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5步判读心电图,最后一步就是起搏功能描述,其实就是要辨别起搏心电,但是具体怎么读呢,起搏心电图是否很复杂呢?
我国目前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越来越多,所以会读起搏心电图是心血管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好医术邀请到了李剑教授再次作客直播,本次讲解起搏心电图3步阅读法。小编再次分享一下自己的看课笔记,不足之处请指正!
回顾提升:(心电图判读5步法,点击查看→心电图判读5步法)
根据心电图判读5步法:
1、主导心律:Ⅱ、avR、V1导联均无P波,找不到传统意义上的主导;
2、有无激动起源异常,可看到第4个波形为室性早搏;
3、心电图特点:可见尖波,相隔1秒,非常规律。
结论:偶发室性早搏,起搏器以VVI模式起搏,起搏夺获与感知功能良好。
起搏器心电图的3步识别法
找钉钉(起搏信号);
信号之前看距离(感知),起搏信号之后看形态(夺获);
有特殊功能还是起搏故障?
起搏器埋于皮下,电极一根放入心房,一根放入心室,起搏器通过导线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肌导致电活动,这个电脉冲即形成了起搏钉。
北美和英国起搏及心电生理学会代码
常用程控方式:DDD、VAT、VVI、AAI,DOO与VOO相对少见(在某些手术等特殊情况下应用)
实战开始!
点击图片可放大
DDD起搏,AAI起搏
拿到心电图首先按照5步法,第一步寻找主导心律,看Ⅱ导联,发现细小尖波,规律整齐,确定为起搏心电图,则进入起搏心电图3步法。
第2步:钉之前看距离,距离4格(在正常范围内);钉之后看形态,钉之后为P波,所以为心房起搏;没有看到与心室起搏的相关活动,所以无法判断单腔还是双腔,建议结合病史。
所以想做精细诊断一定要问病史,如未询问病史,此时诊断只能是:起搏器植入术后,以AAI形式起搏,感知与带动功能良好。
为什么有的钉大,有的小?
起搏器的头端(后面有个位置为RING)与体部会构成环路,如果为单腔起搏此时环路构成的比较大,而有时以头端与RING之间形成环路,此时起搏钉就比较小,这与电池等原因无关。
信号之前看距离(感知)
起搏信号之后看形态(夺获)
起搏夺获波:跟随脉冲后出现
心房:P波
心室:宽大畸形的QRS波
自身激动波形
心房:正常P波;房早、房扑、房颤波
心室:正常QRS波;室早、室速、室颤波
融合波
真性融合波
假性融合波
起搏信号之后:有没有波,什么波?
DDD起搏模式,心房起搏P波不明显,心室起搏偶有失夺获
第一个起搏钉有微弱的P波不明显,第二个起搏钉后有QRS波,第3跳没有QRS波,起搏钉后没有波是非常危险的状态——失夺获,如果没有P波危险性较小,如QRS波丢失,代表没有跳动,意味着起搏器脱位或者功能出了较大问题。
起搏信号之后:真性和假性融合波
真性融合波:
QRS波主要由心室起搏图形构成,介于完全心室起搏和窦性激动的QRS波形态之间。
假性融合波心电图表现:
当起搏脉冲发放较迟时,由于自身的心室电活动已经使电极部位的心肌除极,该脉冲正落入电极周围和心肌组织的有效不应期,因此该此起搏为无效起搏,起搏信号在时间上与心室已激动产生的QRS波融合。
QRS波形完全与窦性下传一致
起搏夺获波识别
自身 QRS 波—— 1
假性融合波 —— 2、3
真性融合波 —— 4、5、6
起搏夺获波 —— 7
起搏心电图报告的书写顺序
自身心律;
自身心律失常;
起搏器类型及起搏模式
感知及带动功能(针对当时的起搏模式)
起搏器特殊功能
起搏器功能障碍
1自身心律还是要看的
↑在长Ⅱ导联上将P波全部寻找出来,然后测量心率↑
1. 窦性心动过缓(47次/分)均未见下传心室;
2. VVI起搏器,起搏频率70次/分,带动良好。
2有心律失常也要写
1. 找到起搏钉
2. 起搏钉之前距离:规律(间隔1秒);钉之后看形态:规律出现QRS波,起搏心室
3. 无其他特殊功能异常。
结论:心房颤动均未见下传心室,VVI起搏器,起搏频率60次/分,带动良好。
这个心电图读读看!
3起搏器类型和起搏模式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来看一下,你认为这是什么心电图?乍一看是ASVS,但是还是要用5步法:
主导心律:有P波,但是V1导联第2跳看到了一个起搏钉,仔细看前后都有,之后再找发现Ⅲ导联起搏钉非常明显,所以这是一个起搏心电图。
希氏束旁的起搏,起搏信号会直接激动希氏束,所以心电图就会非常好看,所以此时将模式改成单极起搏钉就会变得明显。
本图结论:窦性心律,DDD起搏器,VAT形式起搏。
重点!起搏心电图的基本观念,记下来:
低限频率:在没有自身心房/心室事件时起搏器起搏心房/心室的最低频率。一般为60次/分。
上限跟踪频率:心室对心房事件反应起搏的最大频率。通常在120-130次/分。
4感知及起搏功能(针对当时的起搏模式)
感知不良:自身的除极活动存在,但起搏器未能察觉或感知。
过感知:感知到不适当的信号,可以是生理的或非生理的(体内或体外)。
起搏心电图表现——长间歇,慢于低限或传感器频率
过度感知非常严重,抑制了心室起搏
1. 窦性心律均未见下传心室;
2. DDD起搏器呈VAT博士起搏,带动良好,肌电干扰时见RR间期最长4.24秒。
注意:
起搏器过度感知:起搏器过度感知形成长间歇,应甄别误感知的内容,但在报告中不要写“误”字,避免临床纠纷。
VVI/70
VVI起搏模式,起搏功能良好,有间歇性过感知现象
无夺获
VVI ; 频率=70 ppm; 输出电压V output=5 V; 脉宽PW=0.60 ms
5特殊功能先考虑
1. 频率滞后功能:打开滞后功能会允许感知事件之后发生较低频率,目的是鼓励自身心律 。
前后为起搏心跳,第4跳为自身心跳,之后出现了1.2s的长间歇,是不是起搏器坏掉了?
不,频率滞后功能,允许感知自身心跳后在允许范围内间歇(自身设置),以鼓励自身心律下传。
2. 起搏器频率应答功能(频率适应性起搏)
起搏器感知患者活动,自动加快频率以适应活动需要,对活动能力有所改善。
3. 自动模式转换
患间歇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在发作时可能会感到心悸
在跟踪模式下(如跟踪心房起搏心室),会产生高频率起搏
DDD / 60 / 140
如果心跳很快,此时起搏器会自动打开模式转换 DDD(R) --> DDIR
起搏器模式转换功能:
心房的频率越来越快,如果超过上限跟踪频率(如120次/分)还在加快,此时心室的起搏不再跟踪,而是慢慢回到原有频率,此时起搏心律与P波无相关。
模式转换中的心率变化示意图
模式转换的工作方式
起搏器通过比较感知的心房频率与设定的模式转换频率来诊断房性心律失常;
当感知的心房频率超过模式转换频率时,起搏器不再跟踪心房节律,触发模式转换。
DDD / 60 / 120 模式转换 ON
噪声反转
连续的不应期感知将引起以低限频率或传感器驱动的频率起搏。
6起搏故障心电图分析
如果前一个信号到脉冲长于起搏频率间期——过感知;
如果前一个信号到脉冲短于起搏频率间期——感知不良;
如果不应期外的脉冲后没有夺获波——起搏不良;
起搏器功能——有关吗?
单腔滞后、噪声转换
双腔VSP、MS(模式转换)……
潜在问题一般可分为五类
感知不良(足)
过分感知
无夺获
故障假象
最常见的几种故障假象
单腔起搏器中的滞后功能;
单腔起搏器中的噪音反转;
双腔起搏器中的110ms心室安全起搏;
双腔起搏器中的上限频率+模式转换;
第一点:频率滞后
可在感知自身搏动后使频率降到设定的低限频率以下:
打开滞后功能会允许感知事件之后发生较低频率,目的是鼓励自身心律 :
第三点:VSP 心室安全起搏
在一个心房起搏事件后,会开启一个110毫秒的心室安全起搏窗口,除了此窗口的前部分(约28毫秒)是空白期外,若起搏器感知到心室事件,起搏器就会在此窗口结束处,即第110毫秒发放一个心室起搏脉冲。
双腔起搏器的心室安全起搏:DDD 60/120,PAV/SAV 150/120ms
起搏器功能图:PMT(起搏介导心动过速)
广义上讲,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心动过速都是PMT。但是拿到一个图来说到底是不是起搏器介导的,很难说。
↑起搏器发放心房脉冲,但心房没有带动起来,按规律再发放心室脉冲,此时心房、心室脉冲发放和感知发生了不同步,心室起搏后出现逆传的P波,被感知,立即启动心室起搏,再被感知……形成了PMT。
观察这些双腔(MDT)假象的心电图特征
心室安全起搏:一定是有心房脉冲发放的前提下才会运作的功能,且AV间期为110ms,是安全的;
上限频率:心房率较快、心房过感知或房性心律失常的时候,心室起搏频率基本维持在某一最高频率。
模式转换:转换前,心室率呈上限频率;转换开始后,心室起搏频率逐渐减慢或随运动而改变;转换结束时,通常有高于低限频率的心房起搏现象产生。
PS:现在再去看看文章开始的心电图吧
自身心律及心律失常诊断别忘记(心电图判读5步法,点击查看→心电图判读5步法)
找钉钉(起搏信号)
信号之前看距离(感知),起搏信号之后看形态(夺获)
有特殊功能还是起搏故障?
视频中李剑主任会带大家读更多的心电图哦~~
本文为好医术公益直播 李剑主任《3步阅读起搏心电图》部分内容整理而成,教授讲的更全面详细完整,想了解更多内容,请至公开课板块观看完整视频。
李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主任医师
李 剑,男,1974年生,复旦大学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现就职于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心内科,专业方向为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2009年受医院委派,在美国明尼苏达心脏中心学习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2014年获卫生部资助,赴德国国家心脏中心进修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现在主要从事心律失常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阵发性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的射频与药物治疗。
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获得复旦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2009年获得复旦大学优秀教师,2013年获得上海市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教师,2016年,荣获全国住院医师规培“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至今,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7篇,其中SCI收录7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复旦教学课题1项。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业书籍5部;
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科住培与心血管专培基地秘书,国家住培项目考核与题库研究建设内科专业组专家,全国心血管专培项目督导专家
现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上海起搏与电生理学组委员,第三届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