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和易损斑块破裂糜烂所致的急性血栓所致,行PCI治疗前,明确危险分层并掌握其血运特征至关重要。本文带大家一起梳理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策略。
NSTE-ACS的定义及治疗原则
非ST急性冠脉综合(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其特征表现为新近发生的胸痛或胸部不适;心电图出现ST段压低或明显的 T波倒置,除外持续的ST段抬高;心肌坏死标志物没有变化(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增高(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冠脉血流、消除冠脉血栓、减轻心肌缺血、保护心功能及防治并发症。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包括保守治疗策略和介入治疗策略。采取哪种治疗策略,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危险分层。对危险度高的患者,早期介入治疗策略具有明显优势。对中高危的患者,无论介入治疗与否,都应给予积极的抗栓药物治疗。
NSTE-ACS患者的危险分层
准确的危险分层和正确的干预方式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危险分层需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生物标志物及其他辅助检查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形成。
常用危险分层的方法包括:
(1)TIMI危险积分;
(2)GRACE预测积分;
(3)PURSUIT风险模型;
(4)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
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相应表现的为极高危患者:
(1)严重胸痛持续时间长、无明显间歇或﹥30 min,濒临心肌梗死表现;
(2)心肌梗死标志物显著升高和/或心电图示ST段显著压低≧2 mm,持续不恢复或范围扩大;
(3)明显血液动力学变化,严重低血压、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表现;
(4)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相应表现的为高危(中、高危)患者:
(1)心肌生物标志物升高;
(2)心电图有ST段压低﹤2 mm;
(3)尽管强化抗缺血治疗24h内仍反复发作胸痛;
(4)有心肌梗死病史;
(5)PCI术后或CABG术后;
(6)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
(7)造影显示冠脉狭窄病史;
(8)糖尿病;
(9)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
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相应表现的为非高危(低危)患者:
(1)无反复发作胸痛;
(2)无心功能不全表现;
(3)无明确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4)无肌钙蛋白升高。
在危险分层后,予以积极及时的干预。
NSTE-ACS血运重建治疗时机
根据危险分层分为紧急(2小时以内)、早期(24小时以内)和延迟(72小时以内)3种血运重建策略(包括PCI和CABG)。
即刻有创治疗策略(2小时内):极高危患者如不及时治疗,住院期间死亡率高并且长期预后极差。这类患者的处理原则可参照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应尽快(2 h 内)进行介入诊断和血运重建治疗。
早期有创治疗策略(24小时以内):早期介入治疗策略定义为入院后 24 h 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符合一项高危标准的患者建议早期介入治疗。早期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心肌缺血再发率和缩短住院时间,并能降低严重出血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趋势。
延迟有创治疗策略(72小时以内):符合一项中危标准、症状再发或负荷试验有缺血证据,建议在72 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
NSTE-ACS介入治疗前后的药物联合应用
1. 抗血小板治疗
(1) 阿司匹林
如无禁忌证,所有患者均应口服阿司匹林,首剂负荷量150~300 mg,并以75~100 mg/d剂量长期维持。本药无需药物效应监测。
(2)P2Y12受体抑制剂
无论采取何种治疗策略,一旦诊断NSTE-ACS,应尽快给予P2Y12受体抑制剂,除非有极高出血风险等禁忌证;阿司匹林联合1种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至少12个月。根据缺血或出血风险的不同,可以选择缩短或延长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 可供选择的药物包括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600 mg,75 mg/d维持)或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 mg,90 mg/次、2次/d维持)。
(3)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
国内目前使用最多的GPI是替罗非班。目前不建议常规使用GPI;对拟行PCI的NSTE-ACS患者,如预先未接受足够的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PCI时可使用GPI。PCI术后需根据患者出血危险分层选择不同的维持剂量,严密监测血常规。
2. 抗凝治疗
(1)普通肝素
尽管普通肝素与其他抗凝方案相比出血发生率会增加,仍被广泛应用于NSTE-ACS患者的短期抗凝。应根据活化凝血时间(ACT)调整PCI术中静脉推注普通肝素的剂量,或根据体重调整剂量。 拟行PCI且未接受任何抗凝治疗的患者使用普通肝素70~100 U/kg;若联合应用GPI,则给予50~70 U/kg剂量。初始普通肝素治疗后,PCI术中可在ACT指导下追加普通肝素。
(2)低分子肝素
NSTE-ACS患者中常用的为依诺肝素,每次1 mg/kg,2次/d皮下注射。对已接受依诺肝素治疗的NSTE-ACS患者,如果最后一次皮下注射距离PCI的时间<8 h,不需追加依诺肝素;反之,需追加依诺肝素(0.3 mg/kg)静脉注射。 不建议PCI时换用其他类型抗凝药物;不建议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交叉使用。PCI术后即可停用抗凝药物,除非有其他治疗指征。
(3)磺达肝癸钠
无论采用何种治疗策略,可使用磺达肝癸钠(2.5 mg/d,皮下注射)。正在接受磺达肝癸钠治疗的患者行PCI时,建议术中一次性静脉推注普通肝素85 U/kg或在联合应用GPI时推注普通肝素60 U/kg。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20 ml·min-1·1.73 m-2时,禁用磺达肝癸钠。
(4)比伐芦定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使用比伐芦定。PCI时比伐芦定(静脉推注0.75 mg/kg,然后以1.75 mg·kg-1·h-1术后静脉滴注维持3~4 h)可作为普通肝素联合GPI的替代治疗。 急性期后,无卒中/TIA、高缺血风险,有低出血风险的NSTEMI患者,可停用肠外抗凝药,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低剂量利伐沙班(2.5 mg、2次/d)治疗约1年。
3. 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冠脉介入术后的抗栓药物应用
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OAC或NOAC),冠脉介入术后需要加用抗血小板药。应根据缺血风险和出险高低,调整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的联合应用。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如 HAS-BLED评分≤2分,口服抗凝药物(O)加阿司(A)100mg/d、氯吡格雷(C)75mg/d(三联O+A+C)6个月,然后口抗凝药物加阿司匹林100mg/d或氯吡格雷75mg/d(双联 O+A or C)持续至1年。
对HAS-BLED评分≥3分需口服抗凝药物的冠心病患者,口服抗凝药物(O)加阿司匹林(A)100mg/d加氯吡格雷75mg/d(C)三联(O+A+C)至少1个月,然后改为口服抗凝药物加阿司匹林 100mg/d或氯吡格雷75mg/d(O+A or C),持续至12个月。停用抗血小板药后,应继续使用口服抗凝药。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小熊,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