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术 后 胸 痛 原 因
一、缺血性胸痛
1、PCI术后血栓形成
患者术后形成血栓是PCI最严重的并发症。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急性(术后24小时)、亚急性(术后24小时~30天)及迟发性(大于术后30天)。患者可表现出持续性、剧烈的胸痛,同时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及烦躁不安等症状。典型的心电图表现是ST段弓背向上抬高(少数患者出现ST段压低)。心肌酶相关指标升高,并且肌钙蛋白阳性。
对于存在上述症状的患者,只要高度怀疑血栓形成都要进行二次冠状动脉造影排查。在救治过程中,要预防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
2、慢血流或无复流
临床上慢血流或无复流指的是经过PCI术的干预,心外膜大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已经减轻或消失,但是缺血组织的微循环血流依然不能恢复的现象。PCI时冠脉内无夹层、血栓、痉挛和明显的残余狭窄,其血流明显减慢(TIMI 0-1级)为无复流,TIMI 2级为慢血流。
这种现象通常见于PCI时间较晚梗死面积大的患者,可能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血管再灌注损伤
②血栓导致的远端血管闭塞
③介入操作导致血管痉挛
④炎性反应
⑤内皮细胞损伤
这类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胸痛、胸闷,大汗淋漓或血压下降等。心电图可表现为ST段抬高,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发展为心源性休克或死亡,需要密切监测。
3、边支闭塞
边支受累通常会发生在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对主支血管进行PCI时,边支血管受压或斑块移位导致边支血管闭塞,心肌缺血诱发胸痛。这类患者的心电图可表现为ST段下移,肌酸激酶、肌钙蛋白升高。
微小分叉病变可以不必处理或给予扩张冠脉,抗凝,解痉对症治疗,降低心肌耗氧量等,而大的分支病变需要及时进行介入治疗。
4、非完全血运重建
不完全血运重建指的是临床医生对患者实施了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患者冠脉存在多支多处病变,即使支架植入也只能改善“罪犯血管”的血运情况,而对于一些小分支的血管闭塞,由于没有引起较为明显的症状而暂时给予药物治疗或不予以处理。
通常情况下,临床上不完全血运重建针对一些高危患者,例如,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左心室功能不全等患者,这些患者同时存在多支血管病变。
二、非缺血性胸痛
1、心律失常
此类心律失常多为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可表现出心悸不适,胸闷胸部胀痛等。对于这类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尽早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
2、支架反应
有些患者的病情复杂,在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植入了多枚支架或置入长支架等,出现“血管外膜牵张”症状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部胀痛,多发生在患者休息时。此类患者的心电图无异常变化。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发生,临床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判断其血管病变程度,选择置入恰当的支架,降低支架反应的发生率。
3、精神过于紧张
由于接受了PCI治疗,患者术后精神紧张,甚至出现了焦虑、抑郁的状态。患者时不时感觉到胸痛不适,但是部位却不固定,其心电图也没有明显的异常,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指标也正常。症状轻的患者要进行积极的心理安慰,普及支架相关知识;症状严重的患者要进行抗焦虑等对症治疗。
治 疗 策 略
为了预防PCI术后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患者的预后,需要强调对患者的后续用药治疗。术后药物治疗能有效预防再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降低患者术后死亡风险和改善预后,是保障PCI成功的基石。遵循ABCDE方案进行PCI术后管理,对指导二级预防有很大的帮助。
1
降脂治疗、ACEI或ARB
冠心病常为导致AMI的基础病变,需积极治疗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血脂异常和高血压,严格控制糖尿病。
他汀类药物除了有调脂作用外,远期还具有抗炎症、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恶性重构、抑制血栓形成和稳定斑块的作用。临床上常用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推荐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LDL-C(低密度脂蛋白)的目标值为<1.8mmol/L[4]。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改善恢复期心肌的重构、预防心律失常、保护心功能、减少AMI病死率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有极大帮助。如果患者不存在低血压或肾衰竭、双侧肾动脉狭窄等已知的禁忌症,都应给予ACEI治疗,ACEI不能耐受者服用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强调合理饮食、改善生活方式、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糖尿病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2
β受体拮抗剂
β受体拮抗剂主要作用于心肌的β1受体,降低心肌耗氧量,能减少复发性心肌缺血、再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如无禁忌,PCI术后推荐使用β受体拮抗剂改善预后,临床上首选心脏选择性药物,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3
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作为PCI术后的标准治疗,一般推荐应用12个月以上(除非患者存在高出血风险)。
4
抗凝治疗
比伐卢定作为直接抗凝血酶制剂,特异性抑制Ⅱa因子活性,能够预防血栓形成和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目前主要用于PCI术中的抗凝,尤其对于出血危险性高的STEMI患者[5]。
值得关注的是,MATRIX研究发现,PCI术后仍然持续静滴一段时间的比伐卢定,患者获益更多。
MATRIX研究将患者分为PCI术后停用比伐卢定组、术后继续应用低剂量(0.25mg/kg·h)比伐卢定组及术后沿用术中高剂量(1.75mg/kg·h)比伐卢定组,高剂量组的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出血发生率均为最低[6]。由此目前提出了术后比伐卢定静滴至少30分钟、不超过4小时的新策略。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进行AMI患者的PCI术后管理,表现出较高的协同治疗作用,麝香保心丸是其中具有影响力的代表药。麝香保心丸能够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AMI后缺血心肌新血管的生成[7],从而减小梗死范围;改善心室重构,具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研究提示,AMI患者(合并糖尿病)PCI后,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麝香保心丸,1年后心功能获得明显改善,心绞痛发生率低,提高了AM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8]
说明
本文来源:医格心领域 心希望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