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钙剂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这一点无争议。因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是一个相对较慢的过程,因此口服补钙也就成了常规。可是,对一些较严重的缺钙患者或口服吸收障碍的患者能不能考虑静脉补钙?其有效性如何?安全性如何?具体如何用法?这是一个值得骨科临床考虑的问题。
一、指南和药典的相关推荐
国内最新指南认为[1],钙剂和维生素D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我国居民日常饮食钙摄入量约为400mg,其余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也可选择合适的钙剂予以补充。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钙剂应定期监测血钙及尿钙水平,同时高尿酸血症患者补钙时应多饮水、多运动,防止肾结石形成。重点:指南认为“也可选择合适的钙剂予以补充”(没明确是口服还是静脉给药)。
药典[2]收载的葡萄糖酸钙项下,认为葡萄糖酸钙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收载制剂有片剂、注射剂和口服液。注射给药可用于低血钙症、高血钾、高血镁、氟中毒。重点:虽没有明确包括骨质疏松,但首用适应症为“低血钙症”。
二、临床探索
1.静脉补钙的理由
(1)口服补钙以碳酸钙为例,吸收率约为30%;而静脉补钙直接进入血管,所需钙的剂量远远小于口服补钙。
(2)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大都处于维生素D缺乏状态,这进一步阻碍了口服钙剂的吸收,静脉补钙不存在这种情况。
(3)有些口服补钙剂中加有维生素D,如钙尔奇D每片含125IU的维生素D3,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维生素D缺乏。但这相对于正常人体每天需要超过1000IU的维生素D3,这样少的维生素D含量对于促进口服钙的吸收作用非常有限,静脉补钙不存在这种情况。
总之,影响口服钙吸收的因素较多,包括钙盐本身因素、制剂因素、机体的内环境及理化状况、食物因素等。其次,有研究认为在骨钙代谢平衡的情况下,摄入的钙在肠道吸收后基本不进入骨骼的钙库,认为口服补钙基本上不能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由于人体内存在极为灵敏迅速的钙平衡调节系统,当采用静脉补钙时血钙浓度的瞬间增高,可以促进降钙素的分泌和甲状旁腺激素的下降,有利于钙转移入骨骼的钙库。
2.静脉补钙的有效性
临床选取963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分组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口服补钙组相比,接受静脉补钙治疗患者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均明显升高,而碱性磷酸酶、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折发病率、关节置换手术率、脱牙率均显著下降(P<0.05),静脉补钙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3]。
3.静脉补钙的安全性
长期补充钙剂对于心血管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临床研究提示,抗骨质疏松治疗过程中, 无论是口服补钙和静脉补钙,均未增加心血管钙化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与对照组相比,接受静脉补钙治疗患者的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显著下降,考虑静脉补钙有一定的潜在心血管获益[3]。
无论是口服补钙和静脉补钙,均未增加胆结石和肾结石的发病风险;与对照组相比,口服补钙组的脑梗死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和口服补钙组相比,接受静脉补钙的患者的脑 梗死发病率明显下降,虽然机制不明,考虑与静脉补钙显著增加骨密度及明显改善功能障碍有关。
4.静脉补钙的具体用法
静脉补钙患者每天加液静脉滴注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规格:10ml,元素钙94.7mg)1支,10d为一个疗程,每个季度治疗1个疗程。如果有严重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病史,第1个季度每月治疗1个疗程,后续每季度1个疗程,每年最多6个疗程;联合补钙组的患者静脉补钙疗程同静脉补钙组,其余时间口服补钙同口服补钙组,每天口服钙尔奇D(每片含碳酸钙1.5g,元素钙600mg)1片。静脉补钙和口服补钙不同时进行。所有患者均不应用其他类抗骨质疏松药物。补钙的疗程均超过2年。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有关静脉补钙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样本尚少,研究质量尚不高。但至少为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补钙问题提供了另一条思路,其中包括钙剂的用法用量及疗程等相关问题都有待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最后才能得出较明确的结论。
欢迎骨科同仁发表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或分享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哟......
作者简介
常怡勇,河南省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执业药师,自我药疗杂志(北京)特约撰稿人,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等多家医药科普公众号特约撰稿人,多家医药科普公众号特约审稿专家,河南省中医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分会常务委员,周口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河南省中医药科普工作先进个人。个人公众号:《药聊斋》。《药聊斋》聊医论药,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疾病防治方法,促进公众健康!
声明:本文由供稿单位提供,作者常怡勇,授权本平台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