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是临床医学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而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是近年逐渐被认识,发病和诊断逐渐增多的一种猝死类型。与其他类型的猝死不同,其主要累及平素健康的青少年,发病后经救治幸存者很少,因此,探讨心脏震击猝死综合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是指健康的青少年运动时,棒球等撞击物以相对低的能量撞击胸部心前区后引发的猝死[1]。
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分为[2]:
(1)原发性心室颤动:即胸部受到撞击后直接发生心室颤动,意识消失、心脏停搏与胸部受撞击同时发生,此型约占60%;
(2)继发性心室颤动:胸部受撞击时直接引发的心律失常不是心室颤动,而是室性心动过速或是心室自搏心律,继而蜕变为心室颤动。
青少年容易发生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是因为此年龄段尚处于发育中,胸廓更富有弹性,容易将外来撞击所产生的能量传到心脏,诱发心脏电学不稳定而发生心室颤动[3]。
①心前区有明确的冲击性钝器外伤史。钝性外力作用应具有冲击性,即有相当的速度。
②心前区受伤后即刻发生晕厥、神志丧失倒地,伤后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死亡。
③现场必须有目击证人证实上述受伤及死亡经过。
④全面系统的尸检证实心脏及其他器官本身不存在致死性的损伤和病变[4]。
适时的刺激常常引发电学不稳定,如胸部遭到撞击所产生的能量落在心脏复极的T波顶端前15~30ms的易颤期,可立即出现心室颤动。
此外,撞击胸部尚可引起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落在心脏易颤期,即RonT现象,也可能将原来的心脏电稳定打破,出现使人致命的心室颤动[5]。
分秒必争的及时除颤及心肺复苏治疗是使患者能获幸存的唯一办法。不管发生何种心律失常,在无法区别盼情况下都应进行“盲目除颤”,例如用拳头捶击心前区,或有节律地按压心脏区,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可用于紧急抢救时自动分析心率,在需要时给予电击除颤。
适应病症包括心室颤动、无脉性室速、室扑等致命性心律失常。AED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施加强电流刺激心脏,也就是所谓的除颤。
而这种仪器在中国利用率十分低,可以总结为“不了解、不会用、不敢用”。其实这种仪器操作竟然十分简单,也可以总结为“开电源、听他说、跟着做”。
在确认患者状态后(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等),在AED未到之前先进行心肺复苏,裸露胸部,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30:2(点击蓝字了解→心肺复苏详细步骤),AED一旦到达,立即除颤。
AED的操作——开机根据提示操作:
链接电极片(具体位置可根据AED机壳及电极板上图片);
电极片链接主机,按下“分析”键,自动分析心律;
分析后,当患者有除颤指征时会AED将自动发出提示;
清场后按下“放电”除颤;
急救同时呼叫救护车。
注:主机分析及除颤时均不能接触患者
应用质地较软的训练用球;运动时穿戴胸部保护衣;对相关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及除颤技术的培训。
前不久明星猝死的消息引发广大关注,AED再次进入大家视线,对于心源性猝死,黄金4分钟内有效进行心肺复苏及除颤,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而AED是非医疗人员完全可以掌握的仪器,对于青少年多见的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同样如此,希望未来国家也能再运动场所普及AED,并做好宣教,提高公众认知度,让悲剧更少一点。
参考文献:
[1]郭继鸿,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临床心电学杂志,2004,13(2):138-145
[2]冯海新,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家庭医生:25
[3] 李伟扬,汪晶 ,孟庆鸿,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中国循环杂志,2013,28(8):117
[4] 白英杰,杜飞,施建松等,心脏震荡致死1例,中国法医学杂志,2016:S37
[5]范宗鹏,王洁,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成功复苏1例,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2):155-156
林明宽
三亚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林明宽,三亚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心电生理介入。曾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一年。目前担任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广东医学杂志、实用心电学杂志、重庆医学杂志的审稿专家。担任海南省绿色电生理常委,海南省心血管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心律失常委员会委员。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