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江苏牙体牙髓 ,作者韩兴怡 译
译者:韩兴怡,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导师:闫明)
原文网址:https://www.styleitaliano.org/invisible-reattachment-line/
对于口腔医生来说,与用复合树脂材料修复牙齿相比,有机会将牙齿碎片复位粘接会更方便、更容易、更快捷,以便于准确地修复牙齿最生动的切三分之一部分。在复位阶段,冠部碎片精确的三维位置是最重要的,以避免之后的矫正。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沿着牙折线制备一个斜面会严重复杂化牙碎片的精确复位;因此,复位是在没有斜面的情况下进行的。在作者以那种方式修复的大多数病例中,复位线仍然可见或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可见。但该如何隐藏复位线,并仍然保证准确的三维复位呢?在复位后制备斜面是隐藏复位线的一个简单解决方案,并且能同时实现冠部碎片的准确复位。最重要的是,复位后斜面技术明显提供了更高的剪切粘接强度,从而产生更高的抗断裂能力。此次临床病例将展示具体操作是如何进行的。
图1. 初始情况。该患者为成年男性,两天前曾跌倒在水泥地板上。两颗中切牙都有轻微的触痛和震荡,但幸运的是,没有移位。上唇可见事故造成的小伤口。
图2. 11和21牙均发生简单冠折,涉及牙釉质和牙本质。
图3. 牙髓敏感测试均为阳性。在某些情况下,牙髓检测的假阴性反应可持续长达3个月。
图4. 很幸运病人保留了21牙的冠部折裂片。因此,决定使用碎片复位,并直接使用复合材料修复11牙。
图5. 在这张特写中,可以观察到釉质裂纹的多样性。牙颈部和切1/3的对角线上都有。
图6. 最终的结果终存在裂纹是可以被接受的。然而,我们预估21牙上碎片到牙体组织的过渡和11牙上复合树脂材料到牙体组织的过渡,最终都是可以隐藏裂纹的。
图7. 两颗中切牙都有颈部裂缝,但是21的部分碎片显示了与这里看到的11牙完全相同的对角线裂缝。
图8. 断裂的牙齿21呈现粉红色,这显示离牙髓很近。
图9. 碎片在生理盐水中保持水合。即使碎片高度脱水,也应认为其可用,因为即使在复位后也可发生再水合。用2%氯己定清洗碎片。
图10. 由于解剖结构和位置的原因,橡皮障隔离前牙时边缘常无法蜷缩到龈缘处,可以借助牙线或橡皮障夹压退橡皮障边缘。以对牙齿的轮廓和解剖有一个全面的观察,有利于牙齿碎片的准确放置。
图11. 为了保护相邻的邻接面不受打磨喷砂的影响,在两个中切牙的的远中都放置了聚酯薄膜。
图12. 在进行粘接之前,只需要喷砂清洁牙齿并去除无基釉质层。任何其他调整都会使精确的位置复杂化。
图13. 牙折线上没有斜面。在直接复合材料的病例中,大约1.5mm的斜面提供了一个从牙齿向复合材料美观自然的过渡。而在复位病例中不使用。
图14. 用37%磷酸选择性酸蚀牙碎片的釉质。如果碎片太小,使用辅助粘接器械会很有帮助。
图15. 在放置牙碎片之前先光固化粘结剂。那样在放置碎片时牙齿就不怎么滑了。此为优点。也可选择不光固化。因为如果未注意到粘接剂汇集过厚位置,固化的粘结剂层可干扰稳定的复位位置。
图16. 放置碎片。使用加热的A2体色复合树脂材料。也可以使用流动复合树脂材料,此时复位需要的压力更小,但由于其流动性,三维稳定性会稍差些。加热的复合树脂材料兼顾稳定性和复位的难易程度。
图17. 光固化后,用圆形金刚砂车针在牙折线上做一个斜面。这一步得到了一个等分斜面。在11牙折线上制备一个正常的斜面。
图18. 成型片和楔子放置在11上,同时酸蚀粘接两颗牙并为近中面塑形。
图19. 使用一层A2体色复合树脂材料和一层A2釉质复合树脂材料修复11。在21的折裂线斜面上,先用器械精细涂抹少量A2流动复合树脂材料,然后进行光固化。在上面再涂布A2釉质树脂。光滑表面。
图20. 铅笔画出外形线,然后进行外形修整。注意21的近中面,此处折裂线被备成斜面并用树脂充填,该位置过渡线最不规则,需要调整的也最多。
图21. 最终效果。
图22. 精确的位置可以通过牙齿表面的自然曲线来确定。
图23. 患者恢复笑容
图24. 缺损被很好地修复后,他又可以自信地微笑了。
图25. 切三分之一的斜裂缝和颈部的水平裂缝在两颗牙齿上都可见。两颗门牙的折裂线都看不出来。这些均符合治疗目标。
图26. 比较初始情况和最终结果。此类病例,在作出明确的牙髓诊断之前,牙髓状况需被监测长达一年。
图27. 超特写证实了只有对角线裂缝的起始部分是可见的。这证明由于复位后的斜面操作处理,牙折裂线被隐藏了。
总结
将冠部碎片复位在牙齿上是一个精细的操作。由于粘接剂或复合材料的原因,局部可能会很滑,或者它的尺寸过小导致难以处理。在放置碎片时,不在碎片和牙上制备斜面,可以提供三维稳定性和准确性。应该避免碎片错位,因为它只能通过牺牲健康的组织来纠正。斜面的缺失增加了治疗后即刻或长期牙折裂线可见的风险。重新复位后制作斜面降低了折裂线的可视度,也增加了牙齿的抗折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医生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