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超过8000万人!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高达51.6%!这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对骨松性骨折,骨科医生的使命不因手术成功而终结,只有联合药物方案协同治疗患者的原发病——骨质疏松症,才能防止骨松患者再次骨折的发生。然而大多数患者往往是在骨折发生后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这就是我们骨科医师必须面对的难题,非常值得重视。
骨松圆桌派
首期“骨松圆桌派” 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主任医师岳华教授主持,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徐又佳教授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芮碧宇教授,共同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话题,精彩内容先睹为快。
01
重视骨松性骨折是骨科医生的责任
徐又佳教授提到:关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指出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在50 岁后都可能存在,一旦发生可导致疼痛、运动功能下降,生活质量降低和死亡率增加。因此,骨科医生要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第一是自己的责任,第二是医生的情怀。
芮碧宇教授从临床手术的角度补充到:只有预防好骨质疏松性骨折,在好的骨质量基础上,才能达到好的手术效果,同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降低。
02
抗骨松治疗是预防再骨折的关键因素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主要包括双膦酸盐、地舒单抗、甲状旁腺素类似物等,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和预防再骨折。针对抗骨质疏松治疗,徐又佳教授首先提到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骨科医生不仅要把手术做好,还要学会使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做好患者的管理。
此外,徐又佳教授还指出: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他分享了近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从人体骨骼生理代谢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方式,骨塑建和骨重建入手,深入浅出德阐明了重视骨塑建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作用。研究提出:骨质疏松症药物干预的骨塑建参与骨表面面积大、骨矿化沉积率快、骨量增加显著,这将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预防与治疗有深远的意义。
芮碧宇教授对徐教授的建议表示非常赞同。同时芮教授认为对于治疗药物的选择要关注三点:其是否有利于骨骼质量的改善或骨折愈合;使用方法是否便捷,如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以及药物的安全性。
规范化管理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专家共识》出炉
徐又佳教授指出:由于各种各样原因,我国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的管理方案与路径。本次《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专家共识》是我国在该领域第一个规范性“管理文本”,也是中华医学会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分会首次联合制订的专家共识。
本次共识结合我国国情,在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讨论制定了10条共识推荐及对应的证据概述,包括做好骨密度检测对再骨折防治的患者筛选,以及做好患者随访,建议为骨折后持续2年,2年后患者可依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继续接受随访管理等,并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的防治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该专家共识已在《中华骨科杂志》上正式发表。
总而言之,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筛查,加强医患沟通,选择合适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可以有效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骨折风险。同时规范化的管理能为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期寿命带来更大的获益。
1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8,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专家共识. 中华骨科杂志.2022;42(17):1101-1111.
[3] 刘功稳, 徐又佳. 重视骨塑建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作用. 中华骨科杂志.2022;42(12):739-745.
审批编号:SC-CHN-AMG162-0107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