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临床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其指因外伤、劳损致腰椎退行性改变,继发椎曲异常与椎间盘突入椎管,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皱折、增厚或椎体位移等,致相应椎管节段容积变小,使骨性结构和(或)纤维结构形态与容积发生异常,脊神经和马尾神经受压,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可出现腰骶部或下肢疼痛、无力,间歇性跛行,可伴有或不伴有腰腿痛,可分型为椎管型、滑脱型、骨质疏松型、混合型[1-4]。DLSS一般多发生于60-70岁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有反复下腰痛的病史,其特点是如行走等直立体位会诱发神经源性跛行,而前屈弯腰、坐卧休息上述症状会缓解。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腰痛或骶部疼痛,间歇性跛行,脊柱侧弯,椎旁肌肉出现痉挛,腰后伸受限,重症可出现不全性迟缓性瘫痪[1-4]。
DLSS目前DLSS治疗药物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营养神经类药物、消除水肿类药物、糖皮质激素、阿片类镇痛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物、肌肉松弛剂等,可减轻疼痛及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并滋养神经组织,能长期改善大部分DLSS者预后[1-4]。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
NSAIDs可抗炎、镇痛、抗风湿、消肿等,包括非选择性NSAIDs(如布洛芬、洛索洛芬、双氯芬酸、氟比洛芬酯等)与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艾瑞昔布、依托考昔等),其能治疗伤害感受性疼痛,改善腰腿痛,但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并不明显[1-9]。
可引起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心血管风险、外周水肿,并对血小板功能有潜在影响。禁用于冠脉搭桥术者[5-6]。
营养神经类药物
如维生素B12、甲钴胺等,有神经保护和激活下行疼痛抑制通路等作用,有利于缓解神经根或脊髓受压迫而引起的下肢麻木无力症状,并能消除炎症水肿,而缓解神经根的刺激利于减轻压迫、缓解症状,同时对缓解神经痛有一定作用,可用于腰椎管狭窄等引起的腰痛[1-4,7-9]。
消除水肿类药物
如甘露醇等,可消肿。
甘露醇属于脱水剂,为渗透性药物,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而减轻组织水肿,并减少水的重吸收和增加尿量,可有效缓解神经根水肿[1-4,10-11]。可致水电解质紊乱、颅内压反跳、血浆渗透压过高、急性肾功能障碍、渗透性肾病、高血糖性高渗状态等[10]。禁用或慎用于代谢性水肿;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瘀血;颅内活动性出血(慎用,需手术者除外);低血压状态;合并肾功能损害或潜在性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失水者;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者;高容量负荷者(慎用)[10]。
糖皮质激素
可镇痛、抗炎、消肿、松弛痉挛或挛缩的肌肉等,能有效缓解炎性疼痛、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减轻炎性反应造成的充血、组织液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1-4,12]。《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NASS循证医学指南解读》(2020年)中指出,硬膜外类固醇注射(ESI)可短期内改善间歇性跛行或神经根症状(2周-6个月),也有研究表明该疗法长期有效(21.5-24个月)。而对该类患者,影像学引导下的经椎间孔多部位ESI或骶管注射有中期止痛效果(3-36个月)。
每次注射的间隔时间不应少于1 个月,通常不建议1年内在同一位置进行3 次以上的注射治疗[11]。禁用于新近行胃肠吻合手术,局部或全身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各种感染,曾患或现患严重精神疾病,新近行胃肠吻合手术,严重高血压者等[12]。
阿片类镇痛药物
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曲马多等,能快速缓解腰腿痛,推荐短期使用,可有效缓解烧灼痛、针刺痛及痛觉超敏[1-4,6,12,14,16]。其中曲马多还能抗抑郁和焦虑症状[6]。
有成瘾性,长期使用可能致依赖[12]。
抗抑郁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如阿米替林,及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能抗抑郁焦虑与镇痛,改善心情和睡眠,可用于DLSS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其能改善麻木样痛、烧灼痛、坠胀痛等[1-4,13-16]。
可引起便秘、口干、困倦等,并可损伤肝脏[6,14,16]。尿潴留、青光眼、自杀等高风险者慎用TCAs[13-16]。SNRIs禁止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或和5-羟色胺强化剂联用[6,14,16]。
抗癫痫药物
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能镇痛,也可改善睡眠和情感障碍,还能抑制痛觉过敏和中枢敏化,可用于DLSS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其能改善放电样疼痛或电击样疼痛、烧灼痛、枪击样疼痛或针刺样剧痛、撕裂痛等[1-4,13-16]。
可引起嗜睡、头晕、周围性水肿、视物模糊等[6,14,16]。禁用于严重心衰者[17]。
肌肉松弛剂
如乙哌立松、氯唑沙宗、替扎尼定等,可缓解腰部肌肉痉挛性疼痛,能有效缓解腰肌痉挛及张力,改善血液循环,可用于DLSS的治疗[1-4,6-8]。
其他
前列腺素类药物如前列地尔可扩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等,能改善由下肢缺血引发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溃疡等,并可改善神经缺血相关性疼痛症状[2-4,18-19]。
参考文献
声明:本文由供稿单位提供,作者 punoka,授权本平台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