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冠脉疾病的“金标准”,而冠脉CTA作为另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在临床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冠脉造影检查的不足。一起来看怎么将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吧~
冠脉CTA适应症与禁忌症:

冠脉CTA阅片要点:
- 冠状动脉的起源、分支、走行情况 
- 冠状动脉的分布 
- 冠状动脉各主支的分支、斑块、狭窄情况 
-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冠状动脉血管示意图:

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都是在左右房室沟间走行。
左前降支在前室间沟走行。
后降支在后室间沟走行。
左前降支的远端:
60%终止于后室间沟下1/3
30%终止于前室间沟心尖部
10%终止于后室间沟中1/3——非常巨大,一旦近端闭塞,导致后壁下壁心肌梗死。
局部解剖:


左右冠状动脉分布类型:


桥血管示意图:

右冠高位起源:

牧羊鞭样冠脉:

右冠起源于前降支:

LCX起源右窦:

LAD起源右窦:

单一的冠脉:

冠脉CTA利用外周静脉注入含碘对比剂,在冠脉血管对比剂浓度达到高峰时,利用多层或双源CT进行连续容积数据采集,再经二维、三维后处理技术重建冠脉血管的解剖图像。
总的来讲,图像后处理有三种成像模式,分别是表面成像、曲面重建、冠脉探针模式。
看冠脉的起源与分布,只能观察冠脉的起源、走行等大轮廓,不能看狭窄。

看血管狭窄与肌桥。曲面重建是将弯曲走形的冠状动脉通过后处理软件在同一个二维平面上显示同一根血管,一般显示2-3个图像(像作冠脉造影一样,对于同一根血管会做多个体位评估血管情况)。

评级狭窄程度。是以表面成像中的小点为中心,向上向下1mm为1层,分别显示数个断层,观察一定长度冠脉管腔横截面。

仔细观察存在病变的探针,中间白色为管腔,白色管腔周围灰色的组织为非钙化斑块,该斑块呈环形生长。
MSCT对斑块区分: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
- 软斑块(脂样斑块):<50HU 
- 纤维斑块:70~100HU 
- 钙化斑块::>130HU(血栓20HU) 
- 一般来说,斑块内CT值越低,斑块就越不稳定 
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

狭窄程度分级:
- 正常:无斑块、无狭窄; 
- 轻微:有斑块,狭窄<25%; 
- 轻度:有斑块,25~49%狭窄; 
- 中度:有斑块,50~69%狭窄; 
- 重度:有斑块,70~99%狭窄; 
- 闭塞:100%狭窄。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其临床意义:
准确识别和精确定量冠状动脉钙化(CAC)对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和范围至关重要。CT能对CAC进行进行定量测定,即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 CT上未发现冠状动脉钙化说明在未来2~5年发生冠脉事件的可能性低。 
- CT钙化评分高说明在未来2~5年有中度至高度发生冠脉事件的危险性。 

本文根据胡喜田老师在【好医术】主讲《冠脉CTA与冠脉造影?如何选择》公开课部分内容整理而成,视频讲解的更加详细直观,可以移步好医术APP内查看哦~转载需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