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懂预激综合征吗?
正常人的心脏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并按正常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心室,心律失常按照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起源异常和传导异常两大类,而预激综合征属于传导异常中的传导途径的异常,是指在正常的房室结传导途径之外,沿房室环周围还存在附加的房室传导束(旁路)。
根据旁路不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Kent束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
James束预激综合征(L-G-L综合征)
Mahaim束预激综合征
1. WPW综合征
又称经典型预激综合征,属显性房室旁路,其解剖学基础为房室环存在直接连接心房与心室的一束纤维(Kent束)。窦房结激动或心房激动可经传导很快的旁路纤维(快反应细胞)下传预先激动部分心室肌,同时经正常房室结途径下传激动其他部分心室肌,形成特殊的心电图特征:
(1)PR间期(实质上是P-δ间期)缩短至0.12秒以下(由于delta波占据PR段),大多为0.10秒;
(2)QRS时限延长达0.11秒以上(时限增宽由于QRS波为融合波,既有旁路下传,也有经房室结传导下来的,其宽窄取决于电激动同时经房室传导系统与旁路下传心室时的比例,即“预激程度”经房室结越多,QRS波越接近正常,经旁路越多,QRS波越宽);
(3)QRS波群起始部粗钝,与其余部分形成顿挫,即预激波(delta波、δ波);
(4)P-J间期一般正常;
(5)出现继发性ST-T波改变,主波向上导联ST段降低、T波倒置;主波向下导联相反(预激程度越大,越易发生继发性ST-T改变)。
该心电图特征极易掩盖心室肥大、室内传导阻滞和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需要结合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细心鉴别。
上述心电图改变尚有分为A、B两型的。
A型的预激波(δ波)和QRS波群在V1-V6导联均向上呈R或Rs型,提示旁路在心脏左侧房室之间;
B型V1-V2导联的预激波和QRS波群的主波则均向下,呈QS、Qr或rS型,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R或Rs型,提示旁路在心脏左侧房室之间。
这种分类方法虽然受到预激是不同部位旁路所致的多变QRS波群的限制,但有助于区别旁路的心室端在左或右、前或后,因而沿用至今。
特殊类型
A间歇性预激综合征:间歇性出现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表现,常需与晚发室性早搏鉴别,两者区别主要在于P-J间期,前者正常P-QRS-T波群的P-J间期与有预激表现的P-J间期相等,而后者正常P-QRS-T波群的P-J间期与室性早搏的P-J间期不等;
B隐性预激综合征:部分患者房室旁路没有前向传导功能,仅有室房逆向传导功能,心电图上PR间期正常,QRS波起始部无预激波,但可反复发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阵发性室上速或者阵发性房颤的出现是提示该型预激综合征存在的唯一线索,此类旁路称之为隐匿性旁路,另外隐性预激综合征的旁路多位于左侧。
2. L-G-L综合征
又称为短PR综合征、正常QRS综合征,关于LGL综合征解剖生理,目前两种观点,
(1)存在绕过房室结传导的旁路纤维James束;
(2)房室结较小、发育不全或房室结内存在一条传导异常快的通道引起房室结加速传导;
该型心电图表现为
PR间期<0.12秒,大多在0.10秒;
QRS波群前无预激波(δ波)。
3.Mahaim束预激综合征
Mahaim束纤维连接房室结与右束支或者右心室,又称为结室/结束旁路,该纤维具有类房室结样特征,传导缓慢,呈递减传导,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房室旁路,此类旁路一般只有前传的功能而无逆传功能。
心电图:
PR间期正常或长于正常值;
QRS波群轻微增宽;
起始波有δ波,但δ波小。
临床上该型绝大部分患者心动过速非发作期的静息体表心电图正常,但心动过速发作时有其特征性:
心率130-170次/分;
QRS波电轴0°到-075°;
QRS增宽但一般≤0.15s;
I导联呈R波,V1呈rS波
胸导联R波为主的导联出现在V4之后,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预激综合征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预激表现大多消失,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并发房扑或房颤时,QRS保持预激特征的不少见,心电图表现为
QRS波群畸形宽大的房扑或房颤;
心室率大多超过200次/min,甚至可达300次/min。
房扑时可呈1:1房室传导,并可能辨认房扑波。房颤时心室律不规则,长间歇之后可见到个别QRS波群形态正常(可能为旁路不应期延长,房室结内隐匿传导作用消失后,冲动全部或大部经房室结传导所致),并可能辨认房颤波。心室率极快时,还可伴有频率依赖性心室内传导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