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压俗称“脉压差”,指的是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通常在30~40 mmHg,正常不超过60 mmHg。
《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指出,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脉压增大,即收缩压明显增高,而舒张压正常甚至降低,可达70~100 mmHg,脉压与总病死率和心脑血管事件呈正相关,脉压增大也预示患痴呆风险增加。
导致脉压增大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硬化,动脉血管的弹性变差,心脏排血时所起到的缓冲能力下降,使得血压波动增大。发现动脉硬化之后,最需要做的事,就是控制血压!
人体的血流,由心脏跳动提供的动力在血管中循环。当心脏收缩时,把血液泵入大动脉,这时大动脉会弹性扩张,容纳血液。此时是血液对大动脉壁施加压力,这个压力的最大值,就是收缩压。
当心脏舒张时,大动脉在自身弹性下开始回缩,此时主动脉瓣关闭,防止血液逆流回心脏,血液会被推向外周小动脉。此时是大动脉壁对血液施加压力,这个压力的最小值,就是舒张压。
由此可见,大动脉的弹性与血压值的高低密切相关。当人体的大动脉的弹性减弱,出现硬化时,心脏在收缩泵血时的阻力就会增大,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在心脏舒张期时,由于大动脉弹性不足,回缩力量减弱,表现为舒张压不变或降低。
导致大动脉出现硬化的因素,主要与年龄相关,所以这种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或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增大的血压类型,多见于老年人,是老年高血压的典型特征,也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而且动脉硬化程度越高,脉压也会越大。
当动脉失去弹性,变得硬化,血压就会逐渐升高,而且高血压又会反过来加重动脉硬化的进展,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动脉硬化是人体衰老的必然趋势,我们不能对抗衰老,但是可以通过控制血压来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
而且高血压还是脑出血、脑梗塞、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温床”,所以一定要把血压控制到正常范围。
对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现在国际上流行的做法是以控制收缩压为主,忽略舒张压。
但是以临床经验来看:
如果舒张压过低,有可能出现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伤,所以建议降压过程中仍要兼顾舒张压值,不要过低。
脉压过大的人,主要是老年人群,降压速度不能过急过快。
如果年龄大于65岁,收缩压的初步控制目标可以暂定在150 mmHg,然后逐步降低至140mmHg,如果可以耐受,则继续降低至130 mmHg左右。
在降压期间,要密切关注舒张压,尽量控制在60 mmHg以上。如果降压时出现头晕、黑视、心悸等缺血症状,就要减少药量,维持稍高一点的血压值。
老年人脉压大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通常对钠离子敏感,属于容量型的高血压,使用利尿药的效果比较显著,通过排钠排水,缩减血容量,长期使用还可以降低人体的钠离子水平,降低血管兴奋性,使血管舒张,产生降压作用。
但是单独使用利尿药的降压强度偏弱,单用时血压难以降至正常范围,所以现在常用方案,是以利尿药为基础,搭配地平、洛尔、普利或沙坦进行联合用药,大多数人都需要至少两种药物才能稳定地控制血压。
总结一下,血压中的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偏低,脉压变大,说明是动脉血管出现了硬化。
通过控制血压,可以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在用药时需要根据基础疾病、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因素综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