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心脏比喻成水泵,血管比喻成水管,那血液就是水管里的水。有些人发生高血压,就是因为水管里的水太多(水钠潴留),对水管的压力过大。这个时候,如果把管子里的水排出一些,那么压力就会下降。利尿剂起到的就是排水作用,它可排出血管中多余的水分,使血容量下降,血压就会随之下降。
利尿剂在心血管领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等特点。但临床实践表明,长期较大剂量应用利尿剂可引起血尿酸增高,糖、脂代谢紊乱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良的预后,因此熟练掌握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利尿剂的分类
①作用机制:主要作用于肾髓襻升支粗段皮质部,阻断Na+-K+-Cl-共同转运体,抑制对氯化钠的主动重吸收;由于使肾髓质问液渗透压降低,影响肾脏浓缩功能,利尿作用强大。
②代表药物: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等。
③使用方法:40mg呋塞米、20mg托拉塞米、1mg布美他尼三者利尿效果相当。袢利尿剂剂量与效应呈线性关系,严重肾功能受损患者[eGFR小于15ml/(min•1.73m2)]需要增大剂量。临床最常用的利尿剂是呋塞米,其口服剂型生物利用度个体间差异很大(10%-90%),肠道淤血时吸收差。无严重肾功能受损时,呋塞米注射液的利尿作用相当于口服剂型的2倍(即静脉用呋塞米10mg=口服呋塞米20mg)。
①作用机制:作用于远曲小管,阻断Na+-Cl-共同转运体,减少Na+和Cl-重吸收,促进Na+、Cl-和水的排出。由于使远曲小管的钠负荷增高,促进Na+-K+交换,故也排泄K;而且血容量的减少促进了醛固酮的分泌,进一步排泄钾。噻嗪类利尿剂对尿液的浓缩过程没有影响,利尿作用中等。
②代表药物:该类药物又可分为噻嗪型和噻嗪样利尿剂,噻嗪型药物包括氢氯噻嗪和苄氟噻嗪等,噻嗪样利尿剂包括氯噻酮、吲达帕胺等。
③使用方法:氢氯噻嗪100mg/d已达最大效应(剂量-效应曲线已达平台期),再增量亦无效。在肾功能减退[eGFR<30ml(/min•1.73m2)]患者中,噻嗪类利尿剂作用减弱,不建议使用,但在顽固性水肿患者中(呋塞米每日用量超过80mg),噻嗪类利尿剂可与袢利尿剂联用。
①作用机制及代表药: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H+共同转运体,抑制Na+再吸收和减少K+分泌,其作用不依赖醛固酮,利尿作用弱。螺内酯和依普利酮可与醛固酮受体结合,竞争性拮抗醛固酮的排钾保钠作用,称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②使用方法:临床上主要应用非利尿作用的低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以改善心肌重构,如螺内酯20mg或依普利酮25-50mg。要达到利尿作用,需要使用高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50-100mg螺内酯。依普利酮是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性激素受体作用小,不良反应少。
利尿剂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①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大多数无利尿剂禁忌证高血压患者的初始和维持治疗,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肥胖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可作为二线用药与RAAS抑制剂联合用于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②襻利尿剂:主要用于伴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某些难控制的高血压。
③保钾利尿剂:降压作用弱,不宜单独使用,常与其他利尿剂合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所致高血压首选降压药物,对某些难治性高血压可能有效。由于可能导致高血钾,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服药前血清K+>5.5mmol/L者禁用
痛风、低钾血症为利尿剂使用禁忌证,重度肾功能不全不用噻嗪类利尿剂;妊娠为相对禁忌证,妊娠头7月尽量不用利尿剂,但可用于血容量过高患者。
利尿剂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利尿剂引起电解质紊乱主要表现为低钾、低镁、低钠、高钙和低磷血症等。
①低钾、低镁:如基线血K+<3.8mmol/L,推荐与RAAS抑制剂或保钾利尿剂合用。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多合并低镁血症,补镁治疗后低钾血症更易纠正。给予保钾利尿剂有助于同时纠正低钾和低镁血症。
②低钠血症:常见于老年、女性、低体质量及大剂量利尿剂长期服用者,其发生主要与利尿剂促进钠水排出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如发生低钠血症,应增加饮食钠盐摄入,限制水摄人,必要时停用利尿剂并输注等渗或高渗盐水。
③高钙、低磷:噻嗪类利尿剂可使血钙水平轻微升高。合并高钙血症的患者(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慎用。噻嗪类利尿剂可使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减少,引起继发性低磷血症。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噻嗪类利尿剂可诱发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可能与低血钾有关;在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同时,给予补钾或合用保钾利尿剂,糖代谢异常可在一定程度得到改善。如使利尿剂期间出现糖尿病,推荐加用或改用ACEI、ARB类药物。
利尿剂所致的高尿酸血症呈剂量依赖性,其发生机制与利尿剂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血容量减少所致的尿酸重吸收增加有关,通常不会导致尿酸蓄积,也很少引起痛风。
尽管目前认为高尿酸血症为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尚不建议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进行治疗。如出现临床症状,应多饮水,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必要时同时给予丙磺舒、苯溴马隆等药物促进尿酸排出。已患痛风者不宜使用利尿剂降压。
利尿剂治疗中可出现肾功能损害(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升高),可能原因包括:
①利尿剂不良反应,如联合使用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者应停用噻嗪类利尿剂;
②心衰恶化、肾脏低灌注及肾静脉充血均会导致肾功能损害;
③容量不足;
④某些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包括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影响利尿剂的药效且导致肾功能损害和肾灌注下降,增加ACEI/ARB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引起肾功能恶化的风险。
一过性血清肌酐水平增加可能与血压降低后肾脏灌注减少有关。推荐停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减少利尿剂使用剂量,必要时适当补充容量治疗。
直立3min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即为体位性低血压。常见于老年人、血容量不足或同时应用血管扩张药物者。建议晨服利尿剂,并指导患者避免快速直立,必要时减少利尿剂用量或停用利尿剂。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11(07):1-78.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03):214-222.
3.李春红,董哲.心血管内科疾病治疗中利尿剂使用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 4(1): 44-46.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yuki,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