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慢性不稳定
1、不稳定分为:
①假性不稳定:以疼痛感为主
②功能性不稳定:以撞击和不稳相互影响为主
③机械性不稳定
2、踝关节不稳的典型表现:
四个主观症状:
①走不平的路怕有崴脚的感觉
②怕走夜路
③剧烈运动时易崴脚
④一年之内崴脚超过二次
两个客观症状:
①外侧活动后反复肿痛
②腓骨外侧压痛明显
(如果上述6个症状超过3个及以上,结合B超和核磁共振考虑是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典型表现)
踝关慢性不稳定ATFL修复的个体化选择方案
1、Internal Brace技术在残留韧带在50%以下应用
解决方式:
①重建:肌腱重建、刚性增强
②修复:柔性增强、加强版柔性增强、生物增强:伸肌下支持带和巴塞韧带转位
总共七种方法,大部分的慢性不稳定的患者用平常的四种缝补方法能够治疗
2、距腓前韧带的七种修复方法:(四种普通三种增强)
①全镜下无线锚钉技术
优点:没有线结反应、固定牢靠、松解度可调节
②带线锚钉技术
通过在体外过线,将距腓前韧带残端拉紧,恢复张力;两个切口
优势:关节内空间要大一些
③改良的两入路变三入路的技术
对缝合方式进行改变,可以缝合更多的韧带
优势:更利于骨赘清理和外侧疤痕清理
④LSMH治疗体系
名字的由来是国内四位教授的首字母定义,和日本Takao教授缝法上的区别是使用手打结,在腓骨侧有两枚小的铆钉,它缝合的是前韧带的上端,并且它提出了缝合关节囊的观点,对于外侧的稳定性增强会有很大的提高。
⑤柔性增强
当韧带残留情况不好的时候,需要增强的术式,就是最常采用的柔性增强。
所谓柔性增强就是将腓骨侧缝合过后的线不剪断,然后拉到距骨侧,用一个无结锚钉固定,这样可以保护缝合的距腓前韧带,并且起到一个内支架、维持外侧稳定性的作用。
⑥Plus版柔性增强
韧带残留在25%以下的时候,采用增强版的柔性增强。这种缝合的方式会更好的增加外侧的稳定性,对于缝合的韧带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⑦生物增强
下胫腓联合韧带的原色素在镜下的保留部分腱骨和基建联合的骨块,差不多3到5毫米的骨块拉入距骨的足印区。距腓前韧带上面会平行的有一条转位的韧带,这是一个生物增强的方式。
生物增加修复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缝合距腓前韧带的残端,在残端上做转位;
另一种是修复成型距腓前韧带,并没有去缝合,直接转位
3、踝关节镜入路的一个选择
①两入路:
Takao教授认为主入路从胫前肌的外侧入路,会更好的观察到外侧沟,能看到腓骨和距骨,观察与视野会处理比较好。对处理这个距腓前韧带有比较好的一个益处。
Takao教授做了一些解剖学的研究。在胫前肌的外侧,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的中间下方,存在着胫前肌的血管和神经,在切皮的时候是紧靠着颈前肌的外侧,在进行用血管钳扩路的时候,所使用的是指向胫前肌靠内侧方的直钳。再通过定位针在距腓前韧带的上表面位置进行一个定位,开第二个切口,进行外侧的辅助入路。外侧的辅助入路是在距腓前韧带上一点的位置。这个位置对于腓骨侧置钉是比较低的,打钉能达到腓骨的足印区。
②三入路:
在Takao教授入路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外侧入路,在处理某些撕脱性骨折及复杂病例的时候,更有利于骨赘和瘢痕的清理。
③改良的两入路:
将外侧的辅助入路高于平常的外侧辅助入路,同时又低于外侧入路。
在实现两入路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做到三入路的清理作用、过线打钉都可以。如果做柔性增强的一个术式或者是plus版 或者是生物增强,高位外侧入路可以更好的对距骨侧保持持平。会更好的进行开路和置钉。但是因为它的开口位置比较高,所以缝合距腓前韧带的时候要用缝合钩或者是折弯的20毫升注射器。
4、距腓前韧带周围疤痕的处理
慢性不稳定,足外侧会产生一个撞击、产生反复肿胀的情况、产生瘢痕。患者反复崴脚,在损伤的时候,距腓前韧带部分腓骨侧的撕裂会回缩,会粘连到外侧的关节囊或者是神经下的位置,感觉外侧不舒服,有扯住的感觉,活动的时候有反复肿胀的症状。
术中技术要点问题:
①韧带和外侧的关节囊粘连严重,陈旧性损伤:关节囊和距腓前韧带做分离
②损伤严重,瘢痕较多,周围组织粘连较多:用探钩在外侧关节囊位置,根据韧带走向方向,进行清理,清理过后,可以看到距腓前韧带的残端,从而能够清楚地分离
③韧带与关节囊及伸下支持韧带筋膜组织黏连在一起:它的疤痕非常硬,对于距腓前韧带残端的处理要非常小心,如果不注意的话,可能一两次刨刀下去,距腓前韧带就没了。针对距腓前韧带瘢痕处理手术中需重点关注。
④距腓前韧带和陈旧性撕脱性骨折完全粘连在一起:将残留的骨渣做清理,清理过以后,可以看到有20%-30%的残端,其处理需非常小心并谨慎。
5、如何在镜下准确评估韧带受损情况和分级
2020年pastor教授有一篇文献对于不同类型的距腓前韧带的损伤,分成了四个类型。
Ⅰ型是比较松散,关节的张力、距腓前韧带的张力是改变的。
ⅡA型是内侧的撕裂,是关节内侧间沟的增宽。
ⅡB型是最常见的距腓前韧带上表面的撕裂。
Ⅲ型是完全的撕裂,全部距腓前韧带的脱离。
Ⅳ型是陈旧性的距腓前韧带已经完全吸收了。
提醒:
做距腓前韧带修复时,从内侧入路观察的时候,未在足印区发现残留韧带,但当把镜头放到外侧入路,会发现还残留有30%左右的距腓前韧带。这种情况就把Ⅲ型转变成ⅡB型手术方式,由重建转变成增强修复。
威特教授也曾提出过两个论点:
①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组织的质量是否理想,可以在手术时进行评估;
②因为生物力学的原因,当解剖修复的基础远远比重建会更好。受伤的韧带里面还存有一些固有的组织学特征,通过修复能够更好的保留神经感受器。
所以能尽量的去分离疤痕,保留残端的距腓前韧带,是做手术的一个首要的选择。
6、七种缝合方法的选择
通过探勾测量:以残留韧带50%为界,这是基础依据,同时也要考虑患者的体型、对运动需求的程度、应力位的抽屉试验、术中麻醉过后关节的松弛度等。
7、腓骨侧置钉的注意事项
①置钉的安全角度:
冠状面的角度是腓骨的内侧关节面和锯骨的内侧关节面要平行,不然的话会穿出关节面,角度和纵轴的角度看下图的a角跟b角。
距腓前韧带与腓骨前缘之间的角度是a
与纵轴之间的角度是b。
可以看出,距腓前韧带与腓骨前缘的平均夹角是60度左右,与纵轴的夹角是35度左右。按照这个角度来进行置钉,是比较安全的。
②置钉的时候,还要根据镜像的FOT,腓骨的无名结节。
在无名结节的位置置钉是比较满意的。若位置偏下,下方的骨质会很小,若钉子比较大的话,可能会存在打爆的情况,并且位置会很低。
足部在保持90度位的时候的优势:
第一,打钉比较固定,脚固定的比较牢。
第二,对神经损伤的几率比较小。
③注意:置钉前,要先把线穿好放在一边,在开路之后,又去拿钉子,又去穿线,角度可能会出现变化,可能造成置钉不顺利的情况。
8、三种增强术式在距骨侧置钉的注意事项
选择内侧入路的时候,在外侧用离子刀烧出一个标记点;从外侧入口可以看到距骨的裸区。
外侧的辅助入路偏低,尽量把导向器抬高,是柔性增强的开路。在镜下的时候,角度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出现偏差,否则,可能会打到距骨的上关节面上。
二行左一很危险,二行左三较理想
9、踝关节镜操作中如何避免神经血管损伤
内侧入路,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一个问题。
外侧入路,它有一个绝对的安全区22-25mm。这个区间是下图虚线位置,在缝合、操作的时候,在这个区间内就会比较安全。
危险神经的中间皮脂基本上是指向足的第四指,在做足趾屈内翻的时候,可以在体表看到中间皮脂。另外的话在踝关节背伸位的时候,神经损伤的几率是最小的。
特别注意的是在切开皮肤的时候,千万不能过深,皮下组织尽量用弯钳或者直钳做一个分离,这样能尽量的减少对神经的损害。
小结
1、全镜下修复ATFL术前准确评估外侧不稳定非常重要
2、术前正确评估踝关节整体情况,术中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全镜下修复ATFL要熟练掌握4+3方法应对不同残留韧带
4、全镜下关节内ATFL修复+生物加强术值得期待
5、七剑的评估入组标准仍需完善
声明:本文整理自侯辉歌教授的直播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