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在房室分离时,可以看到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心室夺获是一个房性冲动突然被传导,此时的R-R间期短于房室分离时的R-R间期。室性融合波是指两个起搏点的冲动从不同方向同时或几乎同时各自激动一部分心室肌所产生的融合搏动,束支阻滞时还可见“波形正常化”的融合波,融合波的特征是其PR间期较窦性搏动下传的PR间期短。”
01
心室夺获的识别
夺获心搏,即传导的心搏中断了房室分离。当心房和心室独立地搏动时,一个房性冲动突然被传导,这个被传导的心搏就是夺获心搏。当一个来自交界区的独立心搏或心室起搏点逆行冲动突然控制心房,就被称为心房夺获。
识别心室夺获的方法不是通过发现一个适当的PR间期,而是要通过去发现一个缩短的R-R间期。交界区的或心室的起搏点的搏动通常具有规律性,因此任何意外的短的R-R间期强烈提示:独立节律的规律性已经被房室传导中断,一个房性冲动在预期的独立节律到达之前已经激动了心室。
通常情况下,夺获心搏较容易识别(a. 过早出现的QRS波, b. 其前的P波, c. 此P-R间期位于可传导的间期内),但有时不太容易识别,需仔细测量R-R间期,才可以被识别(强调:逐波测量的重要性)。
02
心室夺获的临床意义
(1)夺获心律的存在可提示病人房室传导能力。由于房室结及希浦系统不应期的存在,心房率和/或心室率越快,房室延搁就越明显。在所有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中,由于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存在,在传导和不传导之间有一个R-P间期的临界值,即当R-P间期比临界的长度短时(处于绝对不应期),传导失败;即当R-P间期超过临界值(处于处于相对不应期),传导成功。通过测定能下传的最短R-P间期有助于判断阻滞严重程度,如果发生心室夺获的最快心室率在70-75次/分,可以认为:患者即使仅有少数心搏被传导,看起来似乎有明显的房室阻滞导致的房室分离,传导的严重程度仍判为轻度阻滞,因隐匿传导导致的干扰性房室分离可能性更大(注:不过分强调心房冲动有无传导)。反之,提示传导阻滞程度重,必要时需安装人工起搏器。
(2)在宽QRS心动过速中,出现了与宽QRS波的R-R间期近似相等或稍提前的正常的窄QRS波,确认心室夺获,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可排除因频率依赖性差异传导所致的宽QRS心动过速。
03
室性融合波
两个起搏点的冲动从不同方向同时或几乎同时各自激动一部分心室肌所产生的融合搏动,称为室性融合波。室性融合波是心室内绝对干扰所致。可以是室上性和室性的融合,也可以是不同心室腔的融合,甚至同一心腔不同部位的融合。 总之,室性融合波是有心室起源的宽QRS波参与的标志。室性融合波出现的同时,必须存在房室分离,即心房必须是独立搏动。
窦-室室性融合波的形态一般介于正常窦性下传的QRS波和室性异位搏动波之间,视融合程度不同,其形态多变,可以像稍微增宽变形的窦性下传的搏动,或有点像稍微变窄的正常化了的室性早搏。
室性融合波出现的时间是两个起搏点的冲动同时或几乎同时出现的时间,即融合波发生时,室性异位兴奋灶必须在窦房结冲动仍然在房室结处时发放冲动。因此,PR间期总是短于正常窦性搏动的PR间期。
在发生束支阻滞时,可能会出现一种不同的融合波。假定,在室性早搏激动存在束支阻滞同侧的心室肌时,室上性激动沿房室结下传激动的另一侧心室肌,两侧心室肌同时激动,则QRS波会变窄,束支阻滞图形在此次心搏中会消失,这是一种使束支阻滞“正常化”的融合波。与其它融合波相似,这一“正常化”的融合波的PR间期比正常下传的PR间期短。
04
室性融合波的临床意义
(1)室性融合波的存在提示:宽QRS波而无相关的P波的心搏一定是室性的,因为只有在冲动起源于心室时,两个冲动才会在心室发生碰撞或融合。当宽QRS心动过速中看到融合波,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的准确率几乎100%,这是识别融合波的最重要意义。
(2)当束支阻滞中无明显原因地出现一正常QRS波时,提示:存在异位兴奋灶,并发放冲动使束支阻滞正常化。在存在束支阻滞的情况下,这些正常化的心搏可能是识别室性异位搏动的唯一线索。这是识别波形“正常化”室性融合波的重要原因。
小结:
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均是在有房室分离的情况下出现,提示有室性异位搏动、室性异位心律或室性心动过速,这是识别夺获和融合的重要意义。心室夺获的识别是寻找缩短的R-R间期,室性融合波的识别是发现缩短的PR间期,还要注意识别波形“正常化”的融合波。
声明:本文来源于孟大夫心电时间,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违规,请立即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