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血管”,是厚脉络膜病疾病谱里一个常见的临床体征,具有特殊的影像改变和临床意义,这里说几点影像解读的关键信息。
“肥厚血管”:它的英文术语是 pachyvessels,这实际是一个复合词,pachy-来自于希腊语,是“硬”或“厚”的意思。眼科在翻译这个词头时,汉语常使用“肥厚”这个词与其对应,如pachyblepharosis就被翻译成“睑(缘)肥厚”。
脉络膜增厚的主要因素:脉络膜厚度增加,主要来自于脉络膜大血管层也就是Haller's 层大血管的扩张,这种大血管直径的增加,在B-scan OCT影像上十分明显,在诸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PCV、局灶性脉络膜凹陷(FCE)以及视乳头周围厚脉络膜综合征(PSS)等眼病中十分常见。
肥厚血管的直径:肥厚血管的直径可以出现差异,如PCV的脉络膜大血管扩张,直径可以达到300µm以上。
B-scan OCT/enface OCT/ICG
这是很常用的检查方法,但ICG是一种侵入性技术,因此临床的使用频率正在逐年降低。B-scan OCT和enface OCT可以分层观察到深层脉络膜大中血管层的病理性变化,无论是自动分割还是自定义分割。在enface OCT影像或ICG影像上,正常的脉络膜大血管越到后极部就会越来越细;但厚脉络膜病时的肥厚脉络膜大血管不一样,并不表现出正常脉络膜大血管这一特点,而是到了后极部时似乎“戛然而止”,血管直径仍然保持在明显扩张状态。
肥厚血管可以是弥漫样扩张,也可以是局限样扩张。这一点,无论是B-scan OCT还是enface OCT,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对肥厚血管进行定位分析时,会发现异常扩张的肥厚血管,发生的位置常常与2种因素相关,一个是脉络膜最厚的部位,另一个是视网膜/RPE出现病灶样改变的部位。
在肥厚血管出现的地方,由于脉络膜大血管的过度扩张,会对内层的中层脉络膜血管尤其是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产生明显的挤压,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变薄甚至不能辨认,出现所谓的“肥厚血管向内移位”现象(inward displacement)。
来源:本文内容转载自“王富彬眼科”,仅作观点分享。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