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症状是心血管病诊断、评估、管理的关键。近日,美国心脏协会发表科学声明称,当今心血管病研究主要关注不良心血管事件,但较少研究症状。
声明称,患者对心血管病的症状描述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有些人可能并不认为老没劲儿、睡不好、体重增加和情绪不稳定等情况,与心血管病有关。但有可能提示需要就诊甚至有住院的可能性。在各种心血管疾病中,呼吸困难和乏力等症状很常见,也可能有睡眠差和抑郁等症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警惕异常乏力
对于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胸痛最常见,通常表现为胸骨后压迫感或不适,并可能反射到下颌、肩、手臂或上背部。最常见的伴发症状是气短、大汗、异常乏力、恶心和头晕。
乏力常被认为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不典型表现,但这一观点是基于男性的典型症状而言,而不是真实情况。一项汇总分析发现,除胸痛、手臂痛、下颌痛、肩背痛外,异常乏力、气短、睡眠不佳、头晕、头痛、焦虑和胃部不适症状都很常见。心绞痛患者也会发生抑郁和焦虑。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患者更多主诉胸痛和气短症状。
如何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前驱症状仍存在挑战。事件发生前1个月至48小时的症状常被认为是前驱症状。
但有研究认为,有臂痛/不适和异常乏力的女士更可能在接下来90天内发生心脏事件。因此,女性更有可能被误判,或将症状归因于其他问题,而导致ST段抬高心梗。
有研究发现,女性表现为放射痛较多。也更有可能有恶心、肩痛、上背部痛,急性心梗的年轻女性更有可能出现上腹部症状、心悸、下颌、颈部、上臂或肩痛或不适。女性更有可能表现为异常乏力,常认为是“不典型”症状。这可能是由于临床试验中没有女性参与,影响了症状的识别。
心衰:乏力提示心衰晚期
呼吸困难,又可称为呼吸短促、气短或胸闷是心衰的一个标志。呼吸困难可为静息时呼吸困难、劳力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和附身呼吸困难。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报告的呼吸困难较少,但这是因老年对呼吸困难感受不明显。
也可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乏力是最常见的心衰症状,可能预示着肌肉萎缩和恶病质,是心衰进展到更晚期的指标。
心衰患者也常有睡眠差,与心衰(如肺充血)、非心衰原因(如睡眠呼吸暂停)或药物作用(如夜尿症)均有关。
在心衰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也很常见,可能与心衰导致的脑血流量减少、脑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
25%~30%的心衰患者有抑郁和焦虑症状。女性心衰患者的症状更多,更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生活质量也更低。
心脏瓣膜病:无症状期通常较长
人口老龄化和心肌疾病是目前瓣膜病的主要原因。在没有急性严重瓣膜功能障碍的情况下,患者无症状期通常较长。
主动脉瓣疾病的症状通常有性别差异。主动脉狭窄通常数年无症状。随着狭窄的进展,女性出现呼吸困难和运动不耐受的可能性高于男性。男性更容易出现胸痛。
脑卒中:女性患者多有非典型症状
面部不对称、肢体无力、言语困难是脑卒中的典型症状,此外有感觉异常、言语不清、协调/平衡紊乱、眩晕和复视等非典型症状。女性卒中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非典型症状(如头痛、情绪变化和眩晕)。
卒中后要注意焦虑、抑郁、疲劳和疼痛的评估。处于不同恢复阶段的卒中患者中,大约1/4有焦虑,1/3有抑郁,一半出现疲劳,一半的患者有疼痛(神经性疼痛、肌肉骨骼疼痛、肩部疼痛、痉挛相关疼痛)。
房颤:年龄越大,症状越不典型
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动过快。心悸是许多心律失常的特征性症状。
心悸是房颤的典型表现,但房颤也可无症状,房颤患者常表现为心悸(27%~70%)、疲劳(26%~75%)和呼吸困难(28%~76%),也可表现为胸痛(12%~30%)、眩晕(19%~44%)、先兆晕厥(3%~4%)和焦虑(12%~50%)。
房颤患者也可能有时有症状,有时无症状。女性和年轻患者常有心悸,男性患者更常无症状。年龄越大,房颤患者的症状越不典型,或表现为无症状。一项研究发现,52%的房颤在消融前无症状,79%在消融后无症状。
外周动脉疾病:非小腿的运动性疼痛更多见
大约三分之一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会出现典型的间歇性跛行。然而,非小腿的运动性疼痛(non-calf exercise pain)比典型跛行症状更多见。女性更有可能出现非典型症状或无症状。评估休息、锻炼和恢复期间的症状有助于区分缺血性症状或非缺血性症状。
与外周动脉疾病相似,外周静脉疾病可能有症状或无症状。外周静脉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腿部疼痛、酸痛、疲劳、沉重、痉挛、紧张、不宁腿综合征和皮肤刺激等。
抑郁提示心血管病患者预后更差
声明强调了心脏病患者筛查抑郁的重要性,心脏病患者的抑郁发生率约为没有任何疾病的人的两倍。抑郁是心血管病患者预后更差的危险因素。
声明强调,持续性胸痛、心衰、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通常有抑郁和(或)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等因素可能会影响症状的评估。
来源:The Relevance of Symptom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Research: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2 Aug 18.
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作者xujing 文韬,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