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桡动脉通路有着细小、迂曲、痉挛的特点。这三个特点又会给导管带来问题,集中表现为导管通不过、导管打折/结。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并详述其解决方法。

一、导管通不过

导管通不过的三种机制:细小、迂曲、痉挛。
【细小】
当发现上臂血管细小后,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副肱动脉,一种是高位桡动脉,两种情况的处理是不一样的,这需要我们医生能够鉴别出来。

B图中导丝往往经过副肱动脉上去,如果副肱动脉细小,则可以肱桡连接。
【迂曲】

导丝上去阻力很大,上到一半往回弹,这时,可以将导管往里面顶,肱动脉下端的迂曲往往可以是拉直的,怎么拉直呢?导管往里面送以后,导管再往外面撤,然后轻轻的转(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迂曲的程度,其形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看它能不能拉开。
迂曲的形状包括S、a、Ω、 ε,迂曲的位置主要是两个地方,一个是肱动脉的下端,这种不管是什么形状,一般都可以拉直。第二种是肱桡连接这里,基本都迂曲,这种迂曲拉直比较麻烦,容易引起严重的痉挛,桡动脉一般都比较直,不太会有严重的迂曲。

【痉挛】
为什么桡动脉容易痉挛,我们经常在书本上看到的原因分析是这样的。

然而,真正引起桡动脉痉挛的原因却并非如上图所示,而是机械刺激,要么我们的导丝,要么我们的导管捅到它了,刺激到它(操作不当),从而引起痉挛。

【关键是机械刺激的理由】
(1)肱动脉粗,a受体少,但也是痉挛高发区?
(2)术前咪达唑仑镇静未减少桡动脉痉挛
(3)早年器械比较粗糙时,桡动脉痉挛15%,新近器械较之前温和,桡动脉痉挛1%。
【痉挛位置】
- 细小位置(细小桡动脉,副肱动脉,高位桡动脉) 
- 迂曲位置(肘关节处肱桡连接,动脉袢) 
- 动脉鞘出口 
肱桡连接处血管变细,但当无法判断是狭窄还是痉挛时,我一般都把它当痉挛看待,因为桡动脉狭窄很少很少。

【痉挛的处理】
解痉下策:球囊扩张
2.5mm球囊扩张(这种方法不太建议,因为本来痉挛就是导丝导管刺激所致,使用球囊扩张会再刺激,从而越扩张越痉挛)。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冠状动脉,当冠脉痉挛发生变异性心绞痛,或者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时候 ,使用球囊扩张会越发痉挛,痉挛范围也会变大,严重可能导致病人的死亡。所以球囊扩张一定要慎用。
解痉中策:使用药物解痉
使用药物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类(硝酸甘油、利多卡因,地尔硫卓、法舒地尔等)解痉,临床实践证明,药物解痉效果有一些,但非常有限。

终极解痉法:BAT(球囊辅助通过技术)
BAT(球囊辅助通过技术,balloon-assisted tracking)是解痉的好办法,球囊形成自然弧度,减少刀锋剪切效应(razor-blade effect)。

病例分析
Case 1 桡动脉细小、破裂

图①:桡动脉发生痉挛破裂的地方就在动脉鞘的出口,它的破裂基本都是人为造成的,送入导管的时候过于粗暴。所以导管通过动脉鞘出口的时候一定要慢。
图②:使用BAT技术,球囊一半在导管里面。一半在导管外面,然后一起往里面送,很容易通过痉挛的地方。
图③:做完PCI回过头来看,这根桡动脉已经修复的很好。
BAT技术的两个作用:
- 通过细小、迂曲、痉挛甚至破裂的血管, 
- 把破裂的血管内封闭修复 
Case 2 高位桡动脉 痉挛 外渗

图①:痉挛,血管破裂,渗出相对较少,没痉挛的地方血管还是比较粗的,这个病人可以用BAT技术,导管是可以通过的。
图②:球囊放在导管里面,轻轻往上送
图③:做完PCI后回过来看,血管外渗已经完全消失
Case 3 高位桡动脉痉挛、破裂

高位桡动脉穿孔,痉挛,细小。使用BAT技术轻松上去,做好后,只剩下一点点痉挛,外渗消失。
Case 4 “副肱动脉+肱桡连接”畸形

如何选择通道?
1处:弯曲大,分支多,迂曲无法解开拉直,导管上去的可能性不大
2处:这里的副肱动脉很细小,有一定的痉挛,导管很难上去
3处:肱桡连接处
4处;副肱动脉细小
最后选择3处,左侧肱桡连接 BAT通过5F TIG

TIG造影

6F EBU3.5无法通过

6 F EBU3.5 BAT通过肱桡连接

EBU造影

长程半扩张拘谨技术

最后结果(IVUS)



小结
- 球囊过不去,及时造影,确认原因 
- 分析可变性因素(痉挛 迂曲 细小) 
- BAT技术的技术因素和经济成本 

二、导管打折/结

情景再现

打结机制

解结三要素

处理流程

基本方法
慢慢的反方向(逆时针)转

反向旋转的协助技术
- 0.035”导丝 
- 0.014”导丝+小球囊扩张 
- 压力泵扩张导管 

解开打折/结的导丝的方法
外固定

长鞘技术
无鞘导管技术

6.5F无鞘导管→5F造影导管
7.5F无鞘导管→6F造影导管
8.5F无鞘导管→6F指引导管
我们经验:6F EBU3.5指引导管→5F Tig造影导管
直接回拉打结导管,打结部位到鞘管口(不换鞘),如何?
- 不建议理由:损伤桡动脉、缩小解结空间、减低圈套成功率 
- 建议:当长鞘不够长时,可采用大号指引导管节段 
最有效方法:Snare内固定
远端固定,近端反向旋转,百分百解开螺旋

有时候打结的地方比较远,可以25cm延长导管

导管打结的预防

-END-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好医术大师课内容>,课程讲师黄浙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望大家理性判断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