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癌症及神经系统疾病,MRI是无可替代的诊断手段,对于大多数脑与脊髓疾病的诊断而言,几乎没有其他可替代方式。研究表明,86%起搏器植入患者年龄大于65岁,而65岁以上患者需要进行MRI检查的几率成倍增加[1]。
既往我们认为起搏器植入术后是MRI的禁忌症,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核磁共振(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内固有的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共振现象,吸收能量并释放MR信号,将其采集并作为成像源。经计算机处理。形成人体MR图像。
MRI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不同疾病。例如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等的检查。
MRI对于CT的优势
没有电离辐射;
多方位成像(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斜面);
解剖结构细节显示较好;
对组织结构的细微病理变化更敏感(如骨髓的浸润,脑水肿);
由信号强度可以确定组织的类型(如脂肪、血液和水);
组织对比优于CT。
选择兼容MRI起搏器的必要性
刘兴鹏等纳入950例起搏器植入患者,其中26%的患者在起搏器植入前行MRI检查,33.8%的患者有MRI检查的需求。所以MRI有巨大的潜在临床需求。
对起搏器植入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研究,发现17%起搏器患者必需进行MRI检查来明确诊断[3];
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需要进行MRI检查的几率成倍增加[1];
50-75%的起搏器植入患者在他们植入起搏器后有可能需要进行MRI扫描[4]。
MRI对传统起搏器的危害
MRI存在三大磁场:
1. 主磁场:可以引起起搏器过感知导致起搏抑制;
2. 梯度磁场:与射频场一起会导致异常电刺激发放,致使出现心律失常;
3. 射频场(交变磁场):主要影响导线,导线上电流通过至导线头部,导致导线头温度升高,致使心肌受损,阈值升高,失夺获,甚至心肌穿孔
传统脉冲发生器在MRI环境下的风险
风险1:
当簧片开关在主磁场下保持开启,则起搏模式保持DDD/VVI/AAI;
MRI扫描时,心室过感知,抑制起搏脉冲发放;
若是起搏依赖患者,则会导致死亡。
风险2:
当起搏器患者自身心率较快;
簧片开关在主磁场保持关闭,发放非同步刺激脉冲(DOO/VOO/AOO);
竞争性节律可能诱发室速甚至室颤。
风险3:
电重置:起搏器设置参数重置。
风险4:
导线头端温度升高,可能导致失夺获或心肌穿孔;
导线尖端升高的温度(△T):
MRI 0.5T △T高达23.5°C
( PM/leads within the center of RF coil, SAR 1.3 W/kg)5
MRI 1.5T △T高达63.1°C
(PM/leads within the center of RF coil, SAR not given)6
植入非MRI导线后进行MRI扫描,移除导线后观察的结果
红色箭头位置注意心肌穿孔区域
风险5:机械故障及损毁
因射频场介导电流导致的感知不良、起搏不良;
因磁力产生的扭矩或外壳过热导致的机械完整性的损害;
因射频场干扰程序运行或电重置;
电路/组件损害;
磁场介导的振动/磁力导致导线脱位及机壳的机械损毁。
MRI对起搏器患者的主要危害
1. MRI磁场对簧片开关的影响
过感知及其导致的抑制
非同步起搏及其介导的心律失常
2. MRI磁场对电极导线的影响
导线头端过热及其造成的失夺获
3. MRI磁场对电路/组件的影响
机械故障及损毁
兼容MRI起搏器
特殊设计
为避免MRI的危害,兼容MRI系统出现了三大创新设计:
1. 有效控制簧片开关
Hall sensor传感器取代簧片开关,在磁场下可调控开关。
2. 防止电磁干扰导致电重置
内部电源供电电路保护,可防止磁力能量对内部电路的干扰;
最小化的铁磁元件,能减少磁性对系统的影响。
3. 减少电极导线因射频场而导致的升温
导线连接处是用滤波电容,最大限度减少能量在电极顶端的释放。
兼容MRI起搏器适应症
对于需要进行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医生应在术前沟通时常规告知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对于本身具有MRI检查需求的患者、所患疾病预期会有MRI检查的需求的患者,以及高龄患者应着重介绍抗核磁共振起搏器。
需要MRI检查的疾病包括
慢性颈椎病
软组织疾病(颈椎、腰椎等疾病)
中风症状
神经、肿瘤病变
怀疑或可能阿尔兹海默病
o房颤患者(远期风险)
上海胸科医院接近40%选择兼容MRI起搏器的患者为房颤患者,另有神经系统病变、肿瘤患者(肺部、脑部),其余不存在以上高危因素,考虑远期MRI需求,选择植入。
起搏器进行MRI检查条件
植入兼容MRI的起搏器和电极导线
已植入超过六个星期
植入在胸部
起搏阈值≤2.0V@0.4ms
导线阻抗200-1,500ohms
体内没有其他导线、设备、适配器等
程控为MRI检查模式
确认可扫描的部位(有些机器是全身兼容MRI,也有非全身兼容的)
确认安全磁场强度(目前国内大部分是兼容1.5T磁场强度,兼容3.0T的也已上市)
适应症
通过四大问题筛选出需要MRI的起搏适应证患者:
1. MRI检查史
以前做过磁共振检查吗?
有医生建议过磁共振检查吗?
2. 肿瘤疾病相关史(MRI是确诊肿瘤、判断进程、指导治疗不可替代的指标)
有肿瘤病史吗?
有肿瘤家族史吗?
3. 神经系统疾病史(MRI是神经系统检查最清晰的影像检查)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中风因素高危病史吗?
有神经系统疾病史吗?
4. 骨科疾病史(MRI是脊柱、关节、软骨检查不可替代的影像检查)
有坐骨神经痛吗?
有腰椎、颈椎病史吗?
检查流程
1. 确认起搏系统及MRI系统是否符合检查条件;
2. 检查前测试起搏器相关参数
3. 打开MRI扫描模式
4. 检查结束后关闭MRI扫描模式
5. 再次测试起搏器相关数
发展趋势
目前,兼容MRI的ICD/CRT/CRT-D产品已越来越多,但是既往已行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到了更换期如果有需要可以更换为兼容起搏器,但是需要注意电极是否可以兼容MRI,如果电极不能兼容,仍不能进行MRI。
希望未来的MRI容起搏器:
自动识别电极及系统;
起搏器当监测到正在进行MRI检查时自动打开MRI扫描模式;
术后自动测试参数进行比对,若发生重大变化,报警;
全身兼容MRI。
总结
核磁共振检查具有不可替代性;
兼容核磁共振的起搏器是起搏器发展的主流趋势;
选择兼容核磁共振的起搏器时要注意:是否全身兼容、核磁共振检查的条件;
兼容核磁共振起搏器目前已兼容3.0T;
MRI兼容将普及普通起搏器、ICD、CRT、CRTD。
参考文献:
[1]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Equipment-A Global Strategic Business Report,Global Industry Analysts,Inc.San Jose,CA.2002
[2]刘兴鹏,田颖等.国人已植入起搏器的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的需求调查.2013中国心脏起搏高峰论坛.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会心脏起搏学组.
[3]Sakakibara et al.,Jpn Heart J 1999
[4]Roguin A,Europace 2008;10:336-346
[5]Sommer T. Radiology 2000;215: 869-879
[6] Achenbach S. Am Heart 1997; 134: 467
本文根据好医术APP公开课刘志刚教授《MRI环境中起搏器的应用问题》课程内容整理,想了解更多细节,欢迎进入好医术APP公开课板块免费观看!
讲师介绍:
刘志刚
上海胸科医院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心内科主任医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和中华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起搏分会全国委员,中国生物医药学会心电分会全国委员,卫生部心律失常培训基地导师。日本循环器学会会员,日本心脏病学会会员。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华医学会上海心血管分会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司法局司法鉴定人。长期担任全国及区域心血管学术大会的主席团成员、主持和讲者。
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1990年7月留学日本,先后在日本佐贺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学习基础心脏电生理2年和日本长崎大学研究生院起搏与电生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4年。1997年3月获日本长崎大学博士学位后在长崎大学附属医院循环器科任客座研究员2年。1999年3月回国到上海胸科医院心内科工作, 现任心内科主任医师。
在PACE、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及心律失常的诊治工作,擅长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已主术植入各类单腔、双腔及三腔起搏器和心脏转复除颤器5000余例,射频消融治疗各种心动过速2000余例。具有扎实的基础和临床电生理及心电知识,对各种疑难,恶性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综合征、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血管迷走性晕厥、扩张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的药物和起搏治疗有丰富的经验。