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支架,不锈钢、钴铬合金、缠绕的、开环的、闭环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冠脉支架性能的评价
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支架材料本身的抗血栓和抗腐 蚀性能。相关影响因素支架材料、表面涂层物质及金属表面积。 
目前主要为316L不锈钢。较新型的支架材料为钴铬合金。
顺应性(conformability):指植入支架后延血管轴向弯曲的程度。
传送性(deliverability):将支架顺利传送至靶病变的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柔软性、寻迹性、传送系统的整体性能等。
柔软性(flexibility):指未膨胀支架延纵轴方向弯曲的能力。在扭曲血管操作中尤显重要。
辐射张力(radial strengh):指防止血管壁弹性回缩的支架性能测定参数。支架的结构和厚度决定了辐射张力。
覆盖性(scaffolding):指支架完全在辐射状或纵轴向覆盖病变的 能力,受辐射张力和支架表面积的影响。
金属表面积:支架膨胀后金属覆盖血管表面积的比例。受支架的设计及厚度的影像。
支架输送系统及分类

一、第一代球囊扩张支架Giunturco-Roubin (Cook)
1. 缠绕型支架

一代支架起初为缠绕型支架,即一根钢丝缠绕,中间一个梁。
特点:
- 灵活性 
- 可视性差 
- 支撑力差 
- 完全开放的结构 
- 再狭窄率高,较单纯球囊扩张没区别 
2. 管状支架Palmaz-Schatz stent (J&J)

由于缠绕型支架效果不理想,随后出现了管状支架,由两个网格状结构连接起来。

特点:
- 稳固的支撑力与扩张范围 
- 除了连接部分,总体架构较好 
- 较单纯球扩明显降低再狭窄率 
- 推送性差 
- 外径大且灵活性差 
- 支架支撑部分扭曲 
- 连接部分易产生血栓脱落 

开放式连接部分设 计易产生血栓脱落

支撑部分扭曲 导致边缘效应
二、第二代支架
1. 设计特性
- 支撑部分均采用之字形结构设计 
- 均采用支撑部分的连接结构 
- 支架的柔顺性取决于支撑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 
- 柔顺性的获得同时限制支撑部分间的连接数目 
- 均有开放性设计部分 
- 大多一步到位 
2. 第二代支架支撑部分设计
二代支架置入后支撑部分会拉伸展开,对比一代支架优势明显,支撑力更强,容易脱垂的地方减少。

置入前形态

置入后形态
3. 第二代支架连接部分设计

连接处是直的

为了增加设计上的柔顺性 连接点减少从而增加了单元的尺寸。这种称开放式单元设计
第二代支架
4. 开环与闭环支架(标红为环面积)

开环支架,环面积大对斑块覆盖受限,对边支有益

闭环支架最大限度达到完全覆盖斑块,不利于保护边支
开放式设计导致何种现象发生?

当支架置于迂曲血管时,开放式单元设计无法提供足够的金属覆盖率(架构上的缺陷),但对边支血管有益。所以,应用时尽量避免用在血管拐弯处。
1)血栓脱落现象

2)开放式设计产生“鱼嘴现象”影响支架的通过性能

三、第三代支架
由于上述问题的出现,第三代支架应运而生。
1. 第三代支架特性
- 支撑部分均采用之字形结构设计 
- 均采用支撑部分的连接结构 
- 支架的柔顺性取决于支撑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 
- 柔顺性的获得同时限制支撑部分间的连接数目 
- 采用封闭性结构设计 
2. 第三代支架支撑部分间连接处的设计

连接是波浪形(区别于二代)
|  |  | 
所有连接部分的波浪式设计决定了输送系统的总体柔顺性。
3. 封闭式单元设计
波浪式设计增强了柔顺性,最大减小鱼嘴现象。这种设计称为封闭式单元设计。

闭合环


闭环
- 封闭式设计提供了完整单元防止血栓,组织等脱落; 
- 然而这种设计不能提供足够的柔顺性以保证通过性。 

远端翘起
- 支架边缘翘起,常见于支架支撑部分与波浪性连接设计造成柔顺性欠缺。 
- 边缘翘起引起支架附着力弱,影响支架通过病变及导引 导管的能力。 

- 封闭单元与波浪连接的设计,影响了支架的柔顺性从而通过性能稍差。在通过一特定弯曲时导致支架扭曲。 

ACS Penta
镶嵌处为多波浪连接设计以增加柔顺性。这 种设计倾向为开放式单元,易产生鱼嘴现象。
理想支架输送系统
1. 特性
- 不同的长度与直径—适应不同病变的不同型号 
- 低的球囊顺应性—降低血管撕裂的风险 
- 球囊突出部分减至最低—减少边缘撕裂发生 
- 无支撑部分(struts)翘起—支撑部分翘起影响通过性 
- 可视标记/支架边缘—精确置放 
2. 可提供杰出结果的支架所需特性
1)结构性能佳
- 防止组织/血栓脱落 
- 完整的内腔 
2)回缩性小
- 保证最大MLD 
3)支撑力好
- 保证最大MLD 

优异的支架输送系统
4. 三代支架的优势
1)优异的推送性
- 近段金属杆: 1.9F 
- 远段与近段之间的加强连接有效地防止了扭曲并增加了推送性 
2)优异的跟踪性
- 短而柔软的远端密封连接 
- 短而柔软的头端 
- 柔软的远段操纵杆(2.7F) 
5. 可提供杰出结果的支架所需特性
- 附壁性好——防止受损伤血管被拉直 
- 侧支通路——提供治疗分叉病变可能性 
- 可视性好——对于后扩张及随访的意义 
6. 出色的结论

顺应性:柔顺段设计使支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保持与血管走形的一致,在支架与管壁之间无任何间隙。
冠脉支架的选择
1. 开口病变
管状、支持力好、双标识支架
不宜使用缠绕型支架 ——支撑力不够
2. 分叉病变
侧孔通过较好、开孔支架
3. 钙化病变
金属壁厚、支持力好、通过性好的支架
4. 扭曲、长病变
柔韧性好支架,尽量不用 缠绕型支架
5. 小血管病变
首选药物涂层支架
6. 局限环型病变
不宜选用网眼较大的开孔支架
现在用的支架基本都是药物涂层,但是药物也是有很多不同的,所以具体怎么选择,最佳途径是使用之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能对每一种器械都掌握其材质、特性等情况,那么选择器械自然胸有成竹,多思考是学习的最佳路径!

本文根据郑晓晖主任《从头学冠脉,做一台规范化的介入手术》系列直播部分内容整理而成,欢迎前往会员课板块观看!
郑晓晖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主任 硕士
中国医师协会胸痛分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
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四篇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