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血管指人体的脉管系统,是动脉、静脉、淋巴管等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是机体健康的"生命线"。泛血管疾病是系统性疾病。
泛血管疾病是以血管病变(其中95%为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主要危害心、脑、肾、四肢及大动脉等重要器官的一组系统性血管疾病。广义上该病还包括小血管、微血管、静脉以及肿瘤、糖尿病和免疫性血管疾病。
按照累及部位,泛血管疾病可表现为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外周动脉疾病(PAD)等,也可表现为2个及以上血管床疾病的组合,即多血管疾病。
PAD包括下肢动脉疾病(LEAD)、弓上动脉疾病(包括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及内脏动脉疾病(包括肾动脉、肠系膜动脉等)等。
存在泛血管疾病,增加MACE发生率!
对于已确诊泛血管疾病人群,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卒中)发生率随血管床病变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从2.2%增加到9.2%。与单血管疾病相比,多血管疾病患者3年心血管死亡绝对发生率增加4%,MACE增加7%。
泛血管疾病的抗栓原则
尽管动脉粥样硬化是泛血管疾病共通的病理基础,但斑块所处血管床血流动力学存在差异,会导致不同血管床疾病进展的程度不同。提示不同泛血管疾病需要进行个体化的缺血风险评估,并考虑选择不同的抗栓治疗方案。
泛血管疾病患者在启动抗栓治疗前应充分评估缺血和出血风险以决定治疗策略。
1. 缺血风险评估:泛血管疾病患者的缺血风险评估包括血管床病变数量、血管病变复杂程度及合并的缺血高危因素。多血管疾病患者应直接视为高缺血风险。
2. 出血风险评估:
泛血管疾病患者的出血风险与年龄、出血因素及器官病变相关(表2)。高龄与出血风险增加相关,临床中因担心出血常易导致老年泛血管疾病患者抗栓治疗不足,但高缺血风险的老年患者仍可能从抗栓治疗中获益。
3. 抗栓治疗临床路径:
对于泛血管疾病患者,应根据累及血管病变部位、缺血及出血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SAPT)或强化抗栓方案(图1)。强化抗栓方案包括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或双通道抗栓治疗(DPI;即阿司匹林75~100 mg/d+利伐沙班2.5 mg每日2次)。
4. 泛血管疾病不同病程阶段的抗栓治疗策略:
对于泛血管疾病患者,越早治疗获益越大,因此应重视亚临床血管病变患者的筛查、动态评估和全程管理。
-END-
声明:本文转载于<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