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性: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EB病毒等。
2、非病毒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毒性、药物过敏性,其中PD1、PD-L1阻断剂有关的暴发性心肌炎的死亡率与病毒性心肌炎相近。
3、诱发因素:强烈和持久的应激。
1、直接损伤:病毒侵蚀心肌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并在细胞内复制,引起心肌变性、坏死和功能失常;细胞裂解释放出的病毒继续感染其他心肌细胞及组织,同时释放出细胞因子造成损害。
2、免疫介导的损伤:病毒侵蚀组织造成损伤释放的细胞因子,一方面会导致炎症水肿,另一方面可趋化炎症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间质中的浸润,引起细胞毒性反应、抗原抗体反应,以及炎性因子对心肌造成损伤。
01
流行病学:发生于任何年龄(2~82岁)的患者,儿童及青壮年多见,男女发病率没有差异,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冬春季稍多发,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为特点。
02
病毒感染前驱症状:以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为首发症状。许多病人早期仅有低热、乏力、不思饮食或伴有轻度腹泻,可持续3~5天或更长。
03
心肌受损表现:极度乏力、胸闷、胸痛、气短、呼吸困难、心悸、头昏、食欲明显下降等。
04
血流动力学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暴发性心肌炎的重要特点,部分患者迅速发生急性左心衰或心源性休克,出现肺循环淤血或休克表现,如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焦虑不安、大汗、少尿或无尿等。
05
其他器官受累表现:肝功能损伤(肝脏迅速增大、肝酶极度升高)、肾功能受损(肌酐明显升高、少尿、无尿)、呼吸功能衰竭(甚至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凝血功能异常(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06
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等指标异常提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暴发性心肌炎最为显著的表现,也是病情严重程度的指征。
07
心脏体征:心界往往不大;因心肌受累、心肌收缩力减弱导致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听诊心音明显低钝,常可闻及第三心音及第三心音奔马律;左心功能不全和合并肺炎时可出现肺部啰音,很少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体征。
①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
②频发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是心肌炎患者住院的原因之一,监测时可发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③出现束支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提示预后不良;
④肢体导联特别是胸前导联低电压提示心肌受损广泛且严重;
-
根据休克的原因进行治疗,若患者因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导致容量不足时,可适当补液; -
根据动力学监测指标决定补液速度和剂量,首先给予多巴胺和5%碳酸氢钠治疗,必要时加用小剂量阿拉明治疗,以暂时维持基本生命体征,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除了明显失液外,补液治疗需要渐进,切忌太快; -
仅可短暂应用α受体激动剂,长期使用可导致组织缺氧加重甚至造成不可逆器官损害及死亡; -
使用多巴胺也容易导致心率明显加快和室性心律失常(如早搏、室速,甚至室颤),增加心脏负担,应予注意,尽量减少使用; -
作为抗休克治疗的一部分,糖皮质激素应尽早足量使用。
-
包括正压呼吸、血液超滤和利尿剂,在心率明显加快时小剂量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尽量少用单胺类强心剂,以免增加心脏耗氧和心律失常。 -
对于心力衰竭严重甚至心原性休克的患者,需积极使用生命支持治疗,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使心脏得到休息,以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
1、防止病毒的入侵,尤其是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
2、平时容易感冒人群应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增加营养,适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3、外出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饮食卫生。
4、在感冒流行的季节,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
5、如果怀疑是心肌炎,建议合理休息,避免病情恶化。
6、爆发性心肌炎十分凶险,救治更是争分夺秒。因此,及早确诊、尽早治疗是逆转爆发性心肌炎的关键。
ECMO是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可部分或完全替代病人心肺功能,使心肺得以充分休息,从而为原发病治疗赢得时间,是屹今为止全球生命支持手段最先进的技术,被称为“救命神器”。ECMO近年来应用于各类危急重症病人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良好效果,尤其在暴发性心肌炎出现心源性休克应用VAECMO体外生命支持治疗,能够维持有效的循环灌注,使病人心肺脏器获得充分休息,利于心肺功能恢复,从而为原发病治疗赢得时间,临床疗效显
-END-
声明:本文来源于<院前急救联盟>,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违规,请立即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