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术,不管医生级别多高、手术多常见,都是有一定风险存在的。尽管骨科手术在很多人眼中的风险系数低,但并不是零风险,医生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及时做好应对处理,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骨科手术八大常见风险意识与处理技巧,值得学习借鉴!
主要知识点:
风险防范要点
术前并存疾病
失血
骨粘合剂并发症
止血带风险
脂肪栓塞
深静脉血栓与肺血栓
-
体位风险
(一)风险防范要点
-
慎于术前
-
严于术中
-
善于术后
(二)术前并存疾病
1.与骨科病因无关的疾病:
高血压
冠脉疾病
-术前心绞痛
-术中心肌缺血
-术后心梗心脏传导障碍
心衰
哮喘
慢阻肺(COPD)
-肺气肿
-慢支炎
对策:
术前应得到控制
规范治疗
-
病情稳定
2.与骨科病因相关的疾病
通气功能损伤:
-
心脏压塞
-
脑创伤
-
急腹症
-
出血
-
休克
-
心脏骤停
对策:
-
黄金1小时
-
应尽快识别
-
不要在放射科花费太多时间
-
情况紧急行胸腔闭式引流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需要快速明确原因
-
紧急止血是唯一的生还
-
心肺复苏
(三)失血
1.评估
1)骨折部位单侧闭合损伤失血量:
骨盆骨折1500~2000ml
髂骨骨折500~1000ml
股骨骨折800~1200ml
胫骨骨折350~500ml
肱骨骨折200~500ml
尺桡骨折300ml
单根肋骨骨折100~150ml
2)X片估计失血量
侧肋膈角消失 500ml
侧上界达肺门水平 500~1000ml
侧胸腔顶部 1500~2000ml
3)实验室检查
Hb↓、HCT↓4% 出血500ml
4)临床判断
-
BP、HR、神意、尿量改变
-
病例类型失血量
-全髋置换术失血量为500~3000ml
-骨盆切除、脊柱手术和骨移植术 失血量为7000~8000~10000ml
5)术中监测
-
手术野出血
-
吸引瓶出血量
-
纱布称重
-
CVP
6)术后监测早期发现引流袋出血量,可供再次手术的参考
术后1h>10ml/kg
任何1h >500ml
2h内达400ml
7)术后隐性出血
髓腔内
表现:
-BP↓、HR↑↓、Hb↓、HCF↓
-休克
-循环聚停
2.对策
1)及早建立快速通畅的静脉通路
-
开放2条外周静脉
-
采用大口径的留置针(16G或14G)
-20G流量50~60ml/min
-18G流量98~100ml/min
-16G流量200~210ml/min
-14G流量340~360ml/min
2)液体复苏
-
晶体液:
-在血管内半衰期为20~30min
-扩容效果不如胶体液
-乳酸林格液目前常用,用量最大
-成人1~3L,小儿20ml/kg·次
-
胶体液:
-是大分子重量物质、产生的渗透压使溶液主要保存在血管内
-在血管内半衰期为3~6h
-主要适用于:血管容量严重不足者、麻醉期增加血容量者、严重低蛋白血症或大量蛋白丢失者 尽量避免低温和过多使用血浆代用品,以免降低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量。
监测:
3)输血
-
时机:
-开始输血点:Hb为60~70g/L(Hcf 0.18~0.21)
-心肌缺血者:Hb为100g/L(Hcf 0.30以上)
-围术期Hb的危险水平为40g/L(Hcf 0.12) -
大量输血:
大量输血处理:
-稀释性凝血异常
-DIC
-低温<34℃影响血小板功能
-严重酸中毒PH<7.10影响凝血功能
-Hcf下降
-
成分输血:
-浓缩红细胞
-新鲜冷冻血浆
-血小板
-冷沉淀
(四)骨粘合剂并发症
1.并发症
-
低血压
-
心肌抑制
-
心跳骤停
2.两种解释
甲基丙烯酸酯(骨水泥),引起血管扩张和心肌抑制
-
空气、脂肪、骨髓进入静脉肺栓塞
3.手术台上防治措施
待骨水泥成团阶段才填充
填充区钻孔排气排液
填充时接触面干燥无血,除净多余粘合剂
局部冰水降温
止血带逐渐放松
4.麻醉管理
填骨粘合剂前维持BP>90mmHg
避免低血容量
严密观察病人
吸纯氧SPO2 100%
预防血压下降,静滴多巴胺
-
心动过缓时,分次静注阿托品
5.术后低氧血症
植入骨粘合剂和假体后即使至术后5天内都可发生持续低氧血症。
首先查明特殊原因:
对策:
吸氧
SPO2监测
术后用阿片类药镇痛要谨慎
适当补液
利尿
(五)止血带风险
1.充气时局部反应
8min细胞内线粒体氧分压降至零,无氧代谢
30~60min细胞内酸中毒(PH<6.5)
-
>60min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组织水肿、切口康复慢
2.放止血带全身反应
肢体得到灌注,代谢产物进入血循环
动脉氧饱和度在30~60S ↓20%
中心体温在90S内 ↓0.7%
呼末CO2明显增高
3.血流动力学改变
-
充气时:
-回心血量增多,外周阻力增加,CVP、BP轻微增高
-双下肢同时充气,CVP明显增高
-
放气时:
-缺血的肢体再灌注,CVP、BP降低
-血压下降极显可致心跳骤停
-原因:外周阻力下降、急性失血、代谢产物对循环抑制
4.止血带疼痛
腰麻或硬膜外阻滞的病人,止血带>1h,远端肢体产生疼痛或烧灼感,静注阿片类药镇痛无效,放止血带后可缓解,可能与细胞内酸中毒有关。
5.神经损伤
止血带使用>2h或压力过大会产生神经损伤
-
当病人收缩压在90~100mmHg时,止血带压和收缩压力梯度为150mmHg,可完全阻断血流,减压神经损伤
(六)脂肪栓塞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 FES)是指严重创伤,特别是长骨骨折后24-48h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和瘀点,进行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与创伤的严重程度及长骨骨折的数量成正比。很少发生于上肢骨折病人及儿童。随着骨折积极的开放手术治疗,其发生率有大幅度下降。但FES仍然是创伤骨折后威胁病人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1.是骨骼创伤和骨髓腔内器械操作出现的并发症
所有骨盆或股骨骨折患者中都能检测出脂肪栓塞
特点为:发病率<1%,但死亡率>10~20%
2.临床表现
肺部症状:以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为特征,伴有PaO2↓和PCO2↑;胸部X线片示两肺大块斑片状阴影,称之为“暴风雪样”改变,尤其在肺的上中部多见。
无头部外伤的神经症状:意识模糊、嗜睡、抽搐、昏迷;
皮肤粘膜出血点。
其它症状:
3.诊断至少符合一条主要标准和四条次要标准
1)主要标准:
呼吸功能不全
大脑受累
淤点性皮疹
2)次要标准:
发热
心动过速
视网膜改变
黄疸
肾功能改变
3)实验室检查特点:
脂肪巨球蛋白血症(必须的标准)
贫血
血小板减少
血沉高
4)全麻时出现ETCO2↓、SPO2↓、肺动脉压↑、ECG出现ST改变
4.治疗
早期发现,支持治疗
纠正休克:纠正低氧血症休克状态,补充有效血容量
-
降低低氧血症,提高吸氧浓度和持续正压通气
-
治疗低血压和器官的低灌注
-
呼吸支持:轻者可自愈,适当呼吸支持,呼吸衰竭前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减轻脑损伤:头部降温;脱水疗法;有条件可用高压氧治疗
抗脂栓的药物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肾上腺皮质激素;抑肽酶;肝素;利尿剂;高渗葡萄糖液等等。
5.预防措施
在病人抢救中骨折需十分小心,正确处理骨折,在长骨骨折患者搬运和复位过程中强调有效的制动和轻柔的操作。
早期制动能减少骨折端活动及组织再损伤,可降低FES发生率。
血容量被认为是FES发生的基础,严重创伤后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止和治疗休克,是预防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最重要的措施。
骨折肿胀期应有效抬高患肢,持续牵引。
药物应用:抑肽酶、阿司匹林、肝素、低右等
(七)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DVT)与肺栓塞(PE)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1.深静脉血栓
1)风险因素
血流淤滞:脑血管病、心脏病、手术后及恶性肿瘤长期卧床
静脉壁异常:外伤、股骨颈部手术、静脉内留置导管、高张液输注
-
凝血功能亢进:脱水、休克、红细胞增多症致血液浓缩、血粘度增加、手术时凝血激酶大量释放
2)诊断
临床表现: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加重、索状、皮肤青紫、皮温低
分型:
-周围型:小腿
血栓局限于小腿深静脉丛,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和压痛,Homans征(+),即将足背屈使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
-
辅助检查:加压超声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螺旋CT静脉造影、静脉造影
3)推荐治疗措施
-
低度风险:
-逐渐加压弹力袜
-早期活动
-
中度风险:
-充气式压迫泵
-最小剂量肝素
-静脉右旋糖酐 高度风险:
-同中度风险
-腔内滤网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达到溶栓的目的,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链激酶和尿激酶,尿激酶应用较广泛。
手术治疗:取栓术只适用于发病7天以内。
介入放射治疗:通过介入放射手段插入溶栓导管进行选择性血管内溶栓治疗
4)预防
选择区域阻滞麻醉与全麻相比,术后DVT和PE的发病率降低50%
优势:
扩张静脉、加快静脉回流速度
提供镇痛,可早期离床活动
-
区域阻滞时输液量增加,降低血液粘度
2.肺栓塞
1)风险因素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最常见,50岁以上患者行下肢骨科与前列腺手术,是肺栓塞的主要来源
髂股静脉区深静脉血栓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
-
手术患者甚至在1个月后仍可发生肺栓塞
2)诊断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需要内科、外科、麻醉以及放射科等的合作
麻醉期间的表现为难以解释的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动过速以及支气管痉挛。ECG、CVP变化提示突发肺动脉高压和右室功能不全
-
肺灌注扫描仍是目前最有价值排除肺栓塞的手段
3)治疗
肝素抗凝仍是肺栓塞首选标志性治疗
低血压可选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呼吸支持需气管插管与呼气末正压通气
术后镇痛是非常必要的,应警惕心血管系统不稳定
体外循环下肺动脉取栓木
4)麻醉管理原则
要点是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避免麻醉药的心肌抑制
有创动脉压和CVP监测
手术中需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来维持正常的心输出量
异丙肾上腺素在增加心肌收缩力时降低肺血管阻力,但要考虑异丙肾上腺素会降低舒张压,从而减少心脏的血流灌注
-
麻醉期间避免使用增加肺血阻力的氯胺酮、氧化亚氮
(八)体位风险
俯卧位手术麻醉的特殊问题
1.呼吸道
气管导管扭曲或移位
-
长时间手术后上呼吸道水肿引起术后呼吸道梗阻
2.血管
上肢动静脉闭塞
髋关节极度屈曲引起股静脉扭曲,术后深静脉血栓
腰椎板切除术中,腹压增加可升高硬膜外静脉压易导致术中出血
3.神经
臂丛牵拉或受压
鹰嘴内侧受压造成尺神经压迫
-
腓骨头受压造成腓总神经受损
4.头颈部
颈部过度屈曲或伸张过度
眼部受压可引起视网膜受损
眼部干燥或缺乏保护可导致角膜擦伤
头垫可引起眶上神经的压迫性损伤
-
颈过度旋转致臂丛受损、椎动脉扭折过度脊柱前凸可导致神经损伤
来源:本文为好医术作者综合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