的解析更加明朗化了,但由于显示了以往并没有看到过的细节,也使得解读变得复杂起来。这个病人的左眼,B型超声可见黄斑区混合性回声。眼底镜下,看到了桔红灶。尽管因为出血的遮蔽原因没有做ICG检查,但结合M构型PED,还是推测有PCV的可能。黄斑区大片深层出血、隆起,并同时看到由于重力原因,血液向眼底下方的流动“轨迹”。我推测这一“轨迹”可能发生于视网膜下间隙,这是因为人在出生后就先天性留下了这个潜在的间隙,尽管人们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间隙。这个血液轨迹,也被眼底自发荧光影像清楚地表现出来。
OCT显示了出血的层次细节,主要位于嵌合体带下间隙和RPE下间隙。尽管出血量很大,并对外核层产生的明显的挤压,但向内始终没有突破外界膜,从影像上看,外网状层以内的内层视网膜是完好的。显然,视网膜深层出血主要发生在了视网膜下间隙这个部位。对于这个病人来说,出血的潴留量最大部位是嵌合体带下间隙,而RPE下间隙出血量并不是很大,但原发的出血源却极有可能是在RPE下间隙,因为这一部位是双层征和PCV的发生部位。
OCT影像的分层解读十分重要,有的时候忽略了任何一个层面,或者需要加密但没有加密,都可能漏掉极为重要的临床信息。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观察中,已经注意到了来自脉络膜的液体,由于脉络膜静水压的增高和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强,在向神经上皮方向“喷发”液体时,也主要是进入嵌合体带下间隙,而不是RPE下间隙,只是在RPE/Bruch's膜复合体处撕开了一个口子,来自脉络膜的液体似乎极少在RPE下间隙潴留起来。
同样,这个病人的SD-OCT影像也是显得很复杂。由于出血中央部分的遮蔽原因,出血的中心区外层视网膜结构不能得到很好地显示。这就需要到病灶边缘寻找外层视网膜的各层源头,然后再依次向中心部分延推。在B扫描OCT影像上,清楚地看到了嵌合体带光带外侧的大量出血,这些出血与更外侧的视网膜组织被与Bruch's膜分开的RPE光带所分割开来。但是,由于RPE与Bruch's膜粘连紧密,因此相互之间的分离以及血液潴留,相比之下显得极为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