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的QT间期是对心室电活动总时间的测量;从Q波起始至T波(非U波)结束,包括QRS波时限、ST段长度、T波宽度;由于QRS波时限代表心室除极时间,T波宽度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间,因此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全过程所需的时间。尤其是心电图的T波,它是由心肌复极电流(动作电位的3相快速下降期)而形成,由于不同部位心肌复极时间不同步,传导亦有差异,因此形成了复极的不同步或不均一性,这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基础。
近来的研究发现心电图QT 间期延长,往往与意外猝死相关联;QT间期延长的临床意义在于其容易诱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猝死,故早期识别心电图QT间期延长对避免临床意外死亡有重要意义。
一、典型病例
1. 男性,58岁。主诉为发热5天伴轻微头痛和干咳。曾于5年前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于左前降支近段置入支架一枚。目前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降低压。否认药物过敏史和癫痫发作史。查体:体温 38.6℃,心率75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30/85 mmHg;病人应答流利,无呼吸不畅;头颈部查体无异常,淋巴结正常;查体过程中患者频繁咳嗽,随每次咳嗽右胸下部有轻微疼痛;胸部听诊右下肺轻微啰音,相同部位叩诊呈浊音。心脏检查无显著异常;腹部检查正常。辅助检查中,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18*109/L),伴中性粒细胞增多(91%);血清电解质、血肌酐、血尿素氮正常,肌钙蛋白阴性;动脉血气分析正常;胸片示右下肺大片实变;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QT间期略长(0.45s)。
该患者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遂收入监护病房,给予静脉注射阿奇霉素治疗,具体方法为,阿奇霉素0.5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在第二天静脉输注阿奇霉素后约2小时左右,患者突然出现一过性抽搐,持续约数秒钟,自行终止;回放心电监护记录,显示当时心电监护为一过性尖端扭转性室速,做常规心电图确认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8次/min,QT间期已达到0.56s,故考虑患者在QT间期延长的基础上,应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阿奇霉素,使患者QT间期进一步延长,诱发尖端扭转性室速发作,故停用阿奇霉素及美托洛尔,改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每次1g,每天2次;复查患者心电图QT间期,迅速恢复到0.43s内,再无室速发作。
二、讨论
1.QT间期延长
2.QT间期延长综合征
1.复极学说
2.后除极学说
QT间期延长综合征根据病因分为两大类:
1.遗传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
2.获得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
从临床治疗角度可分为二型:一型为肾上腺素能依赖QT间期延长综合征。此型包括贾-兰综合征、瓦-罗综合征等病因不明的患者,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植物神经系统手术的患者;在用力、惊恐、疼痛、激动等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的情况下容易发病;发病时心率加快,U波指幅增高,QTU间期延长,然后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最后可致心室颤动;室性快速心律发作时可有眩晕发作,重者意识丧失,抽搐,猝死。另一型为间歇依赖QT间期延长综合征。此型包括药物作用、电解质平衡失调、营养不良、缓慢心律等条件下发生的患者;当心率减慢或在心搏间长间歇之后U波增大,在U波顶上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最后也可发生心室颤动。另外还有中间型QT间期延长综合征。
临床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有QT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者应考虑本病。其次应分析其起病原因,获得性者在临床上可根据服药史及血电解质测定多数可以找到原因。有家族史,QT间期延长并有昏厥史者不难诊断为原发性,根据有否耳聋又不难区分其为贾-兰或瓦-罗综合征。在发作前后注意其过程,区别其属于肾上腺素能依赖,还是间歇依赖型,以利于治疗。
1.急救要点:
1)停用一切可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
2)静脉补镁:若已造成心脏停搏者,1~2g硫酸镁用5%的葡萄糖溶液10 ml稀释后快速静注,以后硫酸镁2g加入100~250 ml液体静注;
3)静脉补钾:最好补至4.5~5.0 mmol/L;
4)心动过缓者可使用临时起搏器,起搏频率超过90次/min;
5)等待起搏时可用提高心率的药物,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6)胺碘酮等药物为禁忌。
2.分型处理
1)肾上腺素能依赖型 治疗以减低交感神经张力为主,常用β受体阻滞剂作为首先治疗,其用量根据疗效逐步增加;交感神经阻滞药如胍乙啶、利血平等也可应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可作左颈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术。
2)间歇依赖型 治疗以提高心率为主;除寻找病因加以去除或纠正外,对症治疗在于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或起搏治疗。异丙肾上腺素可作为首选治疗;硫酸镁1~2克静脉注射也有效。
3)心脏电生理分型 提示肾上腺素能兴奋,心室复极时QT离散度大者,选用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作交感神经节切除;显示早期或延迟后除极者,则考虑用维拉帕米、镁盐、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1.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碘酮,可以延长QT间期,也能引起QRS波增宽,如果超过基线25%,是停药指征;由于QT间期延长容易导致心律失常,这可以解释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有研究表明胺碘酮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2%,其中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占0.7%。左室射血分数<35%的患者发生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可能性是左室射血分数>35%的患者的2.2倍,故在使用胺碘酮时应严密监测血钾、心电图及测量QTc,以减少猝死的危险。
2.老年、女性、心脏病和其他基础疾病、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和低血镁)、肝肾功能异常、使用了一种以上的QT间期延长药物、遗传易感性等均为获得性长QT的危险因素。
3.虽然低血镁及缺钙可引起扭转型室速,但低血钾仍是电解质紊乱出现扭转型室速中最常见的原因;低钙血症使QT间期延长,而S-T段或T波没有任何改变;低钾血症时,T波低平,U波显著,可能被误认为是T波,这可能错误地认为QT间期延长,实际是Q-U间期延长,需引起注意。
4.某些非心血管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特非那定和促胃肠动力药物西沙比利,可以延长QT间期;尤其是合用利用细胞色素酶CYP3A4经肝脏代谢的药物时,如酮康唑、红霉素族、他汀类药物、喹喏酮类等,更易发生QT间期的延长。因此,使用上述药物时注意严密监测QT间期的变化;QT间期延长时需警惕诱发室速的可能。
5.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脑外伤,脑瘤等常可出现一时性QT延长及巨大倒置T波,其与电解质,低血压或急性心肌梗死无关;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中,48%有QT延长,28%有巨大U波;其中有的病人(为数不多)可出现非持续性室速或扭转型室速;对β阻滞剂反应良好,用利多卡因封闭左侧星状节使扭转型室速不发作或减少发作。
6.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尖端扭转性室速或多形性室速,当顽固发作而难于中止、或用药有矛盾时,都可试用临时心室起搏,频率取100~140次/min;如不能预防室速,可试用心房起搏,或再加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