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敷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可促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还有降温退热、防止炎症和化脓扩散作用。
临床上骨科创伤及术后引起的疼痛发生率高,患者身体因为疼痛而表现出应激反应和疼痛反应,进而降低免疫功能,导致生理和心理上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1]。骨折临近的关节断端还会出现肿胀情况,对相关区域血供产生影响,不利于伤口愈合[2]。及时有效使用冷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肢体肿胀不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一、三种常用冷敷方法
1.盐水冰袋法
选用上海产冰袋或百特公司一次性输液袋(100、250、500、3000mL规格),灌装20%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2~4h,取出后外观成霜状液体或冰水混合物,取出即可应用。该方法操作简单,冷冻后成霜状液体或冰水混合物,表面软硬适度,与患肢接触面积增大,患者舒适度增加[3]。
2.乙醇冰袋法
选用上海曹阳医药用品厂生产,规格为2000mL的静脉营养输液袋,先用剪刀剪去输液袋活塞远端,保留活塞,再用注射器向袋内注入50%乙醇约1000~1500ml,排尽空气,最后关闭活塞平放在冰箱里冷冻备用。该方法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传统的冰袋需经常更换且更换方法复杂,新方法只需在冰箱内拿出即可使用,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冰箱冷冻室的常用温度为-6~-24℃,而50%乙醇的冰点是-30℃,故在冰箱内不会结成冰块,增加患者的舒适及安全;可重复使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4]。
3.芒硝冰袋法
用芒硝10g加清水100mL配制成10%芒硝溶液。根据患处大小分别采用3种规格的棉垫,大号为25cm×20cm×2cm,中号为20cm×15cm×2cm,小号为10cm×10cm×2cm,用50、30、20mL芒硝水分别将大、中、小棉垫浸润,装入透水无纺布袋中(按棉垫规格制成,一面为透水层,另一面为隔水层),放置于-18℃冰箱中12h,即成芒硝冰袋。取出后呈冰霜状,松软、可塑形。该方法制作成的冰袋低温持续时间长,放在室温18~24℃持续3h温度仍在-5℃。与传统方法相比,冰袋松软能与体表接触充分,易于固定,患者感到舒适[5]。
二、相关注意事项
1. 冷敷时间与频次
研究发现,冷疗5min后血流灌注开始降低,20min后软组织灌注减少26%,骨灌注减少19%[6]。短时间冷敷可使小血管短暂痉挛,但难于减少局部炎症渗出,一旦停止冷敷,痉挛的小血管再次舒张、出血;而较长时间冷敷使小血管长时间痉挛,有效减少出血、患处炎症渗出、局部肿胀,较多学者倾向于较长时间的冰敷[7-8]。也有学者指出,冷敷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持久低温,应该每2h暂停20min以预防冻伤[9]。
临床具体应用中对冰敷时间、频次尚不统一。吴明珑等[10]观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持续冷敷24h在减轻术后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方面均优于间断冷敷(连续3,每天冰敷30min,每天2次)。
彭建华等[11]将60例TK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持续冷疗组、间歇冷疗组(每间隔3h冷敷30min),持续冷疗组和间歇冷疗组术后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于间歇冷疗组患者满意度高于持续冷疗组,因此间歇冷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究竟冰敷最适宜的时间是多少,尚缺少权威的研究报道和标准,有待进一步探索。
2.冷敷的温度
研究发现,皮肤温度在降至20℃以下,关节腔内温度才会下降,减轻手术造成的滑膜反应,皮肤温度在降至15℃细胞代谢开始减退,13. 6℃局部痛觉缺失,12.5℃神经传导速度下降 10%,10~11℃细胞新陈代谢下降50%[12]。10℃血管进一步收缩、血栓形成及血液分流,可发生局部组织缺血坏死[9]。
冰敷时皮肤表面温度控制在10~15℃是比较理想的范围,但个体差异不同对冷的耐受度不同。因此在冷敷过程中应评估患者全身情况,避免在术后寒战时冰敷,出现冻伤、冷过敏皮疹、冷不耐受时应及时停止冷敷[13]。另外手术伤口敷料和冰袋隔层的厚度也会影响冷传导,从而影响冷敷效果。
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沟通,规避伤口敷料厚度等影响因素。冷敷的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冷敷治疗时不能将其看成一个简单的操作,要医护配合、全面评估病情、观察治疗反应、减少干扰因素,才能有效保证冰敷效果。
三、冷敷与深静脉血栓的关系尚待深入研究
冰袋冷敷已广泛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KA、膝关节镜等术后。骨科手术患者也是深静脉血栓(DVT)的高危人群。有学者认为,冷疗时间短,冷效主要作用于毛细血管,对外周大血管作用甚微,不会增加DVT风险[14]。也有学者认为,冷疗可刺激血管收缩,从而使血流变慢,增加DVT形成风险;长时间持续加压冷疗会造成软组织、肌肉僵硬。降低静脉血流速度,甚至增加DVT的风险[15]。
毛矛等[16]研究显示,TKA术后冰敷组DVT发生率30%高于芒硝外敷组6. 67%。王静华等[17] 研究显示,TKA术后推拿配合持续冰敷可加快血液循环、改善高凝状态、减少DVT危险。但以上实验未比较冷敷组与未冷敷组DVT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难以说明冷敷与深静脉血栓有没有相关性,更无法探讨不同冷敷时间对血栓相关性的影响。因此,冷敷与深静脉血栓的关系尚待更多高质量的深入研究。
作者简介
常怡勇,河南省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执业药师,丁香园用药助手公众号优秀科普作者,自我药疗杂志(北京)特约撰稿人,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等多家医药科普公众号特约撰稿人,多家医药科普公众号特约审稿专家,河南省中医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分会常务委员,周口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河南省中医药科普工作先进个人。个人公众号:《药聊斋》。《药聊斋》聊医论药,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疾病防治方法,促进公众健康!
声明:本文由供稿单位提供,作者药聊斋.常怡勇,授权本平台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