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一直被医学界定论为继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也是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临床中因为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缺失的患者数不胜数,作为口腔医生,不厌其烦的做口腔卫生宣教已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对于一些已经患有牙周病的患者,如何治疗和避免其继续发展才是重点,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如何治疗慢性牙周炎,值得转发收藏!
概述
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年龄以35岁以后较为多见。如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而发展为牙周炎。由于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而易被忽视,待有症状时已较严重,甚至已不能保留牙齿。因而必须加强宣教,使患者早期就诊和及时治疗。
病因
牙周炎的致病因素有:
(一)菌斑
粘附于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不能用漱口、水冲洗等去除。
(二)牙石
牙石是指沉积在牙面上的矿化的菌斑,根据其沉积部位和性质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两种。
①龈上牙石位于龈缘以上的牙面上,肉眼可直接看到。在牙颈部沉积较多,特别是在大涎腺导管开口相对处,如上颌磨牙的颊侧和下颌前牙的舌侧沉积更多。龈上牙石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盐。
②龈下牙石位于龈缘以下、龈袋或牙周袋内的根面上,肉眼不能直视,必须用探针探查,方能知其沉积部位和沉积量。龈下牙石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龈沟液。
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是构成了菌斑附着和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
(三)创伤性咬合
在咬合时,若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损伤的咬合,称为创伤性咬合。创伤性咬合包括咬合时的早接触、牙合干扰、夜间磨牙等。
(四)其他
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口呼吸等因素也促使牙周组织的炎症发生。
牙周炎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常只有继发性牙龈出血或口臭的表现,与龈炎症状相似。检查时可见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的肿胀、质松软,呈深红色或暗红色,探诊易出血。
牙周疾病分类
按照牙周疾病和状况和国际新分类(1999)分类法分为:
I牙龈病 gingival dise.es alleases)
Ⅱ慢性牙周炎( chronic periodontitis)
Ⅲ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Ⅳ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periodontitis as amanifestation of systemic diseases)
V坏死性牙周病( necrotizing periodontal diseases)
Ⅵ牙周脓肿( abscesses of the periodontium)
Ⅶ伴牙髓病变的牙周炎( periodontitisassociated with endodontic
lesions}
Ⅷ、发育或获得性异常和状况( developmental oracquired deformities and conditions)
慢性牙周炎
(一)概述:慢性牙周炎是一种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进行性附着丧失和骨丧失。其特点为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的吸收。慢性牙周炎是最常见的一种牙周炎。
(二)慢性牙周炎特点
1)病变牙位可以为个别牙、一组牙或全口多数牙;
2)病程长,进展慢,活动期和静止期交替;
3)多见于成年人,但也可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4)有明显的菌斑、牙石及局部刺激因素,且与牙周组织的炎症和破坏程度比较一致;
5)患病率和病情随年龄增大而加重,呈缓慢或中等速度进展,但可有快速进展期;
6)全身一般健康,也可有某些危险因素,如吸烟、精神压力、骨质疏松等。
(三)临床表现
1)牙龈炎症
牙龈由于水肿或纤维化而肿大,色泽红或暗红,龈沟温度升高,刺激易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发生,偶也可有自发性出血,有些患者偶而感到牙龈局部痒、胀等不适,并有口臭等。
2)牙周溢脓
牙齿周围和牙龈边缘排出脓液,深部牙周组织发炎。炎症产生细菌后,白细胞会吞噬细菌,产生的腐烂白细胞排出后会形成脓液,白色脓液会从牙齿龈沟排出。在牙周化脓的同时,一些患者会感到牙痛,这是由于局部炎症,即发红、肿胀和发热疼痛。
3)牙槽骨吸收
牙周袋>3mm、临床附着丧失、牙周袋探诊后有出血、牙槽骨有水平型或垂直型吸收。
4)牙齿松动
慢性牙周炎晚期牙齿松动或移位。
5)慢性牙周炎还可伴发一些病变例如:根分叉病变、牙周脓肿、牙龈退缩、敏感、根面龋、食物嵌塞、逆行性牙髓炎、继发性咬合创伤、口臭等。
(四)分型
1)根据疾病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慢性牙周炎可进一步分类范围指受累部位的数目,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一般认为,如果受累部位少于等于30%为局限型,若大于30%的部位受累则为弥漫型。
2)根据牙周袋的深度,结缔组织附着丧失和骨吸收程度:
①轻度牙周袋深度≤4m,附着丧失1~2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
②中度=牙周袋深度≤6m,附着丧失3~4m,X线片显示牙槽骨水平型或角型吸收超过根长的1/3,但不超过根长的1/2。牙齿轻度松动,轻度的根分叉病变。
③重度=牙周袋>6mm,附着丧失≥5m,X线片示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2,多根牙有根分叉病变,牙多有松动。
(五)治疗
1)清除局部致病因素( removal of causativefactors)
①机械清除菌斑,同时去除或控制慢性牙周炎的局部致病因素(调整咬合、去除悬突、消除食物嵌塞和纠正不良修复体等)。
②龈上洁治
长期控制菌斑,指导患者控制菌斑,强化口腔卫生重要性,并评价控制菌斑的状况,贯穿整个牙周治疗中。每3-6月的复查监测和必要的治疗。定期的复查治疗是保持长期疗效的关键。
2)全身和局部的药物治疗(chemotherapeutic therapy)
①增强机体抵抗力,并积极治疗与牙周炎有关的系统性疾病。但是一般不应用全身抗生素。
②牙周袋溢脓时可用1%~3%过氧化氢液冲洗,袋内置10%碘合剂或螺旋霉素、灭滴灵等药膜。在去除局部因素后,较浅的牙周袋可用碘酚液烧灼。
3)手术治疗( Surgical therapy)
基础治疗后2~3个月时,应复查疗效,若仍有5mm以上的牙周袋,且有些部位的牙石难以彻底清除,探诊出血,则可考虑进行牙周手术;牙周袋深达根尖、牙齿松动明显时,可考虑拔除。
4)建立平衡的牙合关系(Restore of balanced occlusion)
牙齿仍松动者,可作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牙周夹板以固定松动的牙齿,以建立合理的牙合关系。
总之,牙周炎的治疗包括一系列的综合治疗措施。为了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应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定期复查。
预防和减少全身性疾病,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从而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努力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坚决戒除对牙周组织有害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单侧咀嚼等。
六)预后
对于轻、中度慢性牙周炎,通过良好的口腔卫生措施及去除局部菌斑滞留的因素,使炎症得以控制,预后通常较好。对于重度慢性牙周炎者,如果患者依从性差,又出现根分叉病变,且临床松动度继续加重,则预后不佳;影响预后判断的因素有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全身状况及患者的年龄、是否吸烟、依从性、遗传因素及局部解剖因素等,需综合考虑。
声明:本文为好医术口腔学院作者整理,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